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强档 “青年艺术100”重装上阵
两个艺术区,三个不同的场馆,4200㎡的展厅,120位艺术家,360多件作品……这个月底,2012年度“青年艺术100”将在798艺术区悦•美术馆、圣之空间和酒厂艺术区阿拉里奥画廊同时开启。去年9月22号在地坛启动的“青年艺术100”经过了近一年的锻炼,今年会有哪些变化呢?
据“青年艺术100”策划总监宋继瑞透露,2012年度的“青年艺术100”比去年多了60余件作品,虽然这三个场地展厅面积共计超过4200平米,但“青年艺术100”组委会还需要在酒厂艺术区搭建将近200米展线,才能满足展览需求。规模的扩大伴随着这个青年艺术盛会定位的转变, “青年艺术100”的口号也从去年的“关注青年艺术100,支持中国艺术未来”变成了“关注青年艺术100,支持亚洲艺术未来”。在国际化思路的指导下,2012年度,“青年艺术100” 项目以“国际化、细分化”为原则,形成了“100+10+10”的新型模式。其中,“100”代表该项目主体的100位中国青年艺术家;第一个“10”代表10位中国影像艺术家,代表了“青年艺术100” 项目细分化的趋势;第二个“10”代表10位韩国青年艺术家。宋继瑞表示,如果明年条件成熟,会再增加10位日本青年艺术家,逐渐整合亚洲青年艺术家资源,使青年艺术100成为亚洲青年艺术家展示的舞台。
和去年单纯的做展览活动不同,2012年度的“青年艺术100”将会和更多的媒体合作。展览的6天中在阿拉里奥、圣之空间以及悦•美术馆将举办近十场艺术论坛讲座,其中既有高峰对话、圆桌论坛,还有知名艺术家与青年艺术家对话、中韩艺术交流等活动,涉及艺术教育、艺术赞助、艺术投资与艺术消费等众多话题,这是“青年艺术100”2012年度的变化之二。其实在今年的艺术北京上,“青年艺术100”就尝试着为建设银行的高端客户进行了关于艺术投资与亚洲艺术情况的论坛讲座,来传达“青年艺术100”所提倡的艺术消费理念。
为了保证反映青年艺术家的面貌和现状,这次“青年艺术100”组委会在和艺术家沟通时,要求艺术家拿出新作或者没有展出过的作品,所以在8月初的展览中,90%以上的参展作品都没有公开展示过。经过2011年度“北上广”加无锡四地的巡回展览,“青年艺术100”团队的磨合也愈加老练。为了保证新鲜的“血液”,今年“青年艺术100”在评委和艺术家名单上也有所调整,今年的“常委”是方力钧、冯博一、刘礼宾、陆蓉之、孙国胜、吴秋龑、向京、叶永青、赵力。
青年艺术家作为市场的香饽饽被“抢食”已是不争的事实,一位青年艺术家个展的开幕式上几家机构同时“出台”也不是什么新鲜事。面对这样的市场环境,“青年艺术100”还能拿到高质量作品吗?对此,宋继瑞有他不同的看法,在他看来“青年艺术100”已经是一个品牌,每位参加艺术家都要在这个平台上,与其他119位青年艺术家同台比照,如果艺术家不拿出好的作品,一下子就会淹没在众人之中,这也不是艺术家本人及其合作画廊想看到的结果,所以艺术家都非常愿意拿出其高质量的作品参加这个展览。“今年有和画廊签约的艺术家来参与这个项目,其代理画廊非常积极并且愿意拿出高质量作品参加这个项目”。宋继瑞说,在艺术区举办这样的活动,“青年艺术100”也将诚邀画廊老板来现场观摩,“青年艺术100”也愿意为项目中的艺术家和其伯乐——画廊老板牵线搭桥,让青年艺术家有更多的展览机会。
2011年,大家对“青年艺术100”的出现还充满着好奇和观望。现在来看,“青年艺术100”用自身的努力和大度化解了大家的误解和怀疑。现在看来这个青年艺术盛会正在朝着一个更大的平台进发,既区别于传统的艺术机构,又与艺博会不同。从现在的观察来看,无论“青年100”的形状是什么,在中国迈向世界艺术中心的道路上,这一盛会都将是积极的推动者。
和去年单纯的做展览活动不同,2012年度的“青年艺术100”将会和更多的媒体合作。展览的6天中在阿拉里奥、圣之空间以及悦•美术馆将举办近十场艺术论坛讲座,其中既有高峰对话、圆桌论坛,还有知名艺术家与青年艺术家对话、中韩艺术交流等活动,涉及艺术教育、艺术赞助、艺术投资与艺术消费等众多话题,这是“青年艺术100”2012年度的变化之二。其实在今年的艺术北京上,“青年艺术100”就尝试着为建设银行的高端客户进行了关于艺术投资与亚洲艺术情况的论坛讲座,来传达“青年艺术100”所提倡的艺术消费理念。
为了保证反映青年艺术家的面貌和现状,这次“青年艺术100”组委会在和艺术家沟通时,要求艺术家拿出新作或者没有展出过的作品,所以在8月初的展览中,90%以上的参展作品都没有公开展示过。经过2011年度“北上广”加无锡四地的巡回展览,“青年艺术100”团队的磨合也愈加老练。为了保证新鲜的“血液”,今年“青年艺术100”在评委和艺术家名单上也有所调整,今年的“常委”是方力钧、冯博一、刘礼宾、陆蓉之、孙国胜、吴秋龑、向京、叶永青、赵力。
青年艺术家作为市场的香饽饽被“抢食”已是不争的事实,一位青年艺术家个展的开幕式上几家机构同时“出台”也不是什么新鲜事。面对这样的市场环境,“青年艺术100”还能拿到高质量作品吗?对此,宋继瑞有他不同的看法,在他看来“青年艺术100”已经是一个品牌,每位参加艺术家都要在这个平台上,与其他119位青年艺术家同台比照,如果艺术家不拿出好的作品,一下子就会淹没在众人之中,这也不是艺术家本人及其合作画廊想看到的结果,所以艺术家都非常愿意拿出其高质量的作品参加这个展览。“今年有和画廊签约的艺术家来参与这个项目,其代理画廊非常积极并且愿意拿出高质量作品参加这个项目”。宋继瑞说,在艺术区举办这样的活动,“青年艺术100”也将诚邀画廊老板来现场观摩,“青年艺术100”也愿意为项目中的艺术家和其伯乐——画廊老板牵线搭桥,让青年艺术家有更多的展览机会。
2011年,大家对“青年艺术100”的出现还充满着好奇和观望。现在来看,“青年艺术100”用自身的努力和大度化解了大家的误解和怀疑。现在看来这个青年艺术盛会正在朝着一个更大的平台进发,既区别于传统的艺术机构,又与艺博会不同。从现在的观察来看,无论“青年100”的形状是什么,在中国迈向世界艺术中心的道路上,这一盛会都将是积极的推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