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美这次秀了,来基础部20周年展看看什么是学院派技术流!

作者:sy 2021年3月26日 资讯展览
中央美术学院建立基础部到今天已整整二十个年头,2001年在老院长靳尚谊等先生的倡导下,从造型学科长远发展和“宽基础”教学的专业培养需求出发,基础部在学校领导和造型各专业学科的支持和帮助下,自成立之日起就明确了“夯实造型基础,提高综合素养,在为造型各专业培养一年级学生扎实过硬的基本功的同时,拓宽其专业基础知识”的教学目标和任务。展览呈现了二十年打磨、二十年成长,二十年积淀着实实在在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成果,历届学生优秀作品呈现着老师们言传身教的苦功夫和学生们扎扎实实的真功夫,以此也窥见中央美术学院造型基础的高度。
央美这次秀了,来基础部20周年展看看什么是学院派技术流!
央美这次秀了,来基础部20周年展看看什么是学院派技术流!
央美这次秀了,来基础部20周年展看看什么是学院派技术流!
央美这次秀了,来基础部20周年展看看什么是学院派技术流!
央美这次秀了,来基础部20周年展看看什么是学院派技术流!
央美这次秀了,来基础部20周年展看看什么是学院派技术流!
开幕式现场
开幕式现场
一代代基础部教师也在教学实践中不停探究“何为基础”,立足时代深研“基础为何”。基础始终是我们面对的大课题。基础部成立二十周年展筹备之际,范迪安院长为展览题写“功夫”,将造型学科“宽基础”教学概括为“德、素、彩、行、延、谱”,呈现立德树人、素描教学、色彩教学、生活实践、延展课程、历史谱系,展出历年留系优秀作品百余件,全方位地展现中央美术学院造型学科基础部二十年来的教学成果,同时展出中央美术学院的院藏精品和历年基础部的教师作品。
央美这次秀了,来基础部20周年展看看什么是学院派技术流!
央美这次秀了,来基础部20周年展看看什么是学院派技术流!
央美这次秀了,来基础部20周年展看看什么是学院派技术流!
央美这次秀了,来基础部20周年展看看什么是学院派技术流!
央美这次秀了,来基础部20周年展看看什么是学院派技术流!
“功夫”展览现场
“功夫”展览现场

素——卢征远

素描是一种哲学。素描作为方法是通向艺术本质的必经之路。素描是造型艺术的重中之重,蕴含了各种艺术形态的基本要素。素描强调整体和局部的对立统一、主次矛盾的关系、主客观的协调、感性与理性的平衡、具象与抽象的辩证转化等,通过概括、归纳、整理等提炼出掌握艺术的核心能力。只有学习融会贯通的根本规律,才能拥有核心的原则去指导具体的艺术实践。
素描作为认识是通往艺术世界的朴素之路。素描的观察视角和表现力道体现绘画者的基本素养和对艺术最朴素的认知。一张素描作品经历“眼、脑、心、手、口”五部分的循环,从而达到对造型能力的训练、对艺术的认识理解、形成艺术的表达,体现出绘画者朴素的艺术观。在这个过程中形成的是艺术素养和方法认知,对理解力的穿透、观察力的培育、感受力的捕捉、表现力的呈现等,某种意义上讲素描塑造的是整个艺术的世界观与方法论。
 
徐紫迪 《女青年全身像》 77×107cm 纸本铅笔 2008年 指导教师:王少伦
徐紫迪 《女青年全身像》 77×107cm 纸本铅笔 2008年 指导教师:王少伦
卢征远 《大卫石膏》 110×70cm 纸本铅笔 2001年 指导教师:袁元
卢征远 《大卫石膏》 110×70cm 纸本铅笔 2001年 指导教师:袁元
郑江 《静物组合》 90×120cm 纸本炭笔、色粉 2004年 指导教师:叶南
郑江 《静物组合》 90×120cm 纸本炭笔、色粉 2004年 指导教师:叶南
彩——李荣林
色彩课是中央美术学院造型学科基础部课程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基于对色彩学理论的研究,着重系统研究写生色彩教学体系。造型基础部成立20年来,总结并梳理了美院在色彩教学上的传统,同时根据新时期的人才培养特点和新时代的审美要求,逐步形成了属于造型基础部的色彩教学模式。通过对客观对象的写生,包括人像、静物、风景、人体等,使学生认识色彩规律,能够较高水平地结合色彩与造型。
通过色调认识基础、复杂色彩认识、外光写生三个基本单元的训练,整理学生对色彩冷暖、色相互补和纯度与灰度比较的基本认识,强调色彩气氛的观察与感受,培养学生对色调的意识。同时锻炼学生对外光色彩的捕捉能力,以及对自然的感受和表达能力,体会色彩和造型的结合,初步尝试对复杂微妙色彩的观察与表达。造型基础部的色彩课采用宽严结合的教学方式。“严”体现在对写生色彩的准确性,以及对品格的严格要求;“宽”则表现在强调感受的大胆与放松。2020年造型学科基础部色彩课获评教育部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黄镇 《女青年全身像》 120×100cm 布面油画 2005年 指导教师:康蕾
黄镇 《女青年全身像》 120×100cm 布面油画 2005年 指导教师:康蕾
赵沛然 《静物写生》 100×100cm 布面油画 2007年 指导教师:李荣林
赵沛然 《静物写生》 100×100cm 布面油画 2007年 指导教师:李荣林
魏琦 《女青年全身像》 120×120cm 布面油画 2007年 指导教师:李荣林
魏琦 《女青年全身像》 120×120cm 布面油画 2007年 指导教师:李荣林
行——李荣林

 “行”———学生走出课堂,深入生活、认识历史、表达感受,这是造型学科基础部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外光写生是到户外感受大自然的千变万化与丰富的色彩。在两周时间里,培养学生对景物的选取与构图组织能力、提高对色彩观察的敏锐性。学生掌握外光表现的基本冷暖关系,尤其是对天、地、景等基本关系的观察、寻找、把握;进一步培养学生准确地用色彩表现出不同的天气所形成的色调,运用色彩表现大空间,对于画面、不同物像有相应的个人表现方式。

近年来,基础部开展多项围绕着主题创作、主题写生所进行的考察与教学活动,此次展出的还包括在庆祝红军长征胜利八十周年之际,时任主任的张路江教授策划,基础部师生共同筹备参与,到四川阿坝州羌族自治州,红军长征曾走过的地方,寻访、写生红军当年在极为艰苦条件下的“长征食谱”,共计百件,均为学院美术馆收藏。

黄勇鑫 《春季写生》 布面油画 27×20cm 2017年 指导教师:袁元
黄勇鑫 《春季写生》 布面油画 27×20cm 2017年 指导教师:袁元
黄蓝 《写生风景》 30×40cm 布面油画 2010年 指导教师:余陈、康蕾
黄蓝 《写生风景》 30×40cm 布面油画 2010年 指导教师:余陈、康蕾
乔慧莹 《风景》 30×20cm 布面油画 2018年 指导教师:李荣林、叶南
乔慧莹 《风景》 30×20cm 布面油画 2018年 指导教师:李荣林、叶南
延——卢征远
延续中央美术学院百年以来严谨的教育理念,精益求精,因材施教,造型基础部一直以踏实的教学理念传承着中央美院的优秀传统,夯实造型基础,求真求实;延展造型基础学科的课程体系,建立了造型学科的宽基础理念,在传统素描和色彩课程的基础上融入解剖、泥塑、透视、书法、线描等课程,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和综合造型能力,打造宽基础的课程体系,为各专业学科培养具有通识基础的学生。
 
在解剖课的学习当中,以几何的理性思维认识人体,学习分析和深入表象剖析本质的能力;在泥塑课的学习中,以立体的空间思维理解造型,建立全方位的形体概念和空间认识;在透视学习中,以科学思维观察世界,在感性视觉与理性认知之间建立桥梁,培养学生洞察力和构建力;在书法的学习中,以抽象思维构建画面结构,寻找隐藏在黑白之间的抽象关系,体会东方艺术的精神品格;在线描学习中,以最概括的手段体会造型的语言,最朴素的方式感受中国传统笔墨的意趣。
张均 《解剖课程练习》 104×76cm 纸本铅笔 2005年 指导教师:格·伊·马纳谢罗夫、伊·米·克拉夫佐夫
张均 《解剖课程练习》 104×76cm 纸本铅笔 2005年 指导教师:格·伊·马纳谢罗夫、伊·米·克拉夫佐夫
欧阳嘉男 《男头像》 玻璃钢 2019年 指导教师:黑晓东
欧阳嘉男 《男头像》 玻璃钢 2019年 指导教师:黑晓东

谱——白晓刚

百年美院,百年造型,百年育人,谱就百年辉煌。二十年基础,二十年磨砺,二十年功夫。谱自一脉相承。守根脉,承学脉,夯基础,传德艺,砥砺前行再谱新篇
时任造型学院基础部主任高天雄、副主任袁元、教师贺羽、办公室主任张丽和学生会干部合影(2004年)
时任造型学院基础部主任高天雄、副主任袁元、教师贺羽、办公室主任张丽和学生会干部合影(2004年)
造型基础部首任系主任文国璋、时任副系主任张路江在组织教学(2001年)
造型基础部首任系主任文国璋、时任副系主任张路江在组织教学(2001年)
德——白晓刚

立德树人,崇德尚艺,是百年美院培养艺术人才的教育宗旨。“树人”先“立德”一一崇师德,修品德,培艺德,树公德。这也是造型学科基础部自成立以来二十年,坚持不懈的对一年级同学全面基础素养的教育理念。“尽精微,致广大”的百年校训和“以大爱之心育莘莘学子,以大美之艺绘传世之作”的理想信念,更是基础部老师和同学们不断夯实基础功夫,弘扬中华美育精神。踏实前行,努力奋进的精神动力。

2015年9月,造型学院基础部新生入学教育第一课——师生太庙观摩“历史的温度”
2015年9月,造型学院基础部新生入学教育第一课——师生太庙观摩“历史的温度”
2019年6月,造型学院基础部实践团组织“见证雄安崛起主题创作活动”
2019年6月,造型学院基础部实践团组织“见证雄安崛起主题创作活动”

热门关键词

订阅hi邮件

订阅hi邮件

恭喜您,已经成功订阅!
HIART将定期发送最新咨询至您的邮箱,感谢您对我们的支持!

关于Hi艺术

《Hi艺术》创刊于2006年9月,集结全球前沿的艺术信息、拥有专业的市场分析和深入的人物采访内容,日常以十多个专业的栏目为架构,内容丰富而富有层次,全面而条理清晰,是非常具有可读性的当代艺术媒体平台。

《Hi艺术》的内容在坚持可读性基础之上强调原创性,每次都力求为读者提供权威性的实用数据信息,并在年末总结当代艺术的年度发展概况,产生 “指标艺术家”、“指标拍卖行”和 “指标画廊”。该系列历经锤炼与市场检验,正逐渐成为当代艺术投资的首选参考媒体。

今天的《Hi艺术》在时间的累积、新老客户的实用建议以及自身经验的不断增长下,无论是内容还是版式都在不断完善中,追求进步的脚步也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联系我们:

邮箱
编辑部:
info@hiart.cn
展讯邮箱:
zhanxun@126.com
招聘邮箱:
zhaopin@hiart.cn
电话
编辑部:
010-59756811
广告部:
010-59756811

关于Hi艺术

《Hi艺术》创刊于2006年9月,集结全球前沿的艺术信息、拥有专业的市场分析和深入的人物采访内容,日常以十多个专业的栏目为架构,内容丰富而富有层次,全面而条理清晰,是非常具有可读性的当代艺术媒体平台。

《Hi艺术》的内容在坚持可读性基础之上强调原创性,每次都力求为读者提供权威性的实用数据信息,并在年末总结当代艺术的年度发展概况,产生 “指标艺术家”、“指标拍卖行”和 “指标画廊”。该系列历经锤炼与市场检验,正逐渐成为当代艺术投资的首选参考媒体。

今天的《Hi艺术》在时间的累积、新老客户的实用建议以及自身经验的不断增长下,无论是内容还是版式都在不断完善中,追求进步的脚步也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杂志订阅热线:
010-59756811 (周一至周五10:00-17:00,法定节假日除外)
微信订阅:
微信号:hiartmimi (可享会员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