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无所依”的荒诞,是Nancy Lupo在天线空间构筑的剧场

作者:郁婷 2018年1月14日 资讯展览
“老无所依”的荒诞,是Nancy Lupo在天线空间构筑的剧场
“老无所依”的荒诞,是Nancy Lupo在天线空间构筑的剧场
 Nancy Lupo  “No Country for Old Men” 2017 SH
 Nancy Lupo  “No Country for Old Men” 2017 SH
“No Country for Old Men” Nancy Lupo个展日前在上海天线空间开幕。对于Nancy Lupo 创作的记忆,我至今停留在2014年纽约的个展“Taster’s Choice”的现场。那些尺寸迷你的作品在一个相互的场域中形成的关联和气质,都有着某种轻而易举的幽默感。太过常见的、还有似乎不应该被合理的材质,是戏谑或者其实荒诞的尺寸,打破了物品本身的物性特质,却呈现出一种清晰的来自于情绪内部的不自由感。也正因了那份不自由,作品本身的小清新和幽默也混杂着无关审美的沉郁。
而后的“Parent and Parroting”是我对Nancy Lupo 创作的第二次关注,同期的还有“Bench 2016”。在那场具有明确抽象意味的28个水槽收纳架的现场,材质的冲突性、手工制作的粗糙质感,在凝聚着不可见的“生活片段”的剧场里,抽象着荒诞和不可理喻的不置可否和挑衅。我想不起来那一批作品对于“Parent”的意指或者说关联在哪里,也许是那些有着情色意味的瓜果的放置形态、鸡蛋堆叠的危险陈设和果皮垃圾的交互,在这个后工业语境里对于情感关系和社会环境关系的喻指吧。
Nancy Lupo “Taster’s Choice” 2014 NY
Nancy Lupo “Taster’s Choice” 2014 NY
Nancy Lupo “Parent and Parroting” 2016 NY
Nancy Lupo “Parent and Parroting” 2016 NY
Nancy Lupo “Bench 2016” 2016 LA
Nancy Lupo “Bench 2016” 2016 LA
同年展出的“Bench 2016”,我没有亲见。但是听说有一个事件—— 这件原本受邀于Public Fiction的定制作品,最终被MOCA拒绝的原因是因为其有可能影响公共生态环境——令到这件原定为公共设施的作品,最后以一个私人收纳(放置)的形式无宣称亦无形式地呈现的时候,对于物性关联与关系形态的指向意味却似乎更直接了(原本这件作品里关系形态的主要构成,是人与鸽子在公共环境里的活动状态)。不知道这件作品中,结果导向的关系形态是否有成为Nancy Lupo的兴趣,但是毫无疑问的,它确实是我关注到这件作品的直接原因。
“No Country for Old Men(老无所依)”,这展览主旨让我想起科恩兄弟的同名电影(同样改编自戈马克·麦卡锡的同名小说),一部叙述色彩荒诞、冷峻又极具悲观色彩的西部剧情片。通篇明显的科恩兄弟色彩,不按套路出牌的剧情建构,在浓烈的西部笔调与大量长镜头的烘托下,荒诞得那样意犹未尽。这个感觉与我昨日走进天线空间之后,在要求自己再呆几分钟的时候的感觉很像—— 不明觉然地莫名,跟着通过那些现场提供的信息去一点点地分析并组建记忆之后,对于“老无所依”在那个现场的关键,并不是所作的内容,而是关系叙述的表达手法与呈现的气质色彩。
“老无所依”的荒诞,是Nancy Lupo在天线空间构筑的剧场
“老无所依”的荒诞,是Nancy Lupo在天线空间构筑的剧场
Nancy Lupo  “No Country for Old Men” 2017 SH
Nancy Lupo  “No Country for Old Men” 2017 SH
Nancy Lupo当然不是科恩兄弟,尽管那些手作的Mini Bench、现成的垃圾桶、手电筒、水果、墨鱼汁面、饼干等材料构筑的现场同样荒诞,却始终是Nancy Lupo创作惯用的元素。所延续的,也依然是她关于生活物料与情感纠结在事物的物性基础上的关系体验。所不同的是,这次的元素主导性似乎明确的多。“Bench”这一物象是整个展览呈现的关键——不管是作为装饰尺寸相对迷你,但依然可承坐的Small Bench,仰或是手工痕迹明显有如模型的、通身挂满墨鱼汁面或者放着葡萄粒和瓜果的Mini Bench,还是那些小小的在整个展览版图里就像链接点一样的、海绵制的Tiny Bench,关于“Bench”的物性都在一点点被更多地,甚至异向地挖掘与诠释。材质的属性与其社会价值也在Lupo的剧场里异质(比如将一条价值2500美元的巴黎世家的女士裙去装点一只价值25美元的乐柏美垃圾桶)。而这一切内容的精心构建里,审美体验与关系形态的不论提问还是解答,Lupo都没有明确提及,仅仅以事物的线索关联,将荒诞又跨越的实际与情感归咎进行编织与串联。毫无提示。
由此我不由得想问,记忆片段与情感纠结的,是不自由的物性的荒诞还是现实的嬉闹的挑衅?

热门关键词

订阅hi邮件

订阅hi邮件

恭喜您,已经成功订阅!
HIART将定期发送最新咨询至您的邮箱,感谢您对我们的支持!

关于Hi艺术

《Hi艺术》创刊于2006年9月,拥有全球前沿的艺术信息、专业的市场分析、深入的人物采访内容,日常以十多个专业的栏目为架构,内容丰富而富有层次,全面而条理清晰,是极具可读性的当代艺术媒体平台。

《Hi艺术》的内容在坚持可读性基础之上强调原创性,每次都坚持为读者提供权威性的实用数据信息,并在年末总结当代艺术的年度发展概况,产生 “指标艺术家”、“指标拍卖行”和 “指标画廊”。该系列历经锤炼与市场检验,正逐渐成为当代艺术投资的首选参考媒体。

今天的《Hi艺术》已日渐成为业内的头部媒体,在时间的累积、新老客户的实用建议以及自身经验的不断增长下,《Hi艺术》无论是内容还是版式都在不断完善中,追求进步的脚步也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联系我们:

邮箱
编辑部:
info@hiart.cn
展讯邮箱:
zhanxun@126.com
招聘邮箱:
zhaopin@hiart.cn
电话
编辑部:
010-59756811
广告部:
010-59756811

关于Hi艺术

《Hi艺术》杂志创刊于2006年9月, 是一本聚焦于当代艺术的专业杂志,拥有最前沿的艺术咨资讯、最专业的市场分析、最深入的人物采访等,视角多元且富有层次, 善于把握当代艺术市场脉搏,兼具专业性、前瞻性与实用性,在目前中国各种当代艺术杂志中影响力、广告份额、发行量各指标均属于领先地位。

依托《Hi艺术》杂志的品牌优势,我们全方位拓展了新媒体资源,先后推出官方网站hiart.cn和公众微信订阅号(微信号:hiart308309),成为《Hi艺术》在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上布局的重要阵地。

创建于2011年的官方网站hiart.cn定位为《Hi艺术》的网络升级版本,目前也已成为当代艺术资讯网站中最主要的选择之一。《Hi艺术》官方微信公众号注册于2014年,是当代艺术持续发布信息最久、活跃度最高的当代艺术公众号,也是目前行业内信息发布最为及时、关注视角最为多元、热点话题制作最有深度的当代艺术公众号之一,通过近多年来优质内容的持续产出,拥有行业内最为精准高效的业内用户群体。

历载十五磨砺,《Hi艺术》无疑已成为业内顶级媒体。但我们始终密切把握当代艺术的脉搏,一如既往地致力于为艺术人群与顶级收藏家及时提供原创、鲜活、专业的独家当代艺术资讯、市场分析与收藏指南,为受众提供更加精准的资讯服务。《Hi艺术》追求进步的脚步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杂志订阅热线:
010-59756811 (周一至周五10:00-17:00,法定节假日除外)
微信订阅:
微信号:hiartmimi (可享会员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