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美“钻石之叶” 对世界文化遗产说“不”

作者:蒲迪 2015年10月26日 资讯跨界
自2013年首届“钻石之叶”之后,艺术家手制书展以三年展的形式推出,本次展览时隔近三年后再度发生,10月23日下午4时,第二届“钻石之叶”艺术家手制书展开幕式于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圆弧楼梯举行。出席此次的来宾分别为: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王璜生、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苏新平、雅昌文化集团董事长万捷以及此次展览的策展人之一,中央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徐冰。
主体展现场
主体展现场
  丹妮丝·霍瑞斯欧 《三个侦察兵》 1993
  丹妮丝·霍瑞斯欧 《三个侦察兵》 1993
余月雄&彭双双 《艺术家指南》 2015
余月雄&彭双双 《艺术家指南》 2015
伍必端、约翰·凡·考文伯格、安杰伊·K·维希涅夫斯基 《纪念但丁》 1988
伍必端、约翰·凡·考文伯格、安杰伊·K·维希涅夫斯基 《纪念但丁》 1988
此次展览包括主体展及副展两大部分,于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二层B馆展开,共展出国内外约150件手制书作品,其中国外艺术家作品占到100件,其余约40%的作品均出自于国内艺术家之手。除了主体展之外,第二届“钻石之叶”还涉及到了“艺术家之旅与手制书”、“立体手制书”、“ 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品书籍设计”这次展览由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徐冰,与伦敦艺大切尔西学院教授克里斯·温来特共同策划。
主体展大厅现场
主体展大厅现场
邱爱艳 《刺字——山海经》 2012-2014
邱爱艳 《刺字——山海经》 2012-2014
  丹妮丝·霍瑞斯 《杀戮》 1988
  丹妮丝·霍瑞斯 《杀戮》 1988
王琛 《意象燕京》 2015
王琛 《意象燕京》 2015
王雪洁 《天水·麦积山》 2014
王雪洁 《天水·麦积山》 2014
关于主体展部分:
书将特殊文化的基因写在了其本身,其中特殊的造纸文化,特殊的印刷文化,特殊的民族文化,特殊看待艺术的方法,这些因素势必与世界其他书籍的特殊性文化在某种程度上相互联系。据徐冰看来,“钻石之叶”将激发中国艺术、设计爱好者们的创造力并提供了一个中外相互学习的机会。本次手制书的作品均来自于征集海选,而所参加此次展览的作品可以看出书籍艺术上的实验性,并兼具很强的艺术观念,而通过这些有个性的书籍作品可以了解书籍作为言说方式的一个文化载体。而就在三年的时间里,书籍的阅读的关系正发生着飞速的改变,数字阅读对于纸媒阅读的改变和取代就在近几年按照一条抛物线的走势在发展;但从本次展览来看,纸媒书籍的环境与过往又在悄然声息间出现了新的转机。而这也同时在一方面为手制书在内容创新、功能变革的十字路口上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西安美术学院版画希第四工作室集体创作 《古籍翻刻项目》 2015
西安美术学院版画希第四工作室集体创作 《古籍翻刻项目》 2015
AHHA工作室 《文明》 2015
AHHA工作室 《文明》 2015
正如徐冰所言,每一本书的制作都代表了制书人的智慧以及对于手工制书的态度。而艺术家带来的每一件作品无不反映出在特殊文化背景下所受到的影响;从一本纸质书的制作过程到最终的呈现方式可以看出其中所包含的不仅有当今社会现象的浸入,而且蕴含了它作为“艺术”或“文化载体”的文化尊严。
此次展览策展人之一徐冰发表个人观点
此次展览策展人之一徐冰发表个人观点
副展之一:
立体书展在此分为三部分内容,一为19世纪立体书珍品,二位现代的优秀立体书,三是国内年轻作者的创作。众所周知,立体书起源于13世纪,其艺术表现力突破了平面及二维的局限性,打开并激活了书籍的更多发展可能。
副展之一“会动的书”展厅
副展之一“会动的书”展厅
马丁·詹金斯&布瑞恩·桑德斯《泰坦尼克号》 2007
马丁·詹金斯&布瑞恩·桑德斯《泰坦尼克号》 2007
洛塔尔·麦根多福尔 《万国马戏团》 1887
洛塔尔·麦根多福尔 《万国马戏团》 1887
Coco&董亚楠 《怪物岛》 2015
Coco&董亚楠 《怪物岛》 2015
副展之二:
据了解,这部分作品来自于“诺贝尔博物馆书籍装贴展览”的部分作品。这里展出的书籍主要是瑞典书籍艺术家为2011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瑞典诗人托马·斯特兰斯特罗墨和2012年文学奖得主中国作家莫言的文学作品所做的手工书设计。
副展二“诺贝尔博物馆书籍装贴展览” 展厅
副展二“诺贝尔博物馆书籍装贴展览” 展厅
艾丽丝·门罗 《亲爱的生活》 2014
艾丽丝·门罗 《亲爱的生活》 2014
艾丽丝·门罗 《逃离》 2014
艾丽丝·门罗 《逃离》 2014
托马斯·特兰斯特勒默 《诗歌与散文1954-2004》 2011
托马斯·特兰斯特勒默 《诗歌与散文1954-2004》 2011
副展之三:
在美术馆二层的一个小型展区中陈列了“艺术家的旅程”的书籍作品,这些手制书都与艺术家的旅程有关,或为文字,或为摄影,以一种书的形式来呈现他们亲身经历的旅行,而旅程被艺术家的观念所概念化,诠释书本也可以成为旅行的一个重要的分支。
副展三“艺术家的旅程” 展厅
副展三“艺术家的旅程” 展厅
菲欧娜·谭 《人民的声音》系列 2006-2012
菲欧娜·谭 《人民的声音》系列 2006-2012
开幕展的最后,万捷对此次开幕尾声给出了结语,本次“钻石之叶”比首届规模更大,内容更加丰富,而他表示在这近三年的时间内将打造一个全世界艺术家的手工制书的创作基地,从而面向全世界优秀的书籍制作艺术家并将其推而广之。他表示,未来的书也将会集书籍本身触摸、翻阅的情感与艺术家的创意和现代的科技三位一体。当书的物质形式在未来存在遭受质疑的同时,全球的艺术家们通过此次的“钻石之叶”打破了社会的舆论,无论是在作品亦或是展览中甚至是书的发展历史长河中,纸质书籍都将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今年的“钻石之叶”第二届艺术家手制书展也将会重新点燃并礼赞人对书籍本身的情感与温存。
展览将持续至11月25日。

订阅hi邮件

订阅hi邮件

恭喜您,已经成功订阅!
HIART将定期发送最新咨询至您的邮箱,感谢您对我们的支持!

关于Hi艺术

《Hi艺术》创刊于2006年9月,拥有全球前沿的艺术信息、专业的市场分析、深入的人物采访内容,日常以十多个专业的栏目为架构,内容丰富而富有层次,全面而条理清晰,是极具可读性的当代艺术媒体平台。

《Hi艺术》的内容在坚持可读性基础之上强调原创性,每次都坚持为读者提供权威性的实用数据信息,并在年末总结当代艺术的年度发展概况,产生 “指标艺术家”、“指标拍卖行”和 “指标画廊”。该系列历经锤炼与市场检验,正逐渐成为当代艺术投资的首选参考媒体。

今天的《Hi艺术》已日渐成为业内的头部媒体,在时间的累积、新老客户的实用建议以及自身经验的不断增长下,《Hi艺术》无论是内容还是版式都在不断完善中,追求进步的脚步也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联系我们:

邮箱
编辑部:
info@hiart.cn
展讯邮箱:
zhanxun@126.com
招聘邮箱:
zhaopin@hiart.cn
电话
编辑部:
010-59756811
广告部:
010-59756811

关于Hi艺术

《Hi艺术》杂志创刊于2006年9月, 是一本聚焦于当代艺术的专业杂志,拥有最前沿的艺术咨资讯、最专业的市场分析、最深入的人物采访等,视角多元且富有层次, 善于把握当代艺术市场脉搏,兼具专业性、前瞻性与实用性,在目前中国各种当代艺术杂志中影响力、广告份额、发行量各指标均属于领先地位。

依托《Hi艺术》杂志的品牌优势,我们全方位拓展了新媒体资源,先后推出官方网站hiart.cn和公众微信订阅号(微信号:hiart308309),成为《Hi艺术》在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上布局的重要阵地。

创建于2011年的官方网站hiart.cn定位为《Hi艺术》的网络升级版本,目前也已成为当代艺术资讯网站中最主要的选择之一。《Hi艺术》官方微信公众号注册于2014年,是当代艺术持续发布信息最久、活跃度最高的当代艺术公众号,也是目前行业内信息发布最为及时、关注视角最为多元、热点话题制作最有深度的当代艺术公众号之一,通过近多年来优质内容的持续产出,拥有行业内最为精准高效的业内用户群体。

历载十五磨砺,《Hi艺术》无疑已成为业内顶级媒体。但我们始终密切把握当代艺术的脉搏,一如既往地致力于为艺术人群与顶级收藏家及时提供原创、鲜活、专业的独家当代艺术资讯、市场分析与收藏指南,为受众提供更加精准的资讯服务。《Hi艺术》追求进步的脚步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杂志订阅热线:
010-59756811 (周一至周五10:00-17:00,法定节假日除外)
微信订阅:
微信号:hiartmimi (可享会员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