朱朱VS高森信男 两岸青年艺术家在诚品

作者:王丹艺图片提供:诚品画廊 2014年8月14日 资讯展览
知道台湾妹子正、歌曲小清新、综艺娱乐多、垦丁风光好,那么对于台湾现在的青年艺术家的创作面貌,大家又了解多少呢?当应邀到大陆参展的台湾艺术家多是老前辈而不能反映台湾当下青年一代的创作面貌时,台湾诚品画廊总监赵琍便想,是否可以在同一个空间,以年轻策展人选取年轻艺术家为原则,通过一前一后的展览,令观者看到此时此刻两岸青年艺术家不同的创作生态?“两岸青年艺术家在诚品”的计划于去年诞生了。
诚品画廊总监 ​赵琍 摄影/董林
诚品画廊总监 ​赵琍 摄影/董林
2013年的首场“论战”中,大陆代表是徐冰策划的“心有灵犀:徐冰研究生作品展”,台湾代表是龚卓军策划的“我们是否工作过量”。由于首次举办,一切都在摸索的过程中。“当徐冰正在诚品画廊做个展‘从天书到地书’,我跟他说想在每年暑期做一个两岸青年艺术家的展览。那时他就说他要当策展人。”赵琍说道。或许对徐冰期待蛮高,当他推荐自己的研究生时,赵琍感到有些意外。“不过,这些学生里面也有一些作品时做观念的。”有了学生展览的基调,台湾派出了台南艺术大学艺术创作理论博士班所长龚卓军担任指挥,分别在本土不同高校中挑选出一批年轻艺术家,构成展览“我们是否工作过量。”从赵琍的话语中,小编感受到台方展览的风头力压徐冰研究生的。“去年‘我们是否工作过量?’十分精彩,并引发大家广泛的讨论,其中一些大型的装置作品也被私人收藏了。”与大陆策划的展览相比,台湾参展的艺术家多围绕台湾当下的社会现象进行思考触动人心。并且展览形式多样,其中河床剧团会在展览的每个周末演出《六尺之下,十尺之上》,每场只有一个观众。在此营造的空间令观者脱离日常生活进入到一个与梦相接的过度。
2012年2月徐冰个展“从天书到地书”
2012年2月徐冰个展“从天书到地书”
有了之前的经验,今年暑假开启的“两岸”计划限定以青年策展人挑选青年艺术家。台湾代表是高森信男策划的“拾荒花园”,大陆代表是朱朱策划的“自我的社会学”。对策展人的要求,除了是较为年轻的,还有就是跳脱高校培育出来的艺术评论者的身份。如高森信男是艺术心理学出来的,而朱朱是从法律专业出来的。“他们相对会用我们所想象不到的眼光挑选艺术家。”赵琍说道,“我们主要是想打破既定的,我们所忽略的框架。”在她看来,从去年“我们是否工作过量”到今年的“拾荒花园”,台湾青年艺术家虽然年纪很轻,却在追溯过去,以某种形式哀悼这个曾被自己忽略的年代。如去年高俊宏以台湾本土被遗失的废墟作为创作的主体,以及今年陈伯义以当下面临拆迁的红毛港聚落为创作主体,他们都在探讨历史遗留物与如今社会发展之间的冲突。相比起来,赵琍觉得大陆的青年艺术家正以新语言与媒材创作出自己年轻的历史。
2013年诚品hualang画廊“两岸青年艺术家在诚品:我们是否工作过量?” 周育正作品空间照
2013年诚品hualang画廊“两岸青年艺术家在诚品:我们是否工作过量?” 周育正作品空间照
问及为何不将两岸艺术家聚集在一块,以对照的形式突出两岸艺术家在创作面貌上的不同,赵琍说,“我希望他们看到彼此内在的群体意识。”“他们就像棋盘里的黑子与白子。若混在一起,我们只看到棋盘,难以察觉他们各自的路线。”被同一环境的策展人选取,这些艺术家原有的集体小意识在统一呈现的过程中展示出清晰可变的集体创作状态。“这种状态可以帮助我们去了解两岸艺术家对待艺术的不同态度。”除了展览,8月17日,在诚品书店信义店会有一场名为“对照记:岛与陆的互为镜像”的策展人对谈。今年的策展人朱朱和高森信男将在此谈论两岸青年艺术家在面对共同的全球化竞争与不同的创作环境,回应以什么样的观点,从而创作出足以代表这个时代的艺术作品。
展览:拾荒花园
策展人:高森信男
艺术家:李若玫、林仁达、林书楷、陈伯义、叶伟立
时间:2014年7月5日 - 2014年8月10日
“拾荒花园”展览中 李若玫的作品《一山清云:时光》 2013 塑料编织袋、椰子树、展示架、植物灯
“拾荒花园”展览中 李若玫的作品《一山清云:时光》 2013 塑料编织袋、椰子树、展示架、植物灯
“拾荒花园”展览中 李若玫的作品《一山清云:我的爷爷》(影像截图) 2007 单频道录像 黑白有声 30'00
“拾荒花园”展览中 李若玫的作品《一山清云:我的爷爷》(影像截图) 2007 单频道录像 黑白有声 30'00"
“拾荒花园”展览中 林仁达的作品《月台电影 1-3-3候车线》 2012-14 数字输出/白金纯棉相纸
“拾荒花园”展览中 林仁达的作品《月台电影 1-3-3候车线》 2012-14 数字输出/白金纯棉相纸
“拾荒花园”展览中 林仁达的作品《约翰的小镇》 2012 单频道录像,彩色有声 7'57
“拾荒花园”展览中 林仁达的作品《约翰的小镇》 2012 单频道录像,彩色有声 7'57"
《拾荒花园》展览中 林书楷的作品《阳台城市文明:积木城市语录》 2014 手工木刻模具、塑料玩具
《拾荒花园》展览中 林书楷的作品《阳台城市文明:积木城市语录》 2014 手工木刻模具、塑料玩具
“拾荒花园”展览中 林书楷的作品《阳台城市文明志—不被群山遗忘的城市》 2013 代针笔、墨水、纸
“拾荒花园”展览中 林书楷的作品《阳台城市文明志—不被群山遗忘的城市》 2013 代针笔、墨水、纸
“拾荒花园”展览中  尘伯义的作品《层迹(高雄 红毛港 海汕1路94号—黄兴在宅)》 2006 摄影 (3D数字输出于铝塑版)
“拾荒花园”展览中  尘伯义的作品《层迹(高雄 红毛港 海汕1路94号—黄兴在宅)》 2006 摄影 (3D数字输出于铝塑版)
“拾荒花园”展览中  尘伯义的作品《层迹(高雄 红毛港 海汕1路99号—吴清宅)》 2006 摄影 (3D数字输出于铝塑版)
“拾荒花园”展览中  尘伯义的作品《层迹(高雄 红毛港 海汕1路99号—吴清宅)》 2006 摄影 (3D数字输出于铝塑版)
“拾荒花园”展览中 叶伟立的作品《古董级垃圾研发公司 02 咖啡桌椅组合》 2012 棺木用木材、废弃墓碑、金属支架、滚轮
“拾荒花园”展览中 叶伟立的作品《古董级垃圾研发公司 02 咖啡桌椅组合》 2012 棺木用木材、废弃墓碑、金属支架、滚轮
“拾荒花园”展览中 叶伟立的作品《古董级垃圾研发公司04 盛满各类对象的箱子(水泥桃)》(局部) 2014 各类拾得物、木箱、水泥球
“拾荒花园”展览中 叶伟立的作品《古董级垃圾研发公司04 盛满各类对象的箱子(水泥桃)》(局部) 2014 各类拾得物、木箱、水泥球
展览:自我的社会学
策展人:朱朱
艺术家:李青、胡庆泰、倪有鱼、程然、杨心广、臧坤坤
时间:2014年08月16日-09月21日
“自我的社会学”展览中 李青的作品《白色群像》 2010 油彩、画布
“自我的社会学”展览中 李青的作品《白色群像》 2010 油彩、画布
 

“自我的社会学”展览中 李青的作品《邻窗‧甜品 # 1》 2014 木、有机玻璃、金属、油彩
 
“自我的社会学”展览中 李青的作品《邻窗‧甜品 # 1》 2014 木、有机玻璃、金属、油彩
“自我的社会学”展览中 程然的作品《在入睡之前III:两只鸽子》(影像截图) 2013 最高码率H264格式超级16毫米胶片转单频数字高清录像(彩色,有声)
“自我的社会学”展览中 程然的作品《在入睡之前III:两只鸽子》(影像截图) 2013 最高码率H264格式超级16毫米胶片转单频数字高清录像(彩色,有声)
“自我的社会学”展览中 程然的作品《漫无主义者》 2013 双面黑胶唱片
“自我的社会学”展览中 程然的作品《漫无主义者》 2013 双面黑胶唱片
“自我的社会学”展览中 胡庆泰的作品《庆泰,最美的颜色是黄色》
“自我的社会学”展览中 胡庆泰的作品《庆泰,最美的颜色是黄色》
“自我的社会学”展览中 胡庆泰的作品《偏执\严肃\倔强\孤僻》(影像截图)
“自我的社会学”展览中 胡庆泰的作品《偏执\严肃\倔强\孤僻》(影像截图)
“自我的社会学”展览中 倪有魚的作品《寸光阴 12#》 2014 老柚木、铜丝、铜钉、钢板、漆料
“自我的社会学”展览中 倪有魚的作品《寸光阴 12#》 2014 老柚木、铜丝、铜钉、钢板、漆料
“自我的社会学”展览中 倪有魚的作品《历史观-2》2013 木刻版
“自我的社会学”展览中 倪有魚的作品《历史观-2》2013 木刻版
“自我的社会学”展览中 杨心广的作品《凭栏处》 2008 松木
“自我的社会学”展览中 杨心广的作品《凭栏处》 2008 松木
“自我的社会学”展览中 杨心广的作品《虫子》2008 鹅卵石
“自我的社会学”展览中 杨心广的作品《虫子》2008 鹅卵石
“自我的社会心理学”展览中 臧坤坤的作品《消耗》 2012-2013 24件卷尺、压克力等综合媒材
“自我的社会心理学”展览中 臧坤坤的作品《消耗》 2012-2013 24件卷尺、压克力等综合媒材
“自我的社会心理学”展览中 臧坤坤的作品《镀金(II)》2014 综合媒材
“自我的社会心理学”展览中 臧坤坤的作品《镀金(II)》2014 综合媒材
2014年上半年,两岸艺术家交流展览列表
朱朱VS高森信男 两岸青年艺术家在诚品

订阅hi邮件

订阅hi邮件

恭喜您,已经成功订阅!
HIART将定期发送最新咨询至您的邮箱,感谢您对我们的支持!

关于Hi艺术

《Hi艺术》创刊于2006年9月,拥有全球前沿的艺术信息、专业的市场分析、深入的人物采访内容,日常以十多个专业的栏目为架构,内容丰富而富有层次,全面而条理清晰,是极具可读性的当代艺术媒体平台。

《Hi艺术》的内容在坚持可读性基础之上强调原创性,每次都坚持为读者提供权威性的实用数据信息,并在年末总结当代艺术的年度发展概况,产生 “指标艺术家”、“指标拍卖行”和 “指标画廊”。该系列历经锤炼与市场检验,正逐渐成为当代艺术投资的首选参考媒体。

今天的《Hi艺术》已日渐成为业内的头部媒体,在时间的累积、新老客户的实用建议以及自身经验的不断增长下,《Hi艺术》无论是内容还是版式都在不断完善中,追求进步的脚步也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联系我们:

邮箱
编辑部:
info@hiart.cn
展讯邮箱:
zhanxun@126.com
招聘邮箱:
zhaopin@hiart.cn
电话
编辑部:
010-59756811
广告部:
010-59756811

关于Hi艺术

《Hi艺术》杂志创刊于2006年9月, 是一本聚焦于当代艺术的专业杂志,拥有最前沿的艺术咨资讯、最专业的市场分析、最深入的人物采访等,视角多元且富有层次, 善于把握当代艺术市场脉搏,兼具专业性、前瞻性与实用性,在目前中国各种当代艺术杂志中影响力、广告份额、发行量各指标均属于领先地位。

依托《Hi艺术》杂志的品牌优势,我们全方位拓展了新媒体资源,先后推出官方网站hiart.cn和公众微信订阅号(微信号:hiart308309),成为《Hi艺术》在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上布局的重要阵地。

创建于2011年的官方网站hiart.cn定位为《Hi艺术》的网络升级版本,目前也已成为当代艺术资讯网站中最主要的选择之一。《Hi艺术》官方微信公众号注册于2014年,是当代艺术持续发布信息最久、活跃度最高的当代艺术公众号,也是目前行业内信息发布最为及时、关注视角最为多元、热点话题制作最有深度的当代艺术公众号之一,通过近多年来优质内容的持续产出,拥有行业内最为精准高效的业内用户群体。

历载十五磨砺,《Hi艺术》无疑已成为业内顶级媒体。但我们始终密切把握当代艺术的脉搏,一如既往地致力于为艺术人群与顶级收藏家及时提供原创、鲜活、专业的独家当代艺术资讯、市场分析与收藏指南,为受众提供更加精准的资讯服务。《Hi艺术》追求进步的脚步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杂志订阅热线:
010-59756811 (周一至周五10:00-17:00,法定节假日除外)
微信订阅:
微信号:hiartmimi (可享会员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