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谊第一,比赛第二”,辛云鹏个人项目亮相C5CNM
2020年7月2日,辛云鹏个人项目“友谊第一,比赛第二”在C5CNM开幕,展出的三件作品分别为《不要太把乒乓当真了》《友谊第一,比赛第二》和《20200603影像日记》。
关于这个展览的发想,辛云鹏表示,对于很多“70后”“80后”来说,“友谊第一,比赛第二”是印在儿时作业本上的常见话语,但对于未在中国大陆生活过的外国人来说,这句话背后的逻辑很难理解:如果在比赛中优先追求“友谊”,或者说比赛结果并不取决于选手们的表现,那比赛究竟是是一场比赛,还是一场表演?这句看似简单的话背后其实存在着一种有趣的悖论,将其带入到如今艺术届的语境中,何为第一?何为第二?也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辛云鹏“友谊第一,比赛第二”展览现场
2019年,辛云鹏专注于研究和试验16mm胶片这种特殊的材料,2020年有了关于展览主题的完整想法之后,便使用16mm胶片做出了影像作品《友谊第一,比赛第二》,2分半钟的作品里只保留了乒乓球比赛中焦灼的对战状态,并未显示分出胜负的画面。球员全神贯注,挥汗如雨, 16mm的过期胶片保留了”雪花麻点“的效果,闪烁的“雪花”颇有老式电视机的复古感,影像中双方在乒乓球场的对峙也和空间中的乒乓球台形成了一种奇妙的互文关系。


《友谊第一,比赛第二》 2'30" 影像 2020
《不要太把乒乓当真了》则聚焦于中美关系。中美建交还不到50年的时间,如今两国关系又因为新冠病毒产生了巨大的反转,这很容易让人产生考古历史的想法:“我们之前的关系最初是怎样的?”于是艺术家便追根溯源到1971年中美两国著名的“乒乓外交”事件,乒乓球在这里已不再是一项简单的体育运动,而变成了一种中介,一张不让双方尴尬的谈判桌。



《不要太把乒乓当真了》 尺寸可变 2020
艺术家将当时《时代周刊》的封面上美国乒乓球代表团的照片换成好友周翊登长城的照片,周翊是美籍华人,从小在纽约长大,恰好与周刊封面上的字“美国佬在北京”(Yanks in Peking)吻合。为了拍摄这张照片,辛云鹏在6月初拿着16mm摄影机和周翊登上长城,拍摄了一段影像日记,仅仅是一个月前的事情,16mm胶片却让它看起来像十年前的事情。
周翊在展览前言中这样写道:辛云鹏让我在这件作品里扮演了一个恰好是我身份的角色。为了不出戏,虽说有了躲避阐释艺术家作品的借口,但也只好坦白作为一个生活在中国的美籍华裔对时局话题的看法。我没法把“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梗当作调侃。我脑海中这句话的语气的确是夸张的北京腔,可能恰恰因为能感到其用意是严肃并迫切的。翻译题目时艺术家和我遇到了小小的问题,这句话中内含的逻辑,即比赛结果并非由选手们决定,若非中国大陆长大的人很难体会。它当初是说给我们自己这边听的,现在听来更有种感慨。与世界接触的过去50年我们这边普通人虽然也成为受益者,然而终没有获得决定未来命运的参与权。



《20200603影像日记》
展览持续到8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