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说不再隐秘,重新认识创造力爆棚的张光宇


以《光宇骑士》开启展览“为了前方——张光宇艺术12燃“,背景由张光宇的许多作品组成
比起动画片《大闹天宫》、《神笔马良》的声名远播,它们背后的创作者张光宇却鲜为人知。用策展人吴洪亮的话来说,张光宇是“圈中高手,一个隐秘的传说。”

从右至左依次为:寇勤(嘉德艺术中心总经理)、李大钧(张光宇艺术文献中心理事长)、吴欢(吴祖光长 子)、张临春(张光宇亲属代表)、吴洪亮(北京画院院长、北京画院美术馆馆长)、唐胜(策展人团队)

嘉德艺术中心总经理寇勤先生

策展人吴洪亮先生做展览开幕导览
12月22日,由嘉德艺术中心主办、张光宇艺术文献中心支持、吴洪亮策展的“为了前方——张光宇艺术12燃”在嘉德艺术中心启幕,令诞辰120周年的张光宇不再止于“传说”。

现场打造了一个霓虹灯通道,浓缩了张光宇从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在上海参与的各种工作

张光宇在抗战时期的一张珍贵照片,手中举着写有“为了前方”的标牌也是本次展览的主题由来
随之启幕的还有张光宇的艺术人生。我们所熟知的美猴王不过是他无数强悍创造力的冰山一角,他的艺术实践遍及绘画、漫画、平面设计、空间设计、舞台美术、电影美术、壁画、动漫制作、出版、艺术教育等诸多个领域,是一位名副其实的斜杆艺术家。展览共展出500余件展品,包括张光宇的珍贵原作288件,时间跨越1918年至1963年。同时还展出了1910年代和1920年代张光宇创作的新仕女形象作品,1930年代设计的家具和《小姐须知》《民间情歌》《新诗库》封面画及讽刺漫画系列作品,1940年代的《西游漫记》及手稿、电影美术海报,1950年代的《新西游漫记》《神笔马良》,参与国家形象工程的史料,插画、漫画等,1960年代的《大闹天宫》美术设计手稿。还特别展出了张光宇设计的大量杂志书籍封面,及其设计的“衣食住行”标志的源流及演变,亦有反映张光宇各个时代精神面貌的照片,以更好地帮助观众理解和认识张光宇的艺术和人生。


2012年,吴洪亮曾在北京画院策划过张光宇的展览,当时他在文献里发现了这48个表情,此次在嘉德艺术中心以动画的方式呈现

张光宇在香港时期做的《耕耘》等杂志
也正是因为张光宇的涉足领域如此之多,每一个都如同惊艳的燃点。因此策展人吴洪亮以张光宇具体的艺术实践为线索,分为“世界·生生”“48个表情”“情感·须知”“家居·东西”“民间情歌”“泼克·讽刺”“大地·星岛”“西游漫记”“解放·建设”“神笔马良”“大闹天宫”“衣食住行”12个版块。在动线设计上,吴洪亮再一次打开了他对空间创造和掌控力。他采用“光宇乐园”的方式把张光宇从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在上海的创造以霓虹灯式的状态给观众呈现,将他在抗战时期的创造以扑克牌的形式与大家分享,还重述了他的“情感·须知”、“神笔马良”,把“大闹天宫”以新媒体的形式呈现,希望通过12个燃点让观众找到张光宇那些最了不起的地方。

作品《西游漫记》在成都重庆展出时,张光宇曾坐过的藤椅




张光宇借创作《西游记》讽刺当时的社会现实
展览现场用传统的机械方式与数字技术、霓虹灯与LED等方式的PK,建构怀旧与最新科技交织的氛围,借助光、声、风、电、视错觉的交互调动观众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全方位的感官,通过网络中虚拟环境与现实空间的互动,呈现一个张光宇描绘的衣食住行、理想与爱恋的乐园。可以说,“为了前方——张光宇艺术12燃”超越了常规的作品展陈,策展团队在对张光宇艺术历程、创作内容的吸纳基础上,重新进行元素提取、编辑整合的二次创造过程。比如表情包、游戏、水晶球、扑克牌、哈哈镜、动画、以及对张光宇设计的家具和灯的复原,多维度地展现张光宇一生极其丰富而多样的成就。

1959年,上海美影厂委托张光宇设计《大闹天宫》的人物和场景,张光宇也成为孙悟空和其他形象的主要创作者。现场设置一个像露天电影一样的观影区

张光宇上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初设计的一盏灯,策展团队将其还原

策展团队在现场搭建了一个“播客泼克”区域,观众可以在现场“斗地主”

由张光宇的政治漫画衍生的“泼客扑克”
在张光宇艺术文献中心理事长李大钧看来,这个展览的意义尤为不寻常。他说“它不是一个仅仅的回顾展,可以说是一个关乎现实,尤其是为了未来的一个展览,所以主题叫‘为了前方’。我觉得‘为了前方’就像一句口号甚至是一句宣言,使越来越多的人凝聚在一起,为一个120年前出生,为一个55年前去世的艺术家我们甚至都是素不相识和无亲无故的这样的一种关系的人,在办一场超级的甚至大家发自内心的一个文化行动。”

张光宇绘制的《小姐须知》

中央美术学院师生根据张光宇先生的作品重新绘制了他花果山的图像


清华美院师生重新制作的二维动画《神笔马良》

张光宇最喜欢的标识“实用美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