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会有爱吗?现代汽车文化中心新展开幕
9月30日,由Hyundai Blue Prize 2019“创新未来”(Sustainability)获奖者陈嘉莹策展的多媒体展览“AI:爱与人工智能”在现代汽车文化中心盛大开幕。展览开幕当日,策展人陈嘉莹就策展理念、展览的空间规划等诸多内容进行了现场展示,探讨人工智能与爱的纠合。

开幕嘉宾合影(左至右为:凤凰艺术全媒体联合创始人肖戈、现代汽车文化中心艺术总监徐静、策展人陈嘉莹、独立策展人、批评家、艺术家于渺)
展览由13个海内外艺术家的艺术作品组成,名单包括:徐文恺、!比特族媒体小组(!Mediengruppe Bitnik )、本杰明·伯曼 & 米格尔·佩雷斯(Benjamin Berman & Miguel Perez)、陈轴、贺荣凯、乔纳斯·隆德Jonas Lund 、刘诗园、斯坦·戴亚(Stine Deja)、王新一、王业丰、亚当·哈维(Adam Harvey)、约翰娜·布鲁克纳(Johanna Bruckner)。他们通过视频装置、三维动画、镜砖、多媒体互动装置、电子游戏等不同形式,围绕大赛主题“社交智能”,谈论“情爱”(Eros)与“友爱”(Philia),讲述算法影响下的情感选择、网络环境中的暧昧关系与远距离恋爱的身体亲疏,思考大数据编织的共情之爱。

“AI:爱与人工智能”展览现场

策展人陈嘉莹现场导览
“AI”是一个双关语,既是汉语“爱”的拼音,也是英语“人工智能”的缩写。这两个字符呈现出一代人在网络社交时代习得的爱,它隐喻着我们被左右的情感,通过互文的叙事言说着爱的线上关系。
展览从美国艺术家本杰明·伯曼和米格尔佩·雷斯创作的《怪物配对》开始,以社交软件中最经典的“左滑不喜欢,右滑喜欢”,将场馆分为粉蓝两种色彩空间和左右两条不同的展览路线。参观者将参与第一件展品的选择来决定接下来的参观路线。

本杰明·伯曼 & 米格尔·佩雷斯《怪物配对》 尺寸可变 电子游戏 2020
《怪物配对》是以一款模拟与怪兽进行在线约会的游戏,展品鲜明地体现了约会应用程序中的人工智能推荐算法带来的偏见与歧视。《另一半》是左右两条展览路线都会经过的一件展品,展品由两组摄像头和与之对应的显示屏幕组成,是一件智能网络化装置作品。悬挂在屋顶上的两个摄像头与屏幕背对背形成V字形,摄像头被艺术家编程以读取和捕捉每个过路人的“情绪状态”,而对应的屏幕则在对面展厅将信息展示。双屏显示器和摄像头装置起到了捕捉信息、图像与共享的作用,实现了两个空间的互动与沟通。

乔纳斯·隆德《另一半》
明信片计划《在数据的中心呼唤爱》既是展览空间的结点,也是公共领域的始点。这个计划是贺荣凯与策展人就本次展览发起的明信片计划。面对当下网络时代人们的情感特征逐渐转变为点赞行为的这一现象,邀请大众拿起笔去感受笔尖与信片之间的触碰,将信息具身化为明信片,让它在真实的邮寄系统中漂流,送达至彼处,让文字与信片带去问候的温度。

贺荣凯 《在数据的中心呼唤爱》
展览虽然被游戏分为完全不同的两部分,但又通过展品彼此联系。人们或从《无根据的主角》《亲密包》《情诗》《蓝洞》等展品中通过;亦或从《阿什莉·麦迪逊天使在北京》、《酸沼琥珀》《我憎恨人但是我爱你》《柱》等展品中穿行。通过左滑右滑的隐喻,观众将因此循着受限的观展路径,感受算法左右的选择空间。观众可以在展览行走间重新审视大数据时代的网络行为,探究每次选择背后的算法运作,通过艺术作品折射的光谱,领会艺术家们的絮语,思考这个时代技术与情感的处境。

!比特族媒体小组 《阿什莉·麦迪逊天使在北京》 5屏有声影像装置 约8分钟 2020

王新一 《酸沼琥珀》 5屏循环播放影像装置 尺寸可不 2019

亚当·哈维 《思考隐私》 180×240cm 镜砖 2020

刘诗园 《情诗》 5频视频装置 2015

王业丰 《无根据的主角》 4K单通道影像、三维动画 2020

陈轴 《蓝洞》 单屏影像 2017
“我们身处于人工智能下的大数据时代,该如何面对越发真人化的人工智能科技?人工智能真的会有爱么”?或许你可以来现代汽车文化艺术中心寻找答案,展览将持续至2021年1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