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与梦想 2015美院在校生创作展启幕

作者:程玲 2015年9月13日 资讯展览
9月13日上午,由中央美术学院造型学院发起,中国美术学院、四川美术学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四所美术院校共同参与的“学院本色2015——美院在校生创作展”的开幕式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举办。
“学院本色2015——美院在校生创作展”开幕现场
“学院本色2015——美院在校生创作展”开幕现场
本次展览以“现实与梦想”为主题,初衷为在校创作展,旨在体现各校学生毕业创作以外的探索,主要参展学生是来自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四川美术学院造型类专业本科三、四年级学生和全体硕士、博士研究生。参展作品为学生自由选择的油画、版画、雕塑、国画、壁画等造型艺术手法创作作品。各学院分别遴选出作品183件(套),年度评委会评定选出作品共41件(套)。
美术馆3层“学院本色2015——美院在校生创作展”
美术馆3层“学院本色2015——美院在校生创作展”
美术馆3层“学院本色2015——美院在校生创作展”
美术馆3层“学院本色2015——美院在校生创作展”
开幕式现场,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苏新平、中央美术学院造型学院院长马路、四川美术学院副院长张杰等人代表众多到场教师及嘉宾上台发言。
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苏新平致辞
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苏新平致辞
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苏新平,作为年度评委会主任,他首先向到场的嘉宾及媒体介绍了评选的标准。为了获奖作品评选能够公平公正,评选的标准从三点出发,其一是“难度”,即考虑作品绘画语言探索与思想深度的综合体现。其二是“独特性”,纵观艺术史,这一点尤其突出了艺术的价值。其三是“完成度”,并不单指作品的完整性,而是综合性因素在其中能否得到体现,包括对世界的认知和理解。同时,本次展览活动有一点让他感到遗憾,即评选出的作品毕业创作较多,有些违背在校创作展的初衷。
中央美术学院造型学院院长马路致辞
中央美术学院造型学院院长马路致辞
中央美术学院造型学院院长马路在随后的发言中讲到:“学院本色——美院在校生创作展”希冀在各美术院校之间搭建创作教学的共享平台,推动学术交流。以后这个展览每年都将举办,每年选择一个学校轮换,希望邀请更多美术院校参加,通过展览带动中国青年艺术家的创作,推动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
四川美术学院副院长张杰致辞
四川美术学院副院长张杰致辞
四川美术学院副院长张杰表示,展览以知识传承性、学术专注性、实验探索性为价值导向,学院教育有三大属性:传承属性,学术属性,社会属性,入围的作品均体现了这三大属性。
颁奖环节,中央美术学院的谭英杰代表41位入选学生致辞,他凭借作品《曼陀罗华》获得了造型艺术银奖,同获此奖项的还有四川美术学院的王晔、中国美术学院的马颖;获得艺术传承奖的分别是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刘尧远、中央美术学院的王宏州、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马文甲;获得艺术创新奖的分别是四川美术学院的李路凯、中央美术学院的杨莉芊、四川美术学院的张超;获得赞助人特别奖的分别是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丁葒、中国美术学院的冉凯、四川美术学院的高科、中央美术学院的李坤,另有28位获得提名奖。所有的获奖作品也和其他作品共同展出。
颁奖嘉宾与“造型艺术银奖”获得者合影
颁奖嘉宾与“造型艺术银奖”获得者合影
颁奖嘉宾与“艺术传承奖”获得者合影
颁奖嘉宾与“艺术传承奖”获得者合影
颁奖嘉宾与“艺术创新奖”获得者合影
颁奖嘉宾与“艺术创新奖”获得者合影
颁奖嘉宾与“赞助人特别奖”获得者合影
颁奖嘉宾与“赞助人特别奖”获得者合影
以下为部分参展作品
中央美术学院 谭英杰 《曼陀罗华》170×200×40cm 纸粘土/网布/铁丝/木 造型艺术银奖
中央美术学院 谭英杰 《曼陀罗华》170×200×40cm 纸粘土/网布/铁丝/木 造型艺术银奖
四川美术学院 石鸿杰 《花祭》 130×50×28cm 玻璃钢 提名奖
四川美术学院 石鸿杰 《花祭》 130×50×28cm 玻璃钢 提名奖
中国美术学院 马颖 《栀子花开》 160×120cm 大漆/麻布/箔 造型艺术银奖 、中国美术学院 蒋欣宇 150×110cm 丙烯 提名奖
中国美术学院 马颖 《栀子花开》 160×120cm 大漆/麻布/箔 造型艺术银奖 、中国美术学院 蒋欣宇 150×110cm 丙烯 提名奖
四川美术学院 张超 《祭系列》我的血/机械装置/白纱布/皮箱/棕垫/卷纸/棉线/激光/声音等 艺术创新奖
四川美术学院 张超 《祭系列》我的血/机械装置/白纱布/皮箱/棕垫/卷纸/棉线/激光/声音等 艺术创新奖
 中央美术学院 王宏州 《丛》 228×183cm 纸本水墨 艺术传承奖
 中央美术学院 王宏州 《丛》 228×183cm 纸本水墨 艺术传承奖
四川美术学院 王璐璐 《封存记忆》 105×14cm 综合材料 提名奖
四川美术学院 王璐璐 《封存记忆》 105×14cm 综合材料 提名奖
清华大学学美术学院 丁葒 《向南飞》 直径180cm 绢本设色 赞助人特别奖
清华大学学美术学院 丁葒 《向南飞》 直径180cm 绢本设色 赞助人特别奖
清华大学学美术学院 马文甲 《鯹》 41×11.5×69cm 椴木/玻璃  艺术传承奖
清华大学学美术学院 马文甲 《鯹》 41×11.5×69cm 椴木/玻璃  艺术传承奖
中央美术学院 杨莉芊 《白噪音系列》 120×120cm 3件 3D静态影像 艺术创新奖
中央美术学院 杨莉芊 《白噪音系列》 120×120cm 3件 3D静态影像 艺术创新奖
四川美术学院 高科 《流逝》150×200cm 布面综合材料 赞助人特别奖、中国美术学院 冉凯 《空格-多重选择》135c×160cm 布面油画、亚克力 赞助人特别奖
四川美术学院 高科 《流逝》150×200cm 布面综合材料 赞助人特别奖、中国美术学院 冉凯 《空格-多重选择》135c×160cm 布面油画、亚克力 赞助人特别奖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刘尧远 《困境系列-太多了》 230×210×30cm 棕绳/玻璃钢 艺术传承奖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刘尧远 《困境系列-太多了》 230×210×30cm 棕绳/玻璃钢 艺术传承奖
四川美术学院 李路凯 《芒·荒》 尺寸可变 纱布/白线/影频 艺术创新奖
四川美术学院 李路凯 《芒·荒》 尺寸可变 纱布/白线/影频 艺术创新奖
另外,配合此展览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包括“学院本色副展——教学案例展”,于地下展厅、旋转展厅同步展出,展示体现造型学院教学痕迹过程的优秀精品课程。相关研讨会也于开幕当日下午2点在美术馆贵宾室进行。

订阅hi邮件

订阅hi邮件

恭喜您,已经成功订阅!
HIART将定期发送最新咨询至您的邮箱,感谢您对我们的支持!

关于Hi艺术

《Hi艺术》创刊于2006年9月,拥有全球前沿的艺术信息、专业的市场分析、深入的人物采访内容,日常以十多个专业的栏目为架构,内容丰富而富有层次,全面而条理清晰,是极具可读性的当代艺术媒体平台。

《Hi艺术》的内容在坚持可读性基础之上强调原创性,每次都坚持为读者提供权威性的实用数据信息,并在年末总结当代艺术的年度发展概况,产生 “指标艺术家”、“指标拍卖行”和 “指标画廊”。该系列历经锤炼与市场检验,正逐渐成为当代艺术投资的首选参考媒体。

今天的《Hi艺术》已日渐成为业内的头部媒体,在时间的累积、新老客户的实用建议以及自身经验的不断增长下,《Hi艺术》无论是内容还是版式都在不断完善中,追求进步的脚步也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联系我们:

邮箱
编辑部:
info@hiart.cn
展讯邮箱:
zhanxun@126.com
招聘邮箱:
zhaopin@hiart.cn
电话
编辑部:
010-59756811
广告部:
010-59756811

关于Hi艺术

《Hi艺术》杂志创刊于2006年9月, 是一本聚焦于当代艺术的专业杂志,拥有最前沿的艺术咨资讯、最专业的市场分析、最深入的人物采访等,视角多元且富有层次, 善于把握当代艺术市场脉搏,兼具专业性、前瞻性与实用性,在目前中国各种当代艺术杂志中影响力、广告份额、发行量各指标均属于领先地位。

依托《Hi艺术》杂志的品牌优势,我们全方位拓展了新媒体资源,先后推出官方网站hiart.cn和公众微信订阅号(微信号:hiart308309),成为《Hi艺术》在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上布局的重要阵地。

创建于2011年的官方网站hiart.cn定位为《Hi艺术》的网络升级版本,目前也已成为当代艺术资讯网站中最主要的选择之一。《Hi艺术》官方微信公众号注册于2014年,是当代艺术持续发布信息最久、活跃度最高的当代艺术公众号,也是目前行业内信息发布最为及时、关注视角最为多元、热点话题制作最有深度的当代艺术公众号之一,通过近多年来优质内容的持续产出,拥有行业内最为精准高效的业内用户群体。

历载十五磨砺,《Hi艺术》无疑已成为业内顶级媒体。但我们始终密切把握当代艺术的脉搏,一如既往地致力于为艺术人群与顶级收藏家及时提供原创、鲜活、专业的独家当代艺术资讯、市场分析与收藏指南,为受众提供更加精准的资讯服务。《Hi艺术》追求进步的脚步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杂志订阅热线:
010-59756811 (周一至周五10:00-17:00,法定节假日除外)
微信订阅:
微信号:hiartmimi (可享会员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