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色 东方美学花开亚洲艺术中心

作者:程玲 2015年9月19日 资讯展览
如果说在瞬息万变,张牙舞爪的当代艺术下,能有什么是可以代表或是囊括中国性的,那一定不会是某种材质、不是构图和格局,甚至不是水墨,而是一种气,或许虚幻、玄妙,但能让你一看便能将其辨别。当它外化的时候,最直观的表现应该便是“色”。
“中国色”北京798亚洲艺术中心展览现场
“中国色”北京798亚洲艺术中心展览现场
9月19日下午,由夏可君策划的展览“中国色”在北京798亚洲艺术中心开幕,展览展出曹吉冈、陈光武、姜吉安、梁绍基、刘国夫、桑火尧、田卫、叶剑青8位艺术家的系列作品。作品形式多样,涵盖了油画、水墨、装置等,展览为观者对中国当代艺术的绘画美学观提供了又一种观看方式。
左2起:亚洲艺术中心(北京)总经理 李宜霖、艺术家叶剑青、艺术家田卫、策展人夏可君、艺术家桑火尧、艺术家曹吉冈、艺术家刘国夫
左2起:亚洲艺术中心(北京)总经理 李宜霖、艺术家叶剑青、艺术家田卫、策展人夏可君、艺术家桑火尧、艺术家曹吉冈、艺术家刘国夫
“中国色”北京798亚洲艺术中心展览现场
“中国色”北京798亚洲艺术中心展览现场
本次展览是策展人夏可君与亚洲艺术中心关于当代东方美学的一次共同探讨,同时也是夏可君策划“虚薄艺术”系列展览的第四次阐述。画廊和策展人都希望在平面绘画的色彩上找到中国新绘画的突破点。参加本次展览的几位艺术家,在颜色上都有着自己独特的贡献:梁绍基以蚕丝编织出“素丝禅衣”一般的虚透玉质感,曹吉冈顽石作品上吸纳时间印痕的土褐色与蚀绿的包浆色,刘国夫层层薄透又生长涌动的黛玉色,桑火尧细密透叠又含蓄隽永的玉质绢色,姜吉安现成品绘画上苍辣的火色与茶色的暗香,陈光武阴阳书法上飞动的让白与碑帖般深沉的黑色,田卫地平线一般的白光与闪烁的金色隐含世界救赎的气息,叶剑靑营造出墨之晕染与烟云淡荡的气息,画面流荡一片虚白与虚青之气。
田卫 《既而之七》 49×137.5cm 宣纸水墨 矿物质色 2015、《既而之五》 49×137.5cm 宣纸水墨 矿物质色  水彩 2015
田卫 《既而之七》 49×137.5cm 宣纸水墨 矿物质色 2015、《既而之五》 49×137.5cm 宣纸水墨 矿物质色  水彩 2015
桑火尧 《溪山清远系列2015-NO.2》 68×138cm 绢本水墨设色 2015
桑火尧 《溪山清远系列2015-NO.2》 68×138cm 绢本水墨设色 2015
据策展人夏可君介绍,本次展览的契机来源于看到当下艺术市场“韩国单色艺术”的火爆之后,对中国当代绘画的反思:在西方绘画走向了黑与白的单色绘画,从而导致绘画危机的时候,当代中国绘画可以贡献一种怎样的色感体系?
陈光武 《仲姞鬲-阳》365×144cm 纸本水墨 2015、《仲姞鬲-阴》365×144cm 纸本水墨 2015
陈光武 《仲姞鬲-阳》365×144cm 纸本水墨 2015、《仲姞鬲-阴》365×144cm 纸本水墨 2015
中国绘画是世界绘画中最早走向黑白抽象的艺术形式,但在另一重自然的青绿设色体系穿插下,中国绘画美学观中的水墨又并非简单的黑白,而是在玄黑虚白底色下,一种光和气融合在一起的混色,表面上看起来很抽象,似乎什么都没有,但实际上却有着内在无限的丰富性与微妙性。其中渗透着水墨的渗染与氤氲,茶色的苍茫与苍老,最重要的是流淌着自然与日常的诗意。就像艺术家田卫所言,画面呈现出来的“不只是视觉上的色彩,而是内心深处的一种色彩”。
曹吉冈 《石影》 40×35cm 木板坦培拉 2013、《燕山写生-NO.5》 30×30cm 木板坦培拉 2015、《沉雾》 30×35cm 木板坦培拉 2014、《青山外》 30×35cm 木板坦培拉 2015、《燕山写生-NO.4》 30×30cm 木板坦培拉 2015
曹吉冈 《石影》 40×35cm 木板坦培拉 2013、《燕山写生-NO.5》 30×30cm 木板坦培拉 2015、《沉雾》 30×35cm 木板坦培拉 2014、《青山外》 30×35cm 木板坦培拉 2015、《燕山写生-NO.4》 30×30cm 木板坦培拉 2015
架上绘画为姜吉安作品
架上绘画为姜吉安作品
我们总在疑问,什么样的艺术是能代表东方的?在当下,我们是否需要一个派别来标榜中国性?但或者“中国性”早已深深根植在艺术家的精神深处,内化成如空气般无形存在的一种气质,似有还无,早已花开而我们并不自知。
梁绍基 《平面隧道》 145×145cm  蚕丝 2011
梁绍基 《平面隧道》 145×145cm  蚕丝 2011
叶剑青 《月影1-3》200×150cm×3 布面油画 2015  
叶剑青 《月影1-3》200×150cm×3 布面油画 2015  
本展览持续到11月1日。

订阅hi邮件

订阅hi邮件

恭喜您,已经成功订阅!
HIART将定期发送最新咨询至您的邮箱,感谢您对我们的支持!

关于Hi艺术

《Hi艺术》创刊于2006年9月,拥有全球前沿的艺术信息、专业的市场分析、深入的人物采访内容,日常以十多个专业的栏目为架构,内容丰富而富有层次,全面而条理清晰,是极具可读性的当代艺术媒体平台。

《Hi艺术》的内容在坚持可读性基础之上强调原创性,每次都坚持为读者提供权威性的实用数据信息,并在年末总结当代艺术的年度发展概况,产生 “指标艺术家”、“指标拍卖行”和 “指标画廊”。该系列历经锤炼与市场检验,正逐渐成为当代艺术投资的首选参考媒体。

今天的《Hi艺术》已日渐成为业内的头部媒体,在时间的累积、新老客户的实用建议以及自身经验的不断增长下,《Hi艺术》无论是内容还是版式都在不断完善中,追求进步的脚步也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联系我们:

邮箱
编辑部:
info@hiart.cn
展讯邮箱:
zhanxun@126.com
招聘邮箱:
zhaopin@hiart.cn
电话
编辑部:
010-59756811
广告部:
010-59756811

关于Hi艺术

《Hi艺术》杂志创刊于2006年9月, 是一本聚焦于当代艺术的专业杂志,拥有最前沿的艺术咨资讯、最专业的市场分析、最深入的人物采访等,视角多元且富有层次, 善于把握当代艺术市场脉搏,兼具专业性、前瞻性与实用性,在目前中国各种当代艺术杂志中影响力、广告份额、发行量各指标均属于领先地位。

依托《Hi艺术》杂志的品牌优势,我们全方位拓展了新媒体资源,先后推出官方网站hiart.cn和公众微信订阅号(微信号:hiart308309),成为《Hi艺术》在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上布局的重要阵地。

创建于2011年的官方网站hiart.cn定位为《Hi艺术》的网络升级版本,目前也已成为当代艺术资讯网站中最主要的选择之一。《Hi艺术》官方微信公众号注册于2014年,是当代艺术持续发布信息最久、活跃度最高的当代艺术公众号,也是目前行业内信息发布最为及时、关注视角最为多元、热点话题制作最有深度的当代艺术公众号之一,通过近多年来优质内容的持续产出,拥有行业内最为精准高效的业内用户群体。

历载十五磨砺,《Hi艺术》无疑已成为业内顶级媒体。但我们始终密切把握当代艺术的脉搏,一如既往地致力于为艺术人群与顶级收藏家及时提供原创、鲜活、专业的独家当代艺术资讯、市场分析与收藏指南,为受众提供更加精准的资讯服务。《Hi艺术》追求进步的脚步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杂志订阅热线:
010-59756811 (周一至周五10:00-17:00,法定节假日除外)
微信订阅:
微信号:hiartmimi (可享会员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