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光粼粼的神性世界 陶冬冬个展“水般若”亮相芳草地画廊
9月29日,芳草地画廊·798带来由夏可君策划的陶冬冬个展“水般若”。这是一位有着宗教信仰、但并非宗教画家的,聚焦神性的个展。
陶冬冬1959年生于北京,80年代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毕业后赴美深造,并且旅美多年。直到千禧年后,才回到中国。在本次展览中,展出了艺术家的“圣像”“灵山”两个系列的绘画。而贯穿其中的线索,是“水”。《道德经》有言,上善若水。在陶冬冬看来,水是虚与实、真与幻之间的界限,而代表佛学终极智慧的“般若”则表达着今人对于真相的态度与理解。

“水般若”展览现场

《山水空间的图解》 160x110cm 布面油画 2019

《千里江山图》200x420cm 布面油画 2018

《糖豆儿二号》 180×135cm 布面油画 2019
陶冬冬的创作从具象绘画出发,在“圣像”系列中,他将佛祖、关公、花神等人物肖像置于水波光影之中,将具象的视觉叙事转化出更多的叙事层次,使主题图象在维持正确的写实原理、波光的流动与透明维持物理原理的同时,主题图象也能创造诗意境界,并从视觉叙事产生精神层义的延申。近年来,陶冬冬将他数十年对中国传统山水画的领悟和认知,通过“水”为媒介对山水空间进行图解,创作出极具个人风格的“灵山”系列油画。在这一系列里,水的形态发生了转变,由波光掠影逐渐演化为飘渺游弋的云烟;画面中,山川与云朵交相辉映,若隐若现。“圣像”中传递的精神主义力量被铺陈在山水境界中,这是陶冬冬对于“水”的进一步认知和体悟。

《过去·现在·未来》 288×564cm 布面油画 2019


《糖豆儿一号》 229.6×160.7cm 布面油画 2019
陶冬冬笔下的题材是东方的,但他也在画面中使用了西方的透视方法,在策展人夏可君看来,他“吸纳了西方宗教流溢饱满的灵光,对应了宇宙信息的微妙震动,转化了现代技术脑电波的感应,同时还面对了现代性心智的危机而实行了内在的转化。”他笔下的画面,都有宗教背景的支撑:虚实之间的水、代表佛学终极智慧的“般若”……由于文学美术和戏剧美术的学习背景,他的画面中也迸发出一种综合的能量感。

《花神》185x145cm 布面油画 2015

《山水空间的图解二号》 160x110cm 布面油画 2019

《関公》 194x140cm 布面油画 2018
本次展览将持续至11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