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纪念原口典之

九月,日本“物派”(Mono-ha)代表艺术家原口典之(HARAGUCHI Noriyuki)怅然离世,享年74岁。亚洲艺术中心(台北二馆)于去年五月举办了原口典之在台湾的首次个展“物,及其动势”。亚洲艺术中心(上海)于今年五月举办了“物派”代表艺术家原口典之和小清水渐(KOSHIMIZU Susumu)双个展“复奏”。这次“原口典之纪念回顾展”为特别策划,以此纪念他探究“物”于历史洪流中不断演变的思考,以及人类应如何透过“物”反观自身与时下世界的关联。以终为始,回看原口典之艺术创作中对身体、历史、生命、社会、时间等多维度的思与行。




物派(Mono-ha)是1968年至1975年以日本为中心的艺术运动,代表艺术家有原口典之、李禹焕、关根伸夫、菅木志雄等。物派艺术家倾向于呈现石头、土地、树木、纸张、棉花、不锈钢、石蜡等天然与工业的材料的自身状态或相互之间的联系。与先锋派艺术的主流反艺术倾向相反,物派通过将对象缩减至最初形态来重新配置艺术。“物体“不再被简单的定义为材料,而认为他们本身具有自主性和重要意义。物派艺术家们试图通过直接参与材料的存在、感知和关系中提取出一种艺术表达。

原口典之,1946年生于日本神奈川县横须贺市,他是“物派”中“日大系”(日本大学艺术学部)代表人物,擅长以工业材料创造富有社会批判性的装置艺术,在倾向于使用自然媒材的物派团体中独树一帜。原口的家乡横须贺是重工业海港城市,冥冥之中促成了他日后所追求的重工业美学。1968-69年,原口典之创作出一件重量级雕塑作品“A-4E天鹰式攻击机”,此作与美国海军战机同名的全比例复制品,在防暴警察重新进入校园之前在大学校园展出。

自1970年代初开始,他确立了自己的造型原则,涂满机油的简洁的金属板块构成他独特的作品形态。那些被映照的周围环境也成为作品的一部分,金属的硬度和机油的光辉使观者感到真实存在的迫近,经验性和能动性是生成“场”的直接基础。同时他也是第一位被德国卡塞尔文献展选择展出作品的日本人。在1977年的文献展中,《Matter and Mind》(俗称“油泳池”)作品是一块涂满机油且极致简洁的金属块,光滑与黑色静止的机油镜面映射的周围环境也因此成为该作品的一部分。原口典之有意让我们相信真实与幻像只是一线之间。镜面烘托场域,金属机油折射真实与幻像时空。而世界也仿若这冰冷黝黑的金属制体,映射中是真实,映射外亦是真实。作品《油泳池》让原口典之受到当时国际的广泛关注,并且机油材质在晚期的作品中也可以找到落脚点。


“原口典之纪念回顾展”并非单纯地呈现作品物之状态和本质存在,而是试图以精炼概括的方式给每位观众留下“孰为原口典之”的怀念之情。在原口近五十年的创作历史中,他不断思考与解构着物与空间、时间、身体及社会阶级之中客观存在的状态。


我们是否可以感知并理解我们眼见之物,不仅取决于空间中对“物”的认知,还有基于视觉向触觉、听觉、嗅觉、身体知觉的宏大感官。不同属性的自然物和工业化材料元素彼此间的关系以及与所处空间的关系为结构核心,通过分解重组产生的变化组合充满平衡与对位的协同律动性。经由简洁的重复和累积展开延伸与变动,从而推动质的强化。原口典之的创作所蕴含的异同与分合、协调和反差亦是自然世界和社会关系之“复奏”的视觉化呈现。


作品中的钢铁、木板、聚氨酯(PU)物料虽仍保有浓烈的工业材料质地,其表面光泽却已黯淡哑然,在分别完结自身属于“物品”之功能性的使命后重拾“物”的本性。


《绿立方》、《灰立方》、《白立方》是静置在空间中色彩不一的物;在《黑色立方体与钢索》中则是立方体与钢索在空间中并置瞬间的相互拉扯,它象征着力量与否的绝对关系。与此相似却又截然不同的是与之对应的《八条绳索》,由八根绳索在场域中静止和并置组成,进一步说明了物与空间中绝对存在的张力基础,以及场域中凝固的事态变化。




展览将持续到11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