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风景画传统,在SPURS Gallery“我居住在可能性中”
几百年历史的风景画传统会在当代艺术中重新兴起?7月23日,怀着这个疑问我们走进了SPURS Gallery一楼展厅。不出意外,一幅又一幅来自欧洲、美国和中国不同代际艺术家的风景作品,在占据了四方的墙壁的同时也抢夺了观者的视线。



“我居住在可能性中”展览现场,SPURS Gallery
由Melanie Ouyang Lum策划的群展“我居住在可能性中”,名字是受艾米莉·狄金森的同名诗作启发。在这部诗中,诗人把自然界和神性联系起来。虽然是一名隐士,狄金森却可以通过诗歌超越物理空间的限制去“远行”。已经持续了两年有余的疫情深刻地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许多人通过风景画寻求自由、庇护、灵感和慰藉。罗斯卡连多就把风景画当作他色彩实验的场域。画面直接取自艺术家直觉的山水树石,由非自然的色彩渲染而出,形成一派奇幻瑰丽的景象。在最新创作的两件作品里,三联画《邂逅》是他至今最大尺幅的作品。而在二级市场正火的黄宇兴,混用荧光色与传统色,融会油画与工笔重彩技法。



“我居住在可能性中”展览现场,SPURS Gallery
作为日裔美国人,格雷格·伊托将超扁平、剪贴画式的风景图像上覆盖了他的个人史、家族史采撷的视觉语汇,如锁孔、窗户、日月、野火等等。斯科特·卡恩则以现实生活为灵感来源,视他的作品为他及周围世界的视觉日记。出生于意大利的雅格布·帕金杂,就将揉杂意大利民间传说、神秘学、超现实主义摄影和流行文化等美学元素进作品。

黄宇兴,《硫磺湖》,2018,布面丙烯,150x 200cm

格雷格•伊托,《我们在黎明时分出发》,2022,布面丙烯裱于木板,168 x 122 cm

斯科特•卡恩,《帕克·蒙索金字塔》,1999,布面油画,41x 46 cm
邱岸雄把自然和历史两个他长期关注的主题放在一起思考。郑路则在近年的个人实践当中逐渐构建和完善自己的艺术逻辑和语言系统,将物质、文字、水、时间、空间等概念纳入自成体系的观念构架中,形成独特的表现方式。

雅格布•帕金,《狂喜的立体图形》,2022,布面沙画、丙烯、油画,90 x 130 cm

邱岸雄,《呼罗珊星球》,2021,布面油画,90 x 160 cm

郑路,《极光边缘》,2022,不锈钢,60 x85 x 36 cm
罗斯卡连多(Ross Caliendo)、黄宇兴、格雷格·伊托(Greg Ito)、斯科特·卡恩(Scott Kahn)、雅格布·帕金(Jacopo Pagin)、邱岸雄和郑路等七位艺术家以风景为主题呈现了这次展览的绘画及雕塑作品。7位艺术家来自不同的地方,生活在不同的时代,同样在以风景为主题进行创作时,作品呈现的面貌各有不同,也有着无限的可能性。


“我居住在可能性中”展览现场,SPURS Gallery
展览将持续至2022年8月28日。
图片由艺术家及SPURSGallery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