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站B站直播“捉梦器”,一场关于梦的田野调查
你也许在B站看过鬼畜,也许在B站看过关于蔡徐坤的剪辑视频,但你在B站看过艺术展开幕直播吗?4月25日下午, 由付晓东担任策展人的李洋个展“捉梦器:关于梦的田野调查”在空间站开幕,艺术家导览在空间站Bilibili线上直播间同步进行。大概很多人也和我一样,远程参与了这场展览的开幕。

李洋个展“捉梦器:关于梦的田野调查”空间站展览现场

B站直播截图
1976年生于山西太原的李洋,网络名为李洋画梦。他曾于2006年在798长征空间举办个展“醒醒”,次年在上海美术馆举办“思无邪:李洋作品展”。多年以来,李洋以科学研究的方式如实的记录自己的每一个梦,完成了“少年梦”系列,以及他人的梦“做梦绘画增长”系列,他如同一个梦的捕手一样,事无巨细的描绘每一个梦里出现的意象,并把它们归档,分类,总结和梳理。
梦原本是杂乱记录在心中或日记本上的,但在李洋那里,经过长时间的归纳整理,它们似乎呈现出一种井井有条的有机序列结构。于艺术创作而言,这是个很有意思的工作,它为艺术家带来某些新鲜的看待梦与自身内在精神世界的方式。

李洋《做梦绘画增长》300×300cm 148×148cm 60×60cm 数字绘画 2019

李洋《做梦绘画增长》(局部)
近些年,李洋接触到iPad绘画的方式,正如大卫·霍克尼晚年的绘画方式。在《做梦绘画增长》中,光怪陆离的形象以他的逻辑进行排列组合。李洋最开始用iPad画画,还仅仅把它当成是一个记录素材和画草图的方法。因为那个时候每天上班要坐很长时间的地铁,其间随身携带iPad,只要找到机会,就拿出来画几笔。后来李洋逐渐发现了iPad绘画的妙处,技术上也从粗糙变得越来越纯熟,因而它也从一个仅仅是作为草图和记录功能的工具,变成了一个正式进行创作的工具载体。
李洋不止画自己的梦,他也在网络上征集一些人的梦,同时也为网络上的朋友以及现实生活中的亲友画梦。在他看来,画自己的梦是一种由内而外的过程,把一个内在的经验呈现为物质的图像的时候,短时间内获得一种满足,一种惊喜;而画别人的梦是从外而内,先从别人的讲述进入自己的认知系统,然后再从内心寻找一种相似的可资借鉴的经验,或者借此展开联想和想象,再将它表现于外。

李洋《众多小梦 浩然大梦》30×21cm 布面丙烯 2017

李洋《众多小梦 浩然大梦》30×21cm 布面丙烯 2017
展览将持续至6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