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冷抽象”到“空谷雅室”,到蜂巢当代艺术中心清凉一夏

作者:刘霞 2017年5月30日 资讯展览
蜂巢(北京)当代艺术中心 “零度之维:抽象艺术的理性表达”群展,以及“蜂巢·生成”项目第二十六回 “我有一间画室,里面有些花草:王云冲个展”。
蜂巢(北京)当代艺术中心 “零度之维:抽象艺术的理性表达”群展,以及“蜂巢·生成”项目第二十六回 “我有一间画室,里面有些花草:王云冲个展”。
5月27日蜂巢(北京)当代艺术中心同期开幕“零度之维:抽象艺术的理性表达”,以及“蜂巢·生成”项目第二十六回 “我有一间画室,里面有些花草:王云冲个展”。
“零度之维:抽象艺术的理性表达”群展现场
“零度之维:抽象艺术的理性表达”群展现场
从蜂巢当代艺术中心的A展厅到C展厅,是由夏季风策展的抽象艺术中并且是更为理性的那一派艺术创作的大型群展,也就是所谓的“冷抽”;作为“蜂巢·生成”的D、E展厅本次展出的是艺术家王云冲首次个展,白墙之上是一片幽绿。室外三十几度的高温之下,蜂巢当代艺术中心带给观众一方从思维到视觉上的清凉之地。
宋建树作品
宋建树作品
宋建树作品
宋建树作品
高入云 《Approaching 》尺寸可变 电机 尼龙线 Abs板 2016 
高入云 《Approaching 》尺寸可变 电机 尼龙线 Abs板 2016 
“零度之维:抽象艺术的理性表达”大型群展,是蜂巢当代艺术中心继2015年大型群展“秩序的边界”之后,再次推出的以中国抽象艺术作为考察对象的大型展览,与“秩序的边界” 梳理了从上个世纪二十年代开始的非具象的、去现实主义化的中国抽象艺术创作道路,搭建了一个包含了抒情性的热抽象和几何式的冷抽象两条线索的华人抽象艺术全景不同的是。“零度之维”是对中国抽象艺术的切片式观察,则纯粹以几何抽象作为关注主线,邀请23位艺术家参展,从架上绘画、装置、录像、摄影等多媒介,展示了抽象艺术领域中更加注重理性表达的抽象个艺术家。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张如怡 《 一根虚线-1》20 x 30 cm 纸上综合材料 2015 
张如怡 《 一根虚线-1》20 x 30 cm 纸上综合材料 2015 
本次抽象群展的另一特点是更倾向于将目光集中于年轻艺术家,是因为在策展人夏季风看来“随着现代科技发展的加速以及社会环境的改变,尤其是历经机械工业时代之后,在以电脑作为工具和手段的信息时代,一种更为冷静、概括、精练和简化的创作形式正在中国当代艺术中兴起,抽象艺术中的理性表达,成为越来越普遍的现象和创作手法。”这显然是同 “85新潮美术运动”中开始的 “似抽象而非抽象”的、更接近西方早期的现代主义艺术色彩的“理性绘画”的思潮,截然不同的创作思路,从某种程度上更接近于马列维奇和蒙德里安提倡的美学:“注重绘画本身而非主题,不依赖于对自然对象外观的真实模仿,用不确定的而可能存在的无数内在关系,让抽象艺术充满了无限的活力。”
刘国强与曲丰国作品
刘国强与曲丰国作品
冷广敏 《崭新的》150×200cm 布面丙烯综合材料  2017 
冷广敏 《崭新的》150×200cm 布面丙烯综合材料  2017 
艺术家王一(中)在作品前面
艺术家王一(中)在作品前面
封岩作品
封岩作品
张雪瑞作品
张雪瑞作品
钱佳华作品
钱佳华作品
陈丹阳《巴赫平均律139# 》200×250cm 布面油画 2017 
陈丹阳《巴赫平均律139# 》200×250cm 布面油画 2017 
陈墙 《作品17-4 》 120×160cm  布面宣纸、墨、丙烯、油画 2017
陈墙 《作品17-4 》 120×160cm  布面宣纸、墨、丙烯、油画 2017
所以在展出的23位艺术家中,虽然有15位艺术家的创作依都托于对平面之上色彩和形状的发挥,但依然可以看到不同艺术家在相似的平面之内的自身不同逻辑之间的差别。例如张雪瑞和王一的作品,在形式上有着相似的色彩渐变,但张雪瑞的作品中是从连接两个不同色彩而出发的推进实验;王一则更倾向于在画面中用微妙的恒基推演时间与光的流变。钱佳华与顾亮的作品均涉及到平面中的多维空间,但钱佳华的创作则更倾向于在色块的叠加中实现空间上的错觉;而顾亮更多是在空间之上表现光影。王豪与刘可的作品虽然在形式上都是色块的排列,但在形式的背后,王豪更注重物性感知和视觉提纯而构成的节奏,刘可则是在持续叠加的色彩边界中拆解城市建筑和社会空间。陈墙和陈丹阳的作品中都存在有序的颜料和色彩的排列,但陈墙的作品强调的是色彩和颜料作为独立物质的不可控性,而陈丹阳则是在严格的控制中完成艺术家对节奏的把控。
郭锐文《1194D》 4'24'' 数字影像、算法生成艺术 2013
郭锐文《1194D》 4'24'' 数字影像、算法生成艺术 2013
马晟哲作品现场
马晟哲作品现场
顾奔驰作品现场
顾奔驰作品现场
任捷作品现场
任捷作品现场
戈子馀&陈丹阳作品现场
戈子馀&陈丹阳作品现场
而正如夏季风在策展前言中写到的那样,科技的发展,让电脑已经成为一种创作工具。在马晟哲的平面作品,来源于计算机的崩溃画面,而郭锐文的数字影像作品,则来源于非常严密的计算机和数学公式。同样创造来源于严谨的数学计算的,还有宋建树,那些物体在三秒半内的落地轨迹,被艺术家用不锈钢管道在空间中非常具体的可视化。而在任捷的作品中,点线面即在空间中以非常实际的物的形式存在,又一投影方式干扰者观众的思维,最终分不清是线还是投影的元素构建了一个似是而非的空间场域。
艺术家王云冲(左二)
艺术家王云冲(左二)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D、E厅呈现的“蜂巢·生成”系列项目第二十六回“我有一间画室,里面有些花草”展览,也是年轻艺术家王云冲的首次个展。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王云冲《花草6》53×38cm 布面油画 2016 
王云冲《花草6》53×38cm 布面油画 2016 
王云冲《花草1 》 60×80cm 布面油画 2016 
王云冲《花草1 》 60×80cm 布面油画 2016 
从“冷抽象”到“空谷雅室”,到蜂巢当代艺术中心清凉一夏
对于王云冲而言,“画室”是一个极其私密化的空间,对于绘画本体语言的探寻、对于历史文本的解读以及对于标准的把握大抵在此发生。而本次展览命名中的“画室”并非指向画室本身,而是个人经验凝练在文本意义上的场所;其中提及的“花草”,所指涉的也并非现实物的花草或者对于花草的描绘,而是关乎文本化的花草之于古典文人和现代知识分子,以及对现代主义绘画的面向。此次展览由青年策展人赵小丹策划,试图通过手稿和现成品的陈列包括与此相关概念的演绎,探讨隐含于不同物之间的连续性意指,以此呈现艺术家阶段性创作的思维走向。
从“冷抽象”到“空谷雅室”,到蜂巢当代艺术中心清凉一夏
王云冲 《树枝1 》 40×40cm 布面油画 2016 
王云冲 《树枝1 》 40×40cm 布面油画 2016 
两个展览均将持续至7月7日。

订阅hi邮件

订阅hi邮件

恭喜您,已经成功订阅!
HIART将定期发送最新咨询至您的邮箱,感谢您对我们的支持!

关于Hi艺术

《Hi艺术》创刊于2006年9月,拥有全球前沿的艺术信息、专业的市场分析、深入的人物采访内容,日常以十多个专业的栏目为架构,内容丰富而富有层次,全面而条理清晰,是极具可读性的当代艺术媒体平台。

《Hi艺术》的内容在坚持可读性基础之上强调原创性,每次都坚持为读者提供权威性的实用数据信息,并在年末总结当代艺术的年度发展概况,产生 “指标艺术家”、“指标拍卖行”和 “指标画廊”。该系列历经锤炼与市场检验,正逐渐成为当代艺术投资的首选参考媒体。

今天的《Hi艺术》已日渐成为业内的头部媒体,在时间的累积、新老客户的实用建议以及自身经验的不断增长下,《Hi艺术》无论是内容还是版式都在不断完善中,追求进步的脚步也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联系我们:

邮箱
编辑部:
info@hiart.cn
展讯邮箱:
zhanxun@126.com
招聘邮箱:
zhaopin@hiart.cn
电话
编辑部:
010-59756811
广告部:
010-59756811

关于Hi艺术

《Hi艺术》杂志创刊于2006年9月, 是一本聚焦于当代艺术的专业杂志,拥有最前沿的艺术咨资讯、最专业的市场分析、最深入的人物采访等,视角多元且富有层次, 善于把握当代艺术市场脉搏,兼具专业性、前瞻性与实用性,在目前中国各种当代艺术杂志中影响力、广告份额、发行量各指标均属于领先地位。

依托《Hi艺术》杂志的品牌优势,我们全方位拓展了新媒体资源,先后推出官方网站hiart.cn和公众微信订阅号(微信号:hiart308309),成为《Hi艺术》在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上布局的重要阵地。

创建于2011年的官方网站hiart.cn定位为《Hi艺术》的网络升级版本,目前也已成为当代艺术资讯网站中最主要的选择之一。《Hi艺术》官方微信公众号注册于2014年,是当代艺术持续发布信息最久、活跃度最高的当代艺术公众号,也是目前行业内信息发布最为及时、关注视角最为多元、热点话题制作最有深度的当代艺术公众号之一,通过近多年来优质内容的持续产出,拥有行业内最为精准高效的业内用户群体。

历载十五磨砺,《Hi艺术》无疑已成为业内顶级媒体。但我们始终密切把握当代艺术的脉搏,一如既往地致力于为艺术人群与顶级收藏家及时提供原创、鲜活、专业的独家当代艺术资讯、市场分析与收藏指南,为受众提供更加精准的资讯服务。《Hi艺术》追求进步的脚步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杂志订阅热线:
010-59756811 (周一至周五10:00-17:00,法定节假日除外)
微信订阅:
微信号:hiartmimi (可享会员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