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夏小万与“水墨”Steiner 麦勒画廊秋季首展

作者:李愚摄影:李愚 2014年9月7日 资讯展览
9月6日,位于草场地的麦勒画廊呈现了中国艺术家夏小万的同名个展,以及瑞士艺术家Julia Steiner个展“净空-深声”。因为“空间绘画”为人所熟知的夏小万,在展览上不但呈现出他之前以及最新创作的几件“空间绘画”作品,还带来了他空间山水系列中的一件,以及数量颇为庞大的草稿作品。这样的展览安排,当然不能很好的夺人眼球。不过,来到展厅观看的每一位观众,都能通过展览看到一个非常真实,并且“立体”的夏小万,这也是这次夏小万同名个展的由来。不过,说到夺人眼球,来自瑞士的Julia Steiner的展览“净空-深声”,扎眼的程度不是一星半点。道学气息浓郁的绘画,满墙的抽象墨迹以及巨大的黑色装置,都出自艺术家在中国短暂驻地期间的身体力行。回顾以及新锐,麦勒的这场秋季首展搭配的相得益彰。
两个展厅内分别展示了夏小万的新作与旧作,相同的是墙上都配有数量巨大的手稿
两个展厅内分别展示了夏小万的新作与旧作,相同的是墙上都配有数量巨大的手稿
瑞士艺术家Julia Steiner的作品,传统气息扑面而来,气场颇为强大
瑞士艺术家Julia Steiner的作品,传统气息扑面而来,气场颇为强大
在较早的创作中,铅笔素描是夏小万艺术实践的主要媒介之一。为了使得作品与空间发生更加紧密的联系,也基于艺术家早期便萌发的借助玻璃切片进行绘画创作的想法,自2003年以后,夏小万便开始了从二维绘画到三维绘画的转变。立体感极强的玻璃绘画突破了平面绘画的边界,在将形象量化的同时,仍保持了图像“虚幻”的属性。在此次展览中,艺术家甄选了具有代表性的四类空间绘画,以及创作实践中与其相关的纸上手稿,为观众提供了艺术家由二维绘画转向空间绘画的线索及路径。在展厅的最中央,观众所看到的是释迦牟尼与耶稣形象的合体,此作品是艺术家在“造像系列”里的代表作。在形象上,艺术家以诙谐的方式将东方人间与西方人间的至尊形象合二为一,也影射着在文化层面上,东西方文化的本质与区别。另外,以既有形象为基础,艺术家主观臆造出各种各样的形,创造出一系列悬浮的怪诞异形,也在展览中有所体现。
 
绘画过程中超多元素的叠加是夏小万在绘画实践中感兴趣的一点。虽然多层次的叠加在二维绘画中就有所体现,然而空间绘画将叠加的效果发挥到极致。艺术家将达芬奇多层次的胡须与其关于机械、解剖学的手迹手稿相叠加,复杂的元素丰富了造型的各种可能。除了人形,风景作品也是夏小万曾经探讨过的一个主题。艺术家在风景画中探索了空间的问题,与中国绘画艺术史的经典作品进行穿越时空的对话。在展览中,我们将艺术家参照宋经典山水的作品古山水之范宽临流独坐图逐片进行拆解,让观众得以从另一个角度观看艺术家的三维绘画。
铅笔素描,构成了夏小万丰富作品系列的基础
铅笔素描,构成了夏小万丰富作品系列的基础
夏小万新的神怪系列作品,已经完成了二十余件,将在积攒到一定数量后进行一个集中的展示
夏小万新的神怪系列作品,已经完成了二十余件,将在积攒到一定数量后进行一个集中的展示
根据之前的经验,竭尽所能的去深入理解,并在所能理解的范围内,将事物彻底的展开,看看它的内容是不是已经穷尽了,可挖掘的空间是不是已经穷尽了。这在夏小万看来,可能是每一个画家都会面对的问题。在他眼中,作画的行为,与其相对应的空间性,始终不能完全匹配。可是一旦进入到空间,就成了一个跟绘画脱节的现象,进入到另一个界限里面去了。绘画是不是已经穷尽,这是夏小万给自己的一个提问。十几年来,他也在一直尝试让绘画这种空间性的行为,同样可以找到一个与之相对应的空间性结果。
 
对于空间画面上所出现的扭曲的肢体或是神怪的形态,则被夏小万认为是一种人类与生俱来的主观内在需求。“我们总是希望创造一些强有力的事物,或者是生命形态,来让我们自己震惊,让我们自己感觉到有一种可以获取的能量。这种需求我觉得它应该是真实的,像我们所能看到的生命形态一样那么可信。实际上我希望我创造的东西具有一种真的更贴近我们生活经验的那部分,是一种富有生命力的情绪。这两三年我在做的一个系列,就是将带有艺术史内容的,宗教的,神话的,东西方不同地域所创造的这些神怪形象集中起来。我认为这是人类所创造的生命群体。他们内在的所有的精神都是鲜活的。”
 
对于在麦勒画廊的此次同名个展,夏小万表示,这个展览不是一个新作品的展览,更多的是表现一个常态。探讨空间作品与平面作品之间的内在联系与有机关系,事实上是这个展览所主要体现的。它可能不会让人眼前一亮,不是特意要做的什么另类的事情。相反的,会让观者更了解作者的日常工作,看到更加真实“立体”的夏小万。
瑞士艺术家Julia Steiner个展“净空-深声”
瑞士艺术家Julia Steiner个展“净空-深声”
用拼贴的技巧来创作绘画和装置作品,以及对空间的实际状态和艺术氛围产生某种本能的、感官的、美学的回应,已经成为Steiner 艺术实践的系统方法。她用来作画的纸和每一幅绘画的创作过程就像是一个连接点,把她如何见证、体验一个空间或一种状态与如何表达这样一种经验这二者联系了起来。无论她所描绘的情境是一片黑暗还是一片空虚,就像艺术家本人所描述的,这种体验就好比是在绘画中行走。
 
Steiner表示,她的作品是希望以具象的图像形式,捕捉到来自于空间之中,抽象且虚无缥缈的能量流动。这包括风的流动、物体的运动、时空的流转、甚至我们的呼吸。这个意象一般来说都不是什么清晰和具体的图形,而更多的是一种意象和与之相对应的感觉。于是Steiner作品中的那些意象就更偏向于想象而非实际,但另一方面却又深深地植根于她所体验到的现实。Julia Steiner着手去做的只是在自己的绘画中把这样一种感受呈现给观众。除了巨大的饱含能量的绘画以及装置作品外,展览上还有一些小巧的铜制作品。这是Steiner创作中与能量完全不同的另一领域,即探讨身体在环境之中的状态。
Steiner表示,她的作品是希望以具象的图像形式,捕捉到来自于空间之中,抽象且虚无缥缈的能量流动
Steiner表示,她的作品是希望以具象的图像形式,捕捉到来自于空间之中,抽象且虚无缥缈的能量流动
这件作品来源于艺术家几年前在草场地看见的被晾晒的狗肉,Steiner以此探讨对称以及身体的问题
这件作品来源于艺术家几年前在草场地看见的被晾晒的狗肉,Steiner以此探讨对称以及身体的问题
相似,但并不绝对对称的面孔,同样是艺术家在这一问题上的探讨
相似,但并不绝对对称的面孔,同样是艺术家在这一问题上的探讨
策展人卢迎华谈Julia Steiner的个展中提到: 中国艺术界的很多人对Julia Steiner这个名字可能还比较陌生,但是这位常居巴塞尔的瑞士艺术家对中国却相当熟悉。利用两次麦勒画廊北京部的艺术家驻地计划,她花了大把的时间和精力在中国游历和工作。那么她为什么会来中国呢?这起初是因为当Julia Steiner开始在纸上进行创作、并在家乡瑞士展出自己的水粉画时,她得到的一大反馈就是很多欧洲人都认为她受到了中国传统绘画的影响。也就是从那个时候起,Steiner开始阅读道家经典,通过老子和庄子来钻研道家思想。随着阅读的深入,她终于决定亲自来中国看看。
 
在为本次麦勒画廊北京个展准备装置作品的过程中,Julia Steiner将3500公斤的湿黏土带进了展厅,并花了7天时间在一个宽3.2米、长4.1米、高28厘米的木制基座上利用其进行创作,此基座就是专门用来托起这个用黏土制作的雕塑的。她还在展厅的墙上完成了特定空间创作的绘画,地上的雕塑作品与之形成呼应和关照关系。在作品进行两周的风干以后,艺术家将用光滑的丙烯酸涂料去粉刷雕塑。在展览期间,这个庞大而抽象的景观将会继续风干,然后经历裂开、形状的改变,直到最后成为空间中一个有生命的存在。
 

在展览期间,这个庞大而抽象的景观将会继续风干,然后经历裂开、形状的改变
 
在展览期间,这个庞大而抽象的景观将会继续风干,然后经历裂开、形状的改变
麦勒画廊的两场展览将进行至10月19日。
麦勒画廊的两场展览将进行至10月19日。

订阅hi邮件

订阅hi邮件

恭喜您,已经成功订阅!
HIART将定期发送最新咨询至您的邮箱,感谢您对我们的支持!

关于Hi艺术

《Hi艺术》创刊于2006年9月,拥有全球前沿的艺术信息、专业的市场分析、深入的人物采访内容,日常以十多个专业的栏目为架构,内容丰富而富有层次,全面而条理清晰,是极具可读性的当代艺术媒体平台。

《Hi艺术》的内容在坚持可读性基础之上强调原创性,每次都坚持为读者提供权威性的实用数据信息,并在年末总结当代艺术的年度发展概况,产生 “指标艺术家”、“指标拍卖行”和 “指标画廊”。该系列历经锤炼与市场检验,正逐渐成为当代艺术投资的首选参考媒体。

今天的《Hi艺术》已日渐成为业内的头部媒体,在时间的累积、新老客户的实用建议以及自身经验的不断增长下,《Hi艺术》无论是内容还是版式都在不断完善中,追求进步的脚步也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联系我们:

邮箱
编辑部:
info@hiart.cn
展讯邮箱:
zhanxun@126.com
招聘邮箱:
zhaopin@hiart.cn
电话
编辑部:
010-59756811
广告部:
010-59756811

关于Hi艺术

《Hi艺术》杂志创刊于2006年9月, 是一本聚焦于当代艺术的专业杂志,拥有最前沿的艺术咨资讯、最专业的市场分析、最深入的人物采访等,视角多元且富有层次, 善于把握当代艺术市场脉搏,兼具专业性、前瞻性与实用性,在目前中国各种当代艺术杂志中影响力、广告份额、发行量各指标均属于领先地位。

依托《Hi艺术》杂志的品牌优势,我们全方位拓展了新媒体资源,先后推出官方网站hiart.cn和公众微信订阅号(微信号:hiart308309),成为《Hi艺术》在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上布局的重要阵地。

创建于2011年的官方网站hiart.cn定位为《Hi艺术》的网络升级版本,目前也已成为当代艺术资讯网站中最主要的选择之一。《Hi艺术》官方微信公众号注册于2014年,是当代艺术持续发布信息最久、活跃度最高的当代艺术公众号,也是目前行业内信息发布最为及时、关注视角最为多元、热点话题制作最有深度的当代艺术公众号之一,通过近多年来优质内容的持续产出,拥有行业内最为精准高效的业内用户群体。

历载十五磨砺,《Hi艺术》无疑已成为业内顶级媒体。但我们始终密切把握当代艺术的脉搏,一如既往地致力于为艺术人群与顶级收藏家及时提供原创、鲜活、专业的独家当代艺术资讯、市场分析与收藏指南,为受众提供更加精准的资讯服务。《Hi艺术》追求进步的脚步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杂志订阅热线:
010-59756811 (周一至周五10:00-17:00,法定节假日除外)
微信订阅:
微信号:hiartmimi (可享会员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