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然、高磊双个展 首现韩国阿拉里奥
7月10日,韩国阿拉里奥画廊首尔三清洞带来了中国艺术家程然的韩国首个展“沉默影院”,此次个展主要呈现了程然六件新的录像和摄影作品。两天之后,即7月12日,阿拉里奥画廊首尔清潭洞将带来另一位中国年轻艺术家高磊的韩国首个展“投射”,22件装置、雕塑、摄影作品成为本次展示的全部内容。
影像艺术是中国艺术界的焦点。自中国经济改革开放以来,观察瞬息万变的社会、拥抱新媒体艺术成为中国艺术家诚实反映中国现实的一种艺术工具。在这个中国当代艺术的转捩点中,程然以其观察中国社会的日常生活并捕捉与电影相结合的美丽影像作品受到赞扬。
此次程然个展中的新作是之前为北京阿拉里奥画廊影像群展“向死而生”而做的。在程然看来:“我并不认为这是一个悲观而沉重的主题,也许这个主题呈现了一些基本的却容易被忘记的东西。”在“向死而生”展览之前,程然在阿拉里奥的北京空间搭建了一个舞台,用电影的方式去拍一段表演,“我与四位现代舞演员合作,由他们即兴表演一幕舞台剧,一半在剧场中,一半在水下。我希望通过一场演出,去重现莎士比亚的经典喜剧《哈姆莱特》中的一句话,‘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问题’。”如今,这批作品又于韩国进行了展示。除2012年的作品外,展览还展出一件2010年的单屏录像《口香糖纸》,由马丁路德金著名的演讲“我有一个梦”带动鼓面上的纸球震动。程然的作品以言语作为出发点,而展览却以“沉默影院”为题,也是希望通过年轻的角度传达在生活中无法解决的议题。
另一位艺术家高磊近几年的创作呈现出更多元、扩展的趋势,他常常将同一元素以多线索的方式分别放置于装置、绘画、摄影中,不同的材料与表现形式赋予了同一元素多重的复杂性,它们在与不同观者的经验意识混合、交换的同时释放投射出新的线索来连接不同的作品,这种作品与作品之间以及观者与作品之间的相互关联与投射打破了以往对于作品解读的线性思考模式,使观者跟着他的创作一起进入另一个充满不确定性而蔓延扩张的未知世界中。这批创作于2012年的作品,包括件以铁架子悬挂四个秋千为主的装置作品《T-3217》、防毒面具橡胶垫与鹰模型的《F-09151》等,相较于艺术家过去的作品在形式和规模上更精致、更高质量。近期作品主要论及人类生与死的主题以及出生、死亡和重生之永恒循环的佛教思想,更坦诚地在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中探索。高磊试图通过这样的展览方式来获取自然对称性与工业对称性在人体内部的平衡感。
尽管两位艺术家探索的是相似的问题,但展现方式却极为不同:单纯以影像方式抒情与通过多元艺术形式使观众自己体会。不同的展现方式也反映出程然和高磊同样作为年轻人却拥有不同的思考方式。当然,这或许与两位的经历有关:程然在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学习绘画专业,2003年时抛弃艺术工作,成为一个在艺术家影院工作的演员,也是一个录像作品的导演。他自由的跨越了不同流派的界限,从绘画到表演艺术与录像制作,而这种跨学科的性质成为他艺术实践的催化剂;高磊则毕业于中国中央美术学院数码媒体,持续的艺术道路和创作经历使得高磊在学术思考上显得更加成熟和深入,以其高度哲学的和强烈的思维方式反映在他超越媒材、流派限制的创新作品上,并轻松跨越幻想与现实世界,并列雕塑或装置于实际空间的绘画。
韩国首个展对于程然和高磊来说显然是一次极为重要的经历,正如程然所说:“我很感谢阿拉里奥画廊对我的全力支持。展览对我来说是作品的一个环节,像一本小说中的一句话,我希望这个故事能不断的写下去。”同样,这个故事的继续也是我们所希望看到的。影像艺术从不被看好到成为当代重要艺术形式,艺术家的坚持和探索功不可没,而其中中国的影像艺术又存在着与世界其他国家明显的不同特点,包括发展历程和艺术元素等等,因此,使年轻影像艺术家不断走出去与世界交流的不失为一条明智且必须的道路,尽管这一过程可能比较漫长,但我们却能够通过这一方式看到影像艺术的辉煌未来。
此次程然个展中的新作是之前为北京阿拉里奥画廊影像群展“向死而生”而做的。在程然看来:“我并不认为这是一个悲观而沉重的主题,也许这个主题呈现了一些基本的却容易被忘记的东西。”在“向死而生”展览之前,程然在阿拉里奥的北京空间搭建了一个舞台,用电影的方式去拍一段表演,“我与四位现代舞演员合作,由他们即兴表演一幕舞台剧,一半在剧场中,一半在水下。我希望通过一场演出,去重现莎士比亚的经典喜剧《哈姆莱特》中的一句话,‘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问题’。”如今,这批作品又于韩国进行了展示。除2012年的作品外,展览还展出一件2010年的单屏录像《口香糖纸》,由马丁路德金著名的演讲“我有一个梦”带动鼓面上的纸球震动。程然的作品以言语作为出发点,而展览却以“沉默影院”为题,也是希望通过年轻的角度传达在生活中无法解决的议题。
另一位艺术家高磊近几年的创作呈现出更多元、扩展的趋势,他常常将同一元素以多线索的方式分别放置于装置、绘画、摄影中,不同的材料与表现形式赋予了同一元素多重的复杂性,它们在与不同观者的经验意识混合、交换的同时释放投射出新的线索来连接不同的作品,这种作品与作品之间以及观者与作品之间的相互关联与投射打破了以往对于作品解读的线性思考模式,使观者跟着他的创作一起进入另一个充满不确定性而蔓延扩张的未知世界中。这批创作于2012年的作品,包括件以铁架子悬挂四个秋千为主的装置作品《T-3217》、防毒面具橡胶垫与鹰模型的《F-09151》等,相较于艺术家过去的作品在形式和规模上更精致、更高质量。近期作品主要论及人类生与死的主题以及出生、死亡和重生之永恒循环的佛教思想,更坦诚地在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中探索。高磊试图通过这样的展览方式来获取自然对称性与工业对称性在人体内部的平衡感。
尽管两位艺术家探索的是相似的问题,但展现方式却极为不同:单纯以影像方式抒情与通过多元艺术形式使观众自己体会。不同的展现方式也反映出程然和高磊同样作为年轻人却拥有不同的思考方式。当然,这或许与两位的经历有关:程然在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学习绘画专业,2003年时抛弃艺术工作,成为一个在艺术家影院工作的演员,也是一个录像作品的导演。他自由的跨越了不同流派的界限,从绘画到表演艺术与录像制作,而这种跨学科的性质成为他艺术实践的催化剂;高磊则毕业于中国中央美术学院数码媒体,持续的艺术道路和创作经历使得高磊在学术思考上显得更加成熟和深入,以其高度哲学的和强烈的思维方式反映在他超越媒材、流派限制的创新作品上,并轻松跨越幻想与现实世界,并列雕塑或装置于实际空间的绘画。
韩国首个展对于程然和高磊来说显然是一次极为重要的经历,正如程然所说:“我很感谢阿拉里奥画廊对我的全力支持。展览对我来说是作品的一个环节,像一本小说中的一句话,我希望这个故事能不断的写下去。”同样,这个故事的继续也是我们所希望看到的。影像艺术从不被看好到成为当代重要艺术形式,艺术家的坚持和探索功不可没,而其中中国的影像艺术又存在着与世界其他国家明显的不同特点,包括发展历程和艺术元素等等,因此,使年轻影像艺术家不断走出去与世界交流的不失为一条明智且必须的道路,尽管这一过程可能比较漫长,但我们却能够通过这一方式看到影像艺术的辉煌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