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康空间的国庆思索 时代洪流中的艺术选择
2019年9月19日,“1949:艺术的选择”在泰康空间开幕。




展览现场
此次展览以泰康收藏的部分1942年以来的美术馆级别藏品为基础,借展了一系列相应的文献资料与艺术作品,从断代简史的方向切入,将当年的政治和艺术事件交汇的历史性时刻呈现了出来。



展览现场
叶剑英在1949年关于军管会问题上的报告中提到,“对待文化要慎重,尊重文化界,要斯斯文文对待他们,让他们逐渐能为人民服务。”这正是新中国在1949年接管北平之时所持有的态度。文代会在49年7月成立,第一次全国美展也早于新中国的成立,文艺圈的管理与顶层设计初告完成。





展览现场
展览展出吴作人、蒋兆和、徐悲鸿等艺术家在1943年至1949年间创作的重要转型作品和史料。这些服务于人民的新题材诉求,也为久居国统区的旧艺术家们提供了新的创作面向。岳敏君的油画是第一展厅内唯一一幅当代艺术作品,人们所熟知的西柏坡室内背景中不见了毛主席的身影,但他的形象却反复多次出现在整场展览之中。

孙宗慰《灯红酒绿》《街头打粥》150×162cm×2 设色纸本 1948
长廊中展出了黑白摄影作品则是另一种更为客观的、对于当时历史的冷静记录。

高帆 & 孟昭瑞《北平入城式》 23.5×29.5cm 银盐纸基 1949年2月3日 ©泰康收藏

胡一川组建的鲁艺木刻工作团制作的年画,1940

吴作人《解放南京号外》89×116cm 布面油画 1949 ©泰康收藏
旧时代的艺术家们在新中国成立伊始,满怀着对党和领导人的想象与试探,创作了一系列在如今看起来颇有时代印记的作品。与来自老解放区的艺术家们相比,旧艺术家们在某些方面也许一时还得不到要领,学得还没那么像,但终归是开始接地气了。

南京解放的消息传到世界拥护和平大会布拉格会场,全体代表都一致起立热情地欢呼,石少华摄,1949

蒋兆和《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283×132cm 设色纸本 1949 ©泰康收藏
主展厅中三版《开国大典》的复刻是对于整场展览的点题,艺术的选择究竟是什么?艺术的讨论离不开政治的背景,所有人都被时代裹挟着前进。

金力吾《庆祝国庆节毛主席大检阅》53×40cm 1951 ©上海杨培明宣传画收藏艺术馆
据悉,本次展览将展至2019年11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