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裱”与水墨“消解” 今日美术馆开幕杭法基个展

“一个人”杭法基水墨"消解"展在北京今日美术馆开幕
11月22日下午,由今日美术馆主办,杭春晓策展,贾方舟担纲学术主持的“一个人”杭法基水墨消解展在北京今日美术馆开幕。此次展览作品是杭法基近5年来对实验水墨探索最新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示,也是其在探索中对实验水墨发生方式进行重新定义的转折。

开幕嘉宾合影
展览作品主要分两部分,前一部分,是对社会与历史文献文本资料搜集后的消解,包括老报纸、老黄历、旧画册、超市小票等。后一部分,是对一位谢世的老志愿军战士陈健一生日记的消解,不仅仅是对这位已故老人的追思,同时也是对一个时代的反思。展览中还呈现了两件装置作品,分别是“生命树”和“消解的立方体”。“生命树”由陈健老人数本日记搓成绳带半捆绑而成,象征着人一生都在向往挣脱捆绑与束缚的自由;“消解的立方体”是有64个亚克力小立方组成的四层高大立方,每个小立方里有一件陈健老人的日记外壳。

前期消解的作品,纯粹宣纸物性的消解,始于2010年

《一生:一位老志愿军战士日记的消解》 117×117cm×16 综合材料 2013-2015
杭法基是最早涉足水墨实验性研究的艺术家之一,对于抽象水墨的实验性有30年探索经验。2010年底,杭法基开始转向“消解”系列作品的创作,这一转变,据他讲述,是自己思想观念上的变化与某种机缘促使的结果,同时自己似乎也进入到一个更自由的摸索与拓展空间。此后,他又将曾经的文字抽象、线性书写、魔方等系列的重要作品粉碎在了新的作品中。主体文本资料的边沿如同裱托中国画一样裱贴在客体底面上,然后右手握油画刀按压着贴面,左手揭撕,不断贴不断撕如此反复日复一日,人逐步进入一种宁静的无限重复及富有“禅意”的行为状态中。这种行为,构成了一种告别过去的宣言。

老报纸的消解,将1976年12月11日他在“全国农业学大寨会议”召开时的《人民日报》上发表的速写进行消解

《前期消解作品选 之三》 238×364cm 综合材料 2011-2012

展览现场

道教风水算卦手抄本的消解 特写图
正如策展人杭春晓所认为的,当杭法基用“托裱”残留的纸边创作时,他就告别了长达数十年的形式主义探索。此前,杭发基作品中“边界内的抽象形式”是基于1980年代就已形成的前卫观念,而当杭法基将“托裱”由“不可见”到“自我显现”时,原先的一套认知习惯也就从习以为常的正确性中跳脱而出,成为检讨对象。

《消解的立方体》 180×180×180cm 综合材料 2015

《生命树》高约268cm 宽约143cm 综合材料 2015
据悉,展览至12月1日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