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张伯伦雕塑再现西格拉姆大厦

作者:编译 廖冬云 来源: hiart.cn 2012年8月14日 资讯
四件已故艺术家约翰·张伯伦的雕塑被安置在了位于纽约曼哈顿区历史性建筑西格拉姆大厦的广场,顿时,网纹表面和强有力的扭曲结构的作品便改变广场周遭惯常的氛围,为这座由建筑大师密斯·凡德罗设计的现代主义流线几何型的建筑物熙熙攘攘的城市景观增添了一些愉悦的、挑衅的生机感。
资料来源:www.artdaily.com

约翰·张伯伦的代理画廊高古轩宣布了这一消息,四件名字分别为:PINEAPPLESURPRISE (2010), MERMAIDSMISCHIEF (2009), ROBUSTFAGOTTO (2008), and FROSTYDICKFANTASY (2008) ,属于张伯伦60年艺术生涯后期的创作。外观高达15英尺,乃艺术家用银色、绿色以及赤铜色的工业纯铝塑造成异想天开的生物形态。约翰·张伯伦自70年代中期起就开始利用家用的铝箔精加工成微型雕塑,2007年时他开始运用一些耐久的材料将这些微缩雕塑转换为大尺寸的形态,但同时也不使其失却箔片所带有自然且直接的轻盈感。尽管他在这些作品中使用的材料并不是其一贯标榜的他称之为“艺术供给”的破旧的汽车金属零件,但依旧延续着艺术家至始至终关注的他称之为“Fit合适”的主题,杂乱的结构与交织的部件最终紧密地结合成一种平衡的架构。
作品名称依旧是融合而成的,持续了张伯伦在把玩语言上的兴趣。资本化的、双关的、无意义的单词以及一些讽刺性的辞藻相互交汇是张伯伦的命名风格,他以此表达着他不合拍的幽默,并彰显出一种属于他的特性。其近期在古根海姆举办的回顾展名称“ROBUSTFAGOTTO”就是意大利语“fagotto(早于巴松管的文艺复兴时期的乐器名称)”和“robust(通常用来形成木制乐器表演的词汇)”的结合,放到一起暗示了张伯伦对音乐尤其是爵士乐的致敬。当然,也可以再拆分做另外的解读。
张伯伦1927年生于印第安纳州罗切斯特市,毕业于芝加哥艺术学院和黑山大学,1956年搬至纽约。他的作品被收藏在许多公共机构,包括科隆路德维希博物馆、伦敦泰特现代美术馆、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纽约惠特尼美术馆等;主题性的个展近乎一百多场,遍布世界各地,国际性的双年展亦是如此,包括1961、1994年的圣保罗双年展、1964年的威尼斯双年展、1973、1987年惠特尼双年展以及1982年的卡塞尔文献展。值得一提的是,他的两次回顾展都是在古根海姆博物馆举办的。
日前的这次展示将从8月10日持续至11月16日,这是约翰·张伯伦第二次在西格拉姆大厦临时性地展出其装置,上一次是在1984年。
 

订阅hi邮件

订阅hi邮件

恭喜您,已经成功订阅!
HIART将定期发送最新咨询至您的邮箱,感谢您对我们的支持!

关于Hi艺术

《Hi艺术》创刊于2006年9月,集结全球前沿的艺术信息、拥有专业的市场分析和深入的人物采访内容,日常以十多个专业的栏目为架构,内容丰富而富有层次,全面而条理清晰,是非常具有可读性的当代艺术媒体平台。

《Hi艺术》的内容在坚持可读性基础之上强调原创性,每次都力求为读者提供权威性的实用数据信息,并在年末总结当代艺术的年度发展概况,产生 “指标艺术家”、“指标拍卖行”和 “指标画廊”。该系列历经锤炼与市场检验,正逐渐成为当代艺术投资的首选参考媒体。

今天的《Hi艺术》在时间的累积、新老客户的实用建议以及自身经验的不断增长下,无论是内容还是版式都在不断完善中,追求进步的脚步也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联系我们:

邮箱
编辑部:
info@hiart.cn
展讯邮箱:
zhanxun@126.com
招聘邮箱:
zhaopin@hiart.cn
电话
编辑部:
010-59756811
广告部:
010-59756811

关于Hi艺术

《Hi艺术》创刊于2006年9月,集结全球前沿的艺术信息、拥有专业的市场分析和深入的人物采访内容,日常以十多个专业的栏目为架构,内容丰富而富有层次,全面而条理清晰,是非常具有可读性的当代艺术媒体平台。

《Hi艺术》的内容在坚持可读性基础之上强调原创性,每次都力求为读者提供权威性的实用数据信息,并在年末总结当代艺术的年度发展概况,产生 “指标艺术家”、“指标拍卖行”和 “指标画廊”。该系列历经锤炼与市场检验,正逐渐成为当代艺术投资的首选参考媒体。

今天的《Hi艺术》在时间的累积、新老客户的实用建议以及自身经验的不断增长下,无论是内容还是版式都在不断完善中,追求进步的脚步也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杂志订阅热线:
010-59756811 (周一至周五10:00-17:00,法定节假日除外)
微信订阅:
微信号:hiartmimi (可享会员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