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美美术馆新展开幕 聚焦学院雕塑的“南来·北往”
10月30日,由北京实创科技园开发建设股份有限公司主办,壹美美术馆、广州美术学院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和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雕塑系共同承办的“南来·北往——中国当代学院雕塑邀请展”在壹美美术馆开幕。
此次展览集中展示了清华美院与广美两所高校雕塑系的45位教师与艺术家的代表作品,也为我们展示了一份学院雕塑师承与创新的范本。参展艺术家从“20后”至“80后”,横跨一个甲子之久。参展艺术家名单分别为:潘鹤、李德利、梁明诚、张錩、杜宏宇、王洪亮、王小蕙、黎日晃、林国耀、吴雅琳、黎明、魏小明、曾成钢、杨学军、胥建国、许正龙、陈克、魏二强、蒋剑韬、翟庆喜、董书兵、卓国森、陈辉、张健、李鹤、冯崇利、屈金、夏天、张弦、许群波、吕绍藩、陈宏践、吴青峰、吕学晶、吴德灏、宿志鹏、王浩、马文甲、谢国发、程辰、罗幻、王轶男、王海同、刘佳婧、占研。




展览现场


开幕式现场嘉宾合影
正如展览主题所言,“南”与“北”是这两所学校的地理位置,而“来”与“往”则意味着艺术内在的交融。此次展览更是以雕塑这一媒介,探讨了“学院”与“当代”、“具象”与“抽象”的概念,重点聚焦于全球化背景下的学院雕塑教学、雕塑的空间与时间、雕塑与科技的融合、雕塑的本体语言等问题。这是南北雕塑艺术风格文化的一次碰撞与交流,也是文化艺术届的一场盛会。

张錩 《小谢》 90×60cm 彩塑

陈克 《双子星》 110×130×90cm 铸铜

魏小明 《无花果》 21×20×69cm 汉白玉

胥建国 《大方无隅》 120×120×45cm 金属

卓国森 《复苏》 80×80×152cm 铜

潘鹤 《艰苦岁月》 200×165×140cm 玻璃钢

陈宏践 《勇立潮头》 200×150×140cm 不锈钢铸造
步入展览现场,犹如浏览一部中国雕塑发展史的缩影史。艺术的发展与社会息息相关,早期的写实雕塑、红色雕塑,经历一代代艺术家们的探索,发展至今成为了更具有观念性、科技感,更能体现艺术家对微观思考的面貌。正如本次展览学术顾问、中国雕塑学会会长曾成钢在开幕致辞中所提到的“在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科技对雕塑创作的影响也不容忽视,甚至有人质疑数码技术会不会代替传统的雕塑技术?在我看来,任何科技都是艺术创作的工具,都代替不了人的思维,代替不了艺术家的本能、情感和智慧。而改变了时代的数码科技为我们打开了另一扇窗口,提高了我们的效率,解放了我们的劳动,作为艺术家,我们要拥抱新事物,拥抱未来,欢迎新技术时代的到来。只有这样我们的作品才能与世界接轨,才具有无限魅力。”

吴德灏 《庚子蓝系列NO.3》 120×40×30cm 玻璃

吕绍藩 《归》 高50cm 综合材料

吴雅琳 《变脸-西方邂逅东方》 90×75×118cm 新媒介综合媒体影像、投影、动画、音效

占研 《字谜-心》 186×63×17m 铝合金、亚克力、皮尺等


宿志鹏 《键盘江湖之门神》 100cm 光敏树脂、电镀

王轶男 《守望的身影#1》 225×100×120cm 不锈钢、铁丝


程辰 《冰河世纪》 高200cm 综合装置
展览开幕前,在批评家孙振华教授的主持下,广州美术学院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和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雕塑系的教师,以“中国当代学院雕塑的教学、创作与交流”为主题,就“全球化背景下的高校雕塑教育与国际交流”和“教师与艺术家双重身份下的雕塑创作”两个议题进行发言,探讨学院雕塑教育、创作与交流的最新动态。与此同时,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百余名学生亦来到现场,与两个不同院校的老师进行了深入的交流。





户外雕塑作品
此次展览也是2020年第十七届海淀文化季的重点项目之一,展览将持续至12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