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处是美学 银川当代美术馆非常展览

作者:朱赫 2017年9月3日 资讯展览
9月3日至12月17日银川当代美术馆艺术总监谢素贞策划的“非常持续——环保启示录”和“非常建筑”展览,以及谢素贞策展、梅.艾尔迪布协同策展的“阿拉巴·马德富纳"——瓦尔·肖基个展(2017中阿博览会埃及主宾国特展),三展同时开幕。
处处是美学 银川当代美术馆非常展览
银川当代美术馆展览“非常持续——环保启示录
银川当代美术馆展览“非常持续——环保启示录
此次展览包括中国、埃及、瑞士、韩国、日本、中国台湾及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34位(组)艺术家,他们以各自在其领域的文本观念,使用可回收利用的材料,创作包括摄影、绘画、装置、建筑等多种艺术形式的作品,关注于寻常物及废弃物的再使用、环境保护议题、及全球化带来的问题探讨,企图表达在全球化的巨变中,人类文明的反省姿态。
王雷 《今日大汉》  200X170cm 旧报纸搓线及编织技术 2016 
王雷 《今日大汉》  200X170cm 旧报纸搓线及编织技术 2016 
 沈少民 《我睡在我自己的身上》尺寸可变 硅胶、工业盐  2017 
 沈少民 《我睡在我自己的身上》尺寸可变 硅胶、工业盐  2017 
环保主题究竟在多大程度上可以介入当代艺术,这原本是一件值得怀疑的事情,尤其在行业闭塞,任何跨学科行为的动机都普遍值得怀疑的时代。因此在银川当代美术馆的展览也并未将重心放置在对环保、学术、在地、政治等议题的讨论中,相反整场展览让人感觉非常轻松、愉悦,这也完全符合馆长谢素贞对当代艺术探索的态度。谢素贞认为:“生活处处充满了美学,包括垃圾也具备美学特质。在建设城市甚至是举行展览的同时我们都生产出来大量的垃圾,这些垃圾被当作剩余物而嫌弃并被忽视,而艺术重新赋予了这类物品新的生命,使他们重新具备被审美的可能。”
因此在展厅我们看到用装鸡蛋的盒子盖出的纸浆房屋,用报纸搓成的线绳编制的衣服,印在牛仔布上的地球和用日常现成品制成的艺术品。 “非常持续——环保启示录”,此展通过讨论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的可持续性发展、艺术创作材料的再利用、建筑跨界的凝视等议题,尝试探讨在消费主义盛行下的今天,人类文明的多元化可能性。当代艺术的晦涩是一片有趣的领域,不仅仅是艺术家、艺评家,社会学家提出了已知领域的考验与探讨,也对我们如何看待这个社会不断学习的问号提出了挑战,特别是这个多变且多元化共存的环境里。全球化带来的文化霸权的“支配效应“(博览会及双年展)、”强加的合法性”(拍卖会拍卖纪录),这些问题是全球化以经济资本作为主体而延生到文化状态,市场史替代艺术史成为全球艺术界的特有现象。
松本秋则  《松本秋则在银川》400 x 500cm(展场尺寸)  竹子,日本纸,马达,声音和光影  2017 
松本秋则  《松本秋则在银川》400 x 500cm(展场尺寸)  竹子,日本纸,马达,声音和光影  2017 
 李鑫宇  《养生馆》 35x35x80cm;40x40x45cm;40x40x50cm 40x40x60cm;40x40x65cm;40x40x55cm 铸铜雕塑 2017 
 李鑫宇  《养生馆》 35x35x80cm;40x40x45cm;40x40x50cm 40x40x60cm;40x40x65cm;40x40x55cm 铸铜雕塑 2017 
“阿拉巴·马德富纳"——瓦尔·肖基个展,作为2017年中阿博览会埃及主宾国特展。银川肩负着中阿博览会的责任,是与伊斯兰文化交流的门户,而银川当代美术馆是唯一定位为中国与伊斯兰国家交流的当代美术馆,故举办此展。埃及艺术家瓦尔·肖基此次参展作品为大型装置,他的电影三部曲《AL ARABA AL MADFUNA》,通过独特的浸入式设计,将沙丘、石头融入展厅,让观众能够身临其境,更好地进入艺术家所讲述的故事中去。影片灵感源自肖基前往埃及AL ARABA AL MADFUNA一个村子的经历。在那里,他第一次亲眼看到民众挖地三尺以期寻到古代宝藏。影片体现了一种现代派戏剧和电影风格:一群身着传统服装、黏着假胡子、打扮得像成年人的男孩子,用大人的腔调在复述一位名叫穆罕默德·穆斯塔盖博(MOHAMED MUSTAGAB)的埃及作家所写的故事集《DAIROUT ALSHARIF》(1983)。
 蒋亮 《风吹又生》 240x240x450cm  古建筑老房梁、老柱子、老檩条2017 
 蒋亮 《风吹又生》 240x240x450cm  古建筑老房梁、老柱子、老檩条2017 
 李洪波 《石头》可变尺寸 报纸、胶、丙烯  2014-2017 
 李洪波 《石头》可变尺寸 报纸、胶、丙烯  2014-2017 
“非常建筑”则邀请了3组关注生态建筑的建筑师,这是一个持续建筑中的展览,台湾曾志伟老师的自然洋行建筑设计团已经建成的“象形茶屋”,通过回收银川当地鸡蛋包装纸盒溶解后重新打浆再泡制成的容器空间,希望借这种日常短暂存在的软性细微脆弱的纸纤材料思考建筑硬件空间形成的可能性,由此打破人的固定思维方式,凭借自然的原始感觉和无限想象去理解它;由郭旭原和黄惠美组合的大尺设计建筑师事务所带来的“川上”、“相望”两座茶亭(持续建筑中),分别伫立于桥的两端,春夏秋冬四季四分将相遇于桥中央。入茶室者,皆需抬腿拾阶,而后小心翼翼开门弯腰曲膝,始乃入座饮茶。这样的姿态,是希望每位进入茶室的人,可以感觉自己肢体异于日常的动作,将身体五感藉由戒慎之缓慢,使之敏感于纤毫,而后入座时陡然放大,恍若存在于银川苍茫天地之间,与川流、天地成为一色、一味、一气。
 
瓦尔·肖基个展“阿拉巴·马德富纳
瓦尔·肖基个展“阿拉巴·马德富纳"
曾志伟《象形茶屋》局部 1800x350x350cm 宁夏当地鸡蛋盒回收再生纸 2017
曾志伟《象形茶屋》局部 1800x350x350cm 宁夏当地鸡蛋盒回收再生纸 2017
关于环保议题的跨界与多元的展览,在西部是首次呈现。策展人谢素贞认为:即使这个世纪初,中国的崛起象征着人类与环境社会巨大的、未知的的社会议题,人还是城市中最珍贵的议题;而人与人类之间、人与城市之间、人与环境之间,才是知识分子的关注所在——生命的价值与社会责任的对话。如何以文化的灵动力唤起社会民众的良知及人文素养,展现民胞物与的胸怀,不仅仅倾斜于普世的价值观,是现今艺术家偶尔展现的小幽默。美术馆经营与观众互动需要怀抱着永续发展的规划及视野,展览讨论这样的文本,不是渲染主义,不是空谈理论,而是传达当代艺术家如何在新的世纪提出疑问及实验,进而反省人类自身与客观环境、心灵环境的自觉;唯有如此,文明的力量才得以延续其意义。
 

订阅hi邮件

订阅hi邮件

恭喜您,已经成功订阅!
HIART将定期发送最新咨询至您的邮箱,感谢您对我们的支持!

关于Hi艺术

《Hi艺术》创刊于2006年9月,拥有全球前沿的艺术信息、专业的市场分析、深入的人物采访内容,日常以十多个专业的栏目为架构,内容丰富而富有层次,全面而条理清晰,是极具可读性的当代艺术媒体平台。

《Hi艺术》的内容在坚持可读性基础之上强调原创性,每次都坚持为读者提供权威性的实用数据信息,并在年末总结当代艺术的年度发展概况,产生 “指标艺术家”、“指标拍卖行”和 “指标画廊”。该系列历经锤炼与市场检验,正逐渐成为当代艺术投资的首选参考媒体。

今天的《Hi艺术》已日渐成为业内的头部媒体,在时间的累积、新老客户的实用建议以及自身经验的不断增长下,《Hi艺术》无论是内容还是版式都在不断完善中,追求进步的脚步也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联系我们:

邮箱
编辑部:
info@hiart.cn
展讯邮箱:
zhanxun@126.com
招聘邮箱:
zhaopin@hiart.cn
电话
编辑部:
010-59756811
广告部:
010-59756811

关于Hi艺术

《Hi艺术》杂志创刊于2006年9月, 是一本聚焦于当代艺术的专业杂志,拥有最前沿的艺术咨资讯、最专业的市场分析、最深入的人物采访等,视角多元且富有层次, 善于把握当代艺术市场脉搏,兼具专业性、前瞻性与实用性,在目前中国各种当代艺术杂志中影响力、广告份额、发行量各指标均属于领先地位。

依托《Hi艺术》杂志的品牌优势,我们全方位拓展了新媒体资源,先后推出官方网站hiart.cn和公众微信订阅号(微信号:hiart308309),成为《Hi艺术》在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上布局的重要阵地。

创建于2011年的官方网站hiart.cn定位为《Hi艺术》的网络升级版本,目前也已成为当代艺术资讯网站中最主要的选择之一。《Hi艺术》官方微信公众号注册于2014年,是当代艺术持续发布信息最久、活跃度最高的当代艺术公众号,也是目前行业内信息发布最为及时、关注视角最为多元、热点话题制作最有深度的当代艺术公众号之一,通过近多年来优质内容的持续产出,拥有行业内最为精准高效的业内用户群体。

历载十五磨砺,《Hi艺术》无疑已成为业内顶级媒体。但我们始终密切把握当代艺术的脉搏,一如既往地致力于为艺术人群与顶级收藏家及时提供原创、鲜活、专业的独家当代艺术资讯、市场分析与收藏指南,为受众提供更加精准的资讯服务。《Hi艺术》追求进步的脚步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杂志订阅热线:
010-59756811 (周一至周五10:00-17:00,法定节假日除外)
微信订阅:
微信号:hiartmimi (可享会员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