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o 码头 武汉的“伊通公园”
上周末,在湖北美院旁边的一家酒店2楼,举办了一场由11位85后青年艺术家艺术沙龙活动,湖北美院副院长周向林也亲赴现场致辞。这个由艺术家自发形成团体,用30多件作品展示了中部地区的青年艺术活力。
cao 码头的发起人陈晓本科毕业之后就去了台湾,在宝岛创作一段时间之后,这个广西人还是决定回到武汉,和自己的朋友们一起生活、创作。陈晓很喜欢台湾伊通公园的模式,也专门找刘庆堂聊过很久。从台湾回来以后,陈晓并不满意自己的创作环境。“感觉武汉的艺术氛围份冷,艺术家也很散乱,走的走,离的离”,年轻的艺术家希望能找到自己的 “组织”,于是便想到用一个展览的形式来把身边的一些朋友“攒”起来。
7月7号的展览,除了场地之外,其他的费用都是陈晓和其他十位艺术家自愿凑出来的。在这里“cao”主要是艺术家的一种态度,而“码头”则是一种封闭、保守的象征,展览以“Cao!码头”为主题旨在表达艺术创作要向“码头”告别,向封闭告别,走向开放,才有希望。他们以后还准备用卖作品的钱来成立“码头”基金,用来推动“码头”的发展。这次的沙龙活动中陈晓的《关系Ⅱ》、彭柳的“青蛙”、李明的“衣服”都已经有了购藏的意向。
和前段时间在新青年影像展上碰到的段少锋相似,这两位“85后”都坦诚而又活力十足。和许多狗血电视剧中主角依靠信念和真诚最终成为赢家的烂俗剧情几乎一模一样,这两个85后没有“李刚爸”和“双江爹”,有的就是大脑和双手,于是他们就上路了。尽管思路不一定成熟,但一腔热血绝不逊于30年前搞运动的前辈们。陈晓说,“码头”都会一直坚持画画,下半年还准备在北京做展览。
7月7号的展览,除了场地之外,其他的费用都是陈晓和其他十位艺术家自愿凑出来的。在这里“cao”主要是艺术家的一种态度,而“码头”则是一种封闭、保守的象征,展览以“Cao!码头”为主题旨在表达艺术创作要向“码头”告别,向封闭告别,走向开放,才有希望。他们以后还准备用卖作品的钱来成立“码头”基金,用来推动“码头”的发展。这次的沙龙活动中陈晓的《关系Ⅱ》、彭柳的“青蛙”、李明的“衣服”都已经有了购藏的意向。
和前段时间在新青年影像展上碰到的段少锋相似,这两位“85后”都坦诚而又活力十足。和许多狗血电视剧中主角依靠信念和真诚最终成为赢家的烂俗剧情几乎一模一样,这两个85后没有“李刚爸”和“双江爹”,有的就是大脑和双手,于是他们就上路了。尽管思路不一定成熟,但一腔热血绝不逊于30年前搞运动的前辈们。陈晓说,“码头”都会一直坚持画画,下半年还准备在北京做展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