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延存个展“化物”德山艺术空间开幕,由物而来的生命礼赞

作者:刘霞 2017年11月13日 资讯展览
“天空没有翅膀的痕迹,而我已经飞过”
“天空没有翅膀的痕迹,而我已经飞过”
为了祝延存个展“化物”来到德山空间,一头撞上的是入口影壁上那一行醒目的泰戈尔诗句“天空没有翅膀的痕迹,而我已经飞过”,带着“60后”那代人特有的文艺气息;而在影壁的上下,是这个季节北京最美的金黄色银杏叶,环顾一圈展厅的作品,从画面中传达出的自然气息同落叶呼应,浓浓的秋意。
艺术家 祝延存
艺术家 祝延存
德山艺术空间 祝延存个展“化物”展览现场
德山艺术空间 祝延存个展“化物”展览现场
德山空间 祝延存个展“化物”展览现场
德山空间 祝延存个展“化物”展览现场
11月12日,祝延存个展“化物”在德山空间开幕,展出了艺术家从2014年到最近的20余件作品,这也是艺术家2015年在新加坡举办个展“载物”之后又一次此类创作手法作品的完整呈现,而对材料属性更熟练的把控,让作品的呈现也更加成熟和完整。
《景迈山组画之一》 纸上自然物质 2014
《景迈山组画之一》 纸上自然物质 2014
祝延存个展“化物”德山艺术空间开幕,由物而来的生命礼赞
1966年生的祝延存是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的教授,在2008年开始尝试在二维绘画空间上做更多的突破,某次云南旅行中,感慨于云南茂盛的植被以及被植物的所散发的生命能量感动,而决定试着将植物带入自己的创作中,并从2013年开始不断实验用植物作为绘画媒材而创作。2015年的个展“载物”,是祝延存对植物媒材实验创作的第一次展览亮相。可以看到艺术家直接用树叶、树皮、草、花瓣作为颜料,以手代笔将其皴擦在画布上,并且将个别矿物颜料进行了研磨和添胶处理。用植物本身和自然植物在画面上还原了植物和自然之景。
《生如夏花组画之一》 布上自然物质 2015-2017
《生如夏花组画之一》 布上自然物质 2015-2017
生如夏花组画系列
生如夏花组画系列
作品细节,可见苔藓在茶叶末上依然生长的鲜活
作品细节,可见苔藓在茶叶末上依然生长的鲜活
而这次在德山艺术空间展出的“化物”,从展览名称便可以看出,延续了艺术家从“载物”而来的对“物”在创作中的媒介属性。不同的是,在这次的展览中,出现在画面中的自然媒材也更加丰富,艺术家对媒材的使用更加醇熟,并且画面内容从具象到写实的无题想更为意向的风景转变。在巨大尺幅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滂沱的大山,可以看到满是星空的夜晚, 也可以看到风卷树冠的婆娑,又或者植物茂密的森林露出远空一角蓝黄相间的天空。而这些全都来自于艺术家画面中风景所在地的自然植物和土壤又或者茶业,艺术家将它们带回北京,除了直接将植物的颜色擦抹在画布上以外,也会将其进行发酵处理,又或者同古法染布一样加工着色于画布、纸本之上。
生如夏花组画系列
生如夏花组画系列
作品细节,渲染的叶子同真的树叶杂糅在作品中,成为自然与艺术家生命的呼应
作品细节,渲染的叶子同真的树叶杂糅在作品中,成为自然与艺术家生命的呼应
祝延存个展“化物”德山艺术空间开幕,由物而来的生命礼赞
除了对媒介的突破性实验的成功,将自然植物带入画面表现所生长环境的风景,无疑也是完成了一次“物”的转化,而在这种转化中,不但有时间的流动,随着时间而产生的物质属性的变化,更是艺术家生命观照的转化。艺术家将自身对地域风土、自然、历史的感受在材料的转化中表露无疑,而自然之物,从创作发生一直到展出中甚至是未来,都会随着时间和环境的不同而发生变化,又成为了艺术家用手工创作出的新的生命。人、自然、历史和时间,在作品中贯通,并将在时间中发生更多的新的变化。正如艺术家所说的那样:“生命本身是存在的,我只是转化了它们的属性,就像我们人类生老病死化成灰尘进入到泥土以至空气中,我只是希望用这种方式靠近本质上的东西。这种语言看起来更像是传统的绘画方式,不陌生。我用这种材料表达并没有强调材料本身,而在意的是:时间、生命的过程与我感知生命的状态相契合。我觉得语言本身并不重要,而是我个体探究存在意义生成的提问方式,能否准确而我不得而知……”
祝延存个展“化物”德山艺术空间开幕,由物而来的生命礼赞
祝延存个展“化物”德山艺术空间开幕,由物而来的生命礼赞
展览将持续到12月27日。
祝延存个展“化物”德山艺术空间开幕,由物而来的生命礼赞
德山空间负责人考云岐、艺术家谭平和祝延存在展览现场
德山空间负责人考云岐、艺术家谭平和祝延存在展览现场

相关人物

相关空间

热门关键词

订阅hi邮件

订阅hi邮件

恭喜您,已经成功订阅!
HIART将定期发送最新咨询至您的邮箱,感谢您对我们的支持!

关于Hi艺术

《Hi艺术》创刊于2006年9月,拥有全球前沿的艺术信息、专业的市场分析、深入的人物采访内容,日常以十多个专业的栏目为架构,内容丰富而富有层次,全面而条理清晰,是极具可读性的当代艺术媒体平台。

《Hi艺术》的内容在坚持可读性基础之上强调原创性,每次都坚持为读者提供权威性的实用数据信息,并在年末总结当代艺术的年度发展概况,产生 “指标艺术家”、“指标拍卖行”和 “指标画廊”。该系列历经锤炼与市场检验,正逐渐成为当代艺术投资的首选参考媒体。

今天的《Hi艺术》已日渐成为业内的头部媒体,在时间的累积、新老客户的实用建议以及自身经验的不断增长下,《Hi艺术》无论是内容还是版式都在不断完善中,追求进步的脚步也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联系我们:

邮箱
编辑部:
info@hiart.cn
展讯邮箱:
zhanxun@126.com
招聘邮箱:
zhaopin@hiart.cn
电话
编辑部:
010-59756811
广告部:
010-59756811

关于Hi艺术

《Hi艺术》杂志创刊于2006年9月, 是一本聚焦于当代艺术的专业杂志,拥有最前沿的艺术咨资讯、最专业的市场分析、最深入的人物采访等,视角多元且富有层次, 善于把握当代艺术市场脉搏,兼具专业性、前瞻性与实用性,在目前中国各种当代艺术杂志中影响力、广告份额、发行量各指标均属于领先地位。

依托《Hi艺术》杂志的品牌优势,我们全方位拓展了新媒体资源,先后推出官方网站hiart.cn和公众微信订阅号(微信号:hiart308309),成为《Hi艺术》在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上布局的重要阵地。

创建于2011年的官方网站hiart.cn定位为《Hi艺术》的网络升级版本,目前也已成为当代艺术资讯网站中最主要的选择之一。《Hi艺术》官方微信公众号注册于2014年,是当代艺术持续发布信息最久、活跃度最高的当代艺术公众号,也是目前行业内信息发布最为及时、关注视角最为多元、热点话题制作最有深度的当代艺术公众号之一,通过近多年来优质内容的持续产出,拥有行业内最为精准高效的业内用户群体。

历载十五磨砺,《Hi艺术》无疑已成为业内顶级媒体。但我们始终密切把握当代艺术的脉搏,一如既往地致力于为艺术人群与顶级收藏家及时提供原创、鲜活、专业的独家当代艺术资讯、市场分析与收藏指南,为受众提供更加精准的资讯服务。《Hi艺术》追求进步的脚步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杂志订阅热线:
010-59756811 (周一至周五10:00-17:00,法定节假日除外)
微信订阅:
微信号:hiartmimi (可享会员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