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巢艺术空间迎来于林汉“透视”&杜京泽“别处”,当代年轻艺术家在思考什么问题?

作者:刘超凡 2021年5月16日 资讯展览
5月15日下午,于林汉“透视”与杜京泽“别处”在蜂巢艺术空间开幕。本次展览展出了两位艺术家近几年的创作,透过这两个年轻艺术家,我们能更清晰地看到当代年轻艺术家对于身体、消费等问题的深刻思考,这些都是中国当代艺术一直以来的热点命题。那么两位艺术家会带给我们什么新的答案呢?
蜂巢艺术空间迎来于林汉“透视”&杜京泽“别处”,当代年轻艺术家在思考什么问题?
蜂巢艺术空间迎来于林汉“透视”&杜京泽“别处”,当代年轻艺术家在思考什么问题?
于林汉“透视”&杜京泽“别处”展览现场
于林汉“透视”&杜京泽“别处”展览现场
被控制的身体:于林汉的“透视”

于林汉1990年出生于北京,2013年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第三工作室毕业之后,便前往德国不来梅艺术学院自由艺术系学习,并于2018年获不来梅大师生学位,目前工作生活于柏林与北京两地之间,近年来广泛地在德国及欧洲各地举办展览项目。

于林汉个人照
于林汉个人照
于林汉 《装甲5》100×70cm 布面丙烯、马克笔 2021
于林汉 《装甲5》100×70cm 布面丙烯、马克笔 2021
于林汉的作品尽管在谈论身体,但是却不是一种自由、舒展的身体,身体本身变成了被控制的对象,他的思考更像是法国式的——与专注于文化的德国脉络不同,法国哲学家更加关注的是身体与结构之间的关系,身体如何被微观权力所控制。在于林汉的作品中我们很明显能够看到一种福柯式的命题,不论是对于精神病限制服的绘画,还是现代医学对疾病的分类和处理,都以视觉化的方式被呈现给观众。
于林汉 《装甲2》70×60cm 布面丙烯、马克笔 2021
于林汉 《装甲2》70×60cm 布面丙烯、马克笔 2021
对于于林汉而言,艺术世界与现实世界是互相作为象征与喻体的存在,充满了无处不在的偶然性与遥远的相似性。全球化疫情的发生让本属于他个人化的双重不安一跃而升成为某种全体人类的内在共识。尽管如此,公共性的事件与个人化的经历并不会直接成为于林汉创作的题材本身,而是源源不断的化为诱发内在经验的触发点,并由他在画面之上接连不断的引爆、弥散。
于林汉 《紫药水2.0-8》 228×199cm 布面丙烯、丝网印刷、马克笔 2020
于林汉 《紫药水2.0-8》 228×199cm 布面丙烯、丝网印刷、马克笔 2020
这种尝试无疑是十分有价值的,而艺术本身成为了一种批判、甚至疗愈的方式——当艺术家把这些潜移默化的规训呈现出来的时候,其实本身就足以启发观众去反思以及做出行动。当然我们更希望艺术家能够在这些问题上带给我们一个答案:在身体被如此严格控制的今天,我们能够做些什么使得那个自由的身体成为一个可以被选择的生活方式呢?尽管艺术家自己宣称艺术本身并不能带来什么改变,也不具有多么强大的力量,但是这不妨成为艺术家下一个创作阶段所努力的目标。
后殖民与消费:杜京泽“别处”
杜京泽于1995年出生于中国山东烟台,在高中时随家人移民爱尔兰都柏林,2017年毕业于爱尔兰国家艺术设计学院(BFA),紧接着在英国皇家艺术学院(MA)完成研究生课程的学习,并于2019年毕业。曾受到过RHA Studio Prgramme(2020)驻留项目、NUI Art and Design(2017)奖、NCAD Staff Prize奖等多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奖项支持与赞助。本次展览由策展人杨鉴策划。
杜京泽个人照
杜京泽个人照
此次展览带来了艺术家最新的创作,我们得以发现一条明晰的线索。作为一个移民二代且在西方接受完整艺术训练的艺术家,我们能看到年轻艺术家与那些“出海”的前辈们的不同,杜京泽并没有将自己囿于那些非常容易引起冲突的命题上——东西方差异、身份认知等等,而是似乎将这些问题都变成了自己的某种收藏。
杜京泽 《科学怪人》 120×100cm 布面油画 2021
杜京泽 《科学怪人》 120×100cm 布面油画 2021
杜京泽的画通过比较沉静的色彩去画一些当代流行人物,一方面是对消费主义的反思,另外一方面也是对西方殖民文化的解构(联想到他本身是一个在西方受艺术训练的中国人)。就像展览名称“别处”一样,艺术家对当代流行文化保有了一种“站在别处”的疏离,他将这些符号都拿来成为自己的创作题材,但却并不是以常见的波普艺术的方式——后者经常过分拥抱消费与市场,使得艺术失去了清醒的姿态。
杜京泽 《维米尔之后的带珍珠耳环的少女》 120×100cm 布面油画 2020
杜京泽 《维米尔之后的带珍珠耳环的少女》 120×100cm 布面油画 2020
艺术家在挪用这些耳熟能详的符号的时候,我们感受到的并不是熟悉与亲切,反而给人一种怪异感,但是也正可以说是一种对异化的异化,艺术家希望通过自己的画去带领观众走出消费主义并对其反思。
展览从5月15日持续到6月30日。

热门关键词

订阅hi邮件

订阅hi邮件

恭喜您,已经成功订阅!
HIART将定期发送最新咨询至您的邮箱,感谢您对我们的支持!

关于Hi艺术

《Hi艺术》创刊于2006年9月,集结全球前沿的艺术信息、拥有专业的市场分析和深入的人物采访内容,日常以十多个专业的栏目为架构,内容丰富而富有层次,全面而条理清晰,是非常具有可读性的当代艺术媒体平台。

《Hi艺术》的内容在坚持可读性基础之上强调原创性,每次都力求为读者提供权威性的实用数据信息,并在年末总结当代艺术的年度发展概况,产生 “指标艺术家”、“指标拍卖行”和 “指标画廊”。该系列历经锤炼与市场检验,正逐渐成为当代艺术投资的首选参考媒体。

今天的《Hi艺术》在时间的累积、新老客户的实用建议以及自身经验的不断增长下,无论是内容还是版式都在不断完善中,追求进步的脚步也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联系我们:

邮箱
编辑部:
info@hiart.cn
展讯邮箱:
zhanxun@126.com
招聘邮箱:
zhaopin@hiart.cn
电话
编辑部:
010-59756811
广告部:
010-59756811

关于Hi艺术

《Hi艺术》创刊于2006年9月,集结全球前沿的艺术信息、拥有专业的市场分析和深入的人物采访内容,日常以十多个专业的栏目为架构,内容丰富而富有层次,全面而条理清晰,是非常具有可读性的当代艺术媒体平台。

《Hi艺术》的内容在坚持可读性基础之上强调原创性,每次都力求为读者提供权威性的实用数据信息,并在年末总结当代艺术的年度发展概况,产生 “指标艺术家”、“指标拍卖行”和 “指标画廊”。该系列历经锤炼与市场检验,正逐渐成为当代艺术投资的首选参考媒体。

今天的《Hi艺术》在时间的累积、新老客户的实用建议以及自身经验的不断增长下,无论是内容还是版式都在不断完善中,追求进步的脚步也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杂志订阅热线:
010-59756811 (周一至周五10:00-17:00,法定节假日除外)
微信订阅:
微信号:hiartmimi (可享会员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