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 消费层面的艺术认知
6月30日,索卡艺术中心带来了由李树桥策展的“7.5%”艺术家群展,此展邀请到了陈劭雄、董文胜、李超、李洪波、倪海峰、苏上舟、王音、杨茂源、杨心广、张兆弓共10位艺术家,不同媒介材质的作品意欲能够统一。距5月13日李树桥于北京空间策划的“差异的共振”已有一月有余,但李树桥却表示,“7.5%”的筹划时间是先于“差异的共振”展览的,之所以到现在才呈现,原因是展览主题与作品的契合令一些艺术家和作品不断的退出又加入。到底是什么样的展览主题难倒了大批“英雄好汉”?
如果说“差异的共振”是在两位艺术家中寻求未知的相同点,那么“7.5%”则是以固定点寻求更多艺术家在创作中不自觉带出的经济压力。
没错,“7.5%”就是中国经济今年第二季度的增长百分比,与原本预计的8%下降了0.5%。在李树桥看来,经济的增长有赖于各个层次的浪费,从某个程度讲,浪费确立了整个社会系统的方向。经济增长的百分比凸现的是循环的生产与消费机制本身,而艺术却无法回答造成这一趋势的原因,只能对经济的影响做出形象及符号化的体现。
正是这一无意识的艺术元素强烈需要对艺术家及作品深究并认知。而这一展览也正是通过经济增长率下降延伸至对艺术行业、艺术市场及艺术家本身的观察,并管窥艺术所提供的消费空间和生存体验空间。
董文胜作品中“草木树石与人的关系”表达的回归与逾越意愿十分明显,编制而成的网正如经济社会的时空脉络;李超则针对经济社会中“货船神话”以警示,不同的历史片段、视角呈现资本交易方式,并力图还原可能促发的经济危机;苏上舟以蝴蝶翅膀象征一个丰盛而虚妄的消费社会……
李树桥的探索是成功的,尽管并不是所有的艺术家都将注意力放在“经济”上,但作品有意无意与经济的联系在现在看来却是一种普遍,体现的社会意义显然也极为重大。“7.5%”显然不能将这一社会意义完全诠释,但却提出了一条崭新的艺术思考方向,如此,“7.5%”所作的探索任务已经完成。
没错,“7.5%”就是中国经济今年第二季度的增长百分比,与原本预计的8%下降了0.5%。在李树桥看来,经济的增长有赖于各个层次的浪费,从某个程度讲,浪费确立了整个社会系统的方向。经济增长的百分比凸现的是循环的生产与消费机制本身,而艺术却无法回答造成这一趋势的原因,只能对经济的影响做出形象及符号化的体现。
正是这一无意识的艺术元素强烈需要对艺术家及作品深究并认知。而这一展览也正是通过经济增长率下降延伸至对艺术行业、艺术市场及艺术家本身的观察,并管窥艺术所提供的消费空间和生存体验空间。
董文胜作品中“草木树石与人的关系”表达的回归与逾越意愿十分明显,编制而成的网正如经济社会的时空脉络;李超则针对经济社会中“货船神话”以警示,不同的历史片段、视角呈现资本交易方式,并力图还原可能促发的经济危机;苏上舟以蝴蝶翅膀象征一个丰盛而虚妄的消费社会……
李树桥的探索是成功的,尽管并不是所有的艺术家都将注意力放在“经济”上,但作品有意无意与经济的联系在现在看来却是一种普遍,体现的社会意义显然也极为重大。“7.5%”显然不能将这一社会意义完全诠释,但却提出了一条崭新的艺术思考方向,如此,“7.5%”所作的探索任务已经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