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台中国迎春画展,引燃798艺术区之春

作者:张朝贝 2021年3月7日 资讯展览
1979年,北京中山公园水榭,一场由艺术家自发组织的“新春画展”开幕,展览由江丰撰写前言,并发表于《读书》杂志,成为新时代的先声,点燃星星之火。
站台中国“迎春画展”展览现场,2021
站台中国“迎春画展”展览现场,2021
2021年春天,站台中国的第一档展览同样留给了“迎春画展”,展览汇集了部分曾参加1979年北京“新春画展”的作品及艺术家,并再邀请了40余位艺术家。3月6日,展览在站台中国主空间与dRoom空间开幕,以42年前“新春画展”部分原作及文献为起点,在历史和现实语境下回望和省察几代艺术家的个人实践。
在798艺术区以及如今的当代艺术展览中,似乎再难觅这样一场纯粹的绘画群展。随着画廊周北京延期,各家艺术机构纷纷在3月份推出新展,引燃798艺术区之春。在疫情后的第一个春天,既融解了上一个严冬的寒意,又唤起了观众久违的看展经验。
站台中国迎春画展,引燃798艺术区之春
站台中国迎春画展,引燃798艺术区之春
站台中国“迎春画展”展览现场,2021
站台中国“迎春画展”展览现场,2021
在展厅中重现的1979年“新春画展”,既包括当年在中山公园参展的艺术家原作,也包括部分参展艺术家的非参展作品。展台上依次拍开的画册图像,与展墙上的作品原作交相辉映,在同一展厅中,艺术家庞薰琹于1941年设计的《工艺美术集06-地毯 》被重新制作并呈现在地面上,在闪烁的交集中将时间拉回42年前。
除此之外,在邀请的40余位艺术家中,既包括曾经在站台中国举办过个展及群展的熟悉的艺术家,也包括从未在站台亮相的新面孔。而从参展艺术家的年龄来看,也涵盖了老中青三代优秀的绘画艺术家。不同时代的艺术力量在同一空间中汇聚,既是空间意义上的重聚,也是艺术精神对现实的集体回应。
毕建业《珍珠》80x80cm 布面丙烯 2020
毕建业《珍珠》80x80cm 布面丙烯 2020
段建伟《三少年》150×180cm 布面油画 2018
段建伟《三少年》150×180cm 布面油画 2018
付经岩《人物》160x145cm 布面油画 2018
付经岩《人物》160x145cm 布面油画 2018
宫立龙《白》33x53cm 布面油画 2006
宫立龙《白》33x53cm 布面油画 2006
这是一场不太容易描述的展览,因为它以过于丰富的切片呈现了中国当代艺术史中优秀的绘画作品。在展览前言中,有句话极为精准而简练地概括了这个展览:
我们看到截然不同的艺术经验,也看到共性。春天的生机如艺术生命力的绵延,像冰湖解冻后潺潺的流水,它持续地流动,发出声响。但是,它却并不一定要流往某个特定的方向。
黄冰洁《迎春》50x60cm 布面油画 2021
黄冰洁《迎春》50x60cm 布面油画 2021
刘港顺《景色如洗》147.5x198cm 布面丙烯 2013
刘港顺《景色如洗》147.5x198cm 布面丙烯 2013
庞薰琹《工艺美术集06-地毯 》155x290cm 羊毛、丝线 1941设计,2019制作
庞薰琹《工艺美术集06-地毯 》155x290cm 羊毛、丝线 1941设计,2019制作
王音《报春花》130x105cm 布面油彩 2013
王音《报春花》130x105cm 布面油彩 2013
作为此次展览的策展人,王天墨谈道,“迎春是持续的行为。艺术的绵延反击了断裂的史观。如何理解过去40多年所面临的选择?一直在不断变化的,正是变化这一运动自身……如今我们面临的不再是‘东方’与‘西方’的问题,而是面临这样的表述失效后的真空。我们面临的也不仅是‘现代’与‘前现代’的问题,而是‘现代性’作为制度(语言的、政治经济的、历史的、时间的)崩塌的时代。绘画所回应的,并不经常是这些明显的争论。但这并不意味着,绘画在争论之外,绘画在变化之外,绘画在历史之外。绘画谦虚地存在于语言和历史的边界线上。它充满好奇地存在于边界上,又并不庆祝自身的前沿,却在每一次变化来临之际,重新变得丰盈。”
这或许是我们在今天仍然谈论绘画的原因。
闫振铎《盛荷》81x81cm 布面油画 1994
闫振铎《盛荷》81x81cm 布面油画 1994
袁运甫《苏北运河一角》44×54cm 纸本水粉 1973
袁运甫《苏北运河一角》44×54cm 纸本水粉 1973
袁运生《紫丁香》110x90cm 1978年在长春
袁运生《紫丁香》110x90cm 1978年在长春
展览将持续至4月11日。

热门关键词

订阅hi邮件

订阅hi邮件

恭喜您,已经成功订阅!
HIART将定期发送最新咨询至您的邮箱,感谢您对我们的支持!

关于Hi艺术

《Hi艺术》创刊于2006年9月,集结全球前沿的艺术信息、拥有专业的市场分析和深入的人物采访内容,日常以十多个专业的栏目为架构,内容丰富而富有层次,全面而条理清晰,是非常具有可读性的当代艺术媒体平台。

《Hi艺术》的内容在坚持可读性基础之上强调原创性,每次都力求为读者提供权威性的实用数据信息,并在年末总结当代艺术的年度发展概况,产生 “指标艺术家”、“指标拍卖行”和 “指标画廊”。该系列历经锤炼与市场检验,正逐渐成为当代艺术投资的首选参考媒体。

今天的《Hi艺术》在时间的累积、新老客户的实用建议以及自身经验的不断增长下,无论是内容还是版式都在不断完善中,追求进步的脚步也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联系我们:

邮箱
编辑部:
info@hiart.cn
展讯邮箱:
zhanxun@126.com
招聘邮箱:
zhaopin@hiart.cn
电话
编辑部:
010-59756811
广告部:
010-59756811

关于Hi艺术

《Hi艺术》创刊于2006年9月,集结全球前沿的艺术信息、拥有专业的市场分析和深入的人物采访内容,日常以十多个专业的栏目为架构,内容丰富而富有层次,全面而条理清晰,是非常具有可读性的当代艺术媒体平台。

《Hi艺术》的内容在坚持可读性基础之上强调原创性,每次都力求为读者提供权威性的实用数据信息,并在年末总结当代艺术的年度发展概况,产生 “指标艺术家”、“指标拍卖行”和 “指标画廊”。该系列历经锤炼与市场检验,正逐渐成为当代艺术投资的首选参考媒体。

今天的《Hi艺术》在时间的累积、新老客户的实用建议以及自身经验的不断增长下,无论是内容还是版式都在不断完善中,追求进步的脚步也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杂志订阅热线:
010-59756811 (周一至周五10:00-17:00,法定节假日除外)
微信订阅:
微信号:hiartmimi (可享会员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