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的“1960”?泉空间将开启60后艺术家系列展

作者:曹丝玉 2014年9月8日 资讯展览
展览开幕式,策展人 冀少峰发言,王一涵、冀少峰以及众艺术家参加开幕
展览开幕式,策展人 冀少峰发言,王一涵、冀少峰以及众艺术家参加开幕
展厅现场
展厅现场
景柯文早起作品《春》(左,1997)与《上校》(右,2008)并置在一起
景柯文早起作品《春》(左,1997)与《上校》(右,2008)并置在一起
70、80之后的“1960”
 
“70后”、“80后”作为策展人以时代划分艺术家群体的概念已经使用了数十年之久,这其中有着人们对艺术家个体实践无法群体化的苦心积虑,也同时方便了人们在描述艺术家实践群体特征最为方便的词眼。这其中不仅包括了评论家和策展人在归纳总结一部分艺术家创作时强调的时代性,也成为市场针对一群艺术家的展开运作时最为方便整合的概念。
 
9月6日,798“泉空间”带来了展览“1960”,名单上的艺术家已然是艺术圈内最有话语权的人物,无论从学术或市场,他们不断制造了中国当代艺术发展至今在架上绘画领域的辉煌。 但是这些艺术家的作品曾经在拍卖市场上的留下高价随着2008年的经济危机一去不复返,一个大时代的结束同时让神话里和神话外的人们“似梦初觉”。
 
策展人冀少峰在描述这个群体时说道:“60年代前后出生的几代人,无疑既直面了一个伟大时代的终结,也直面了一个伟大时代的结束”。而展览本身也通过将艺术家的早期作品与近期作品并置的方式来提示时间的运动,这种运动对艺术家来说是创作的线性发展,对展览来说,运动即意味着一切仍在继续。
 
谈及此次“1960”中的艺术家,策展人冀少峰和泉空间负责人王一涵均表示以这些艺术家作为那个时代的代表,选择是至关重要的一环,而艺术家们背后的大数据则是被选择的至关重要的依据,其中包括他们国内外重要的展览经历、专业领域中的认知程度(媒体关注度)、以及在市场上已取得的成绩等等。由此,当提出一个时代的概念时,他们也采用了数据的支撑以示客观。在策展人冀少峰看来,当现在的市场在把目光投向70、80后的时候,这批60后艺术家几十年的创作已经证明了他们的价值和能力,而且作为创作者来说,他们的活力仍在继续。王一涵也表示,能够画这么多年的艺术家又有几人?年轻艺术家画两年不画了的情况非常多,但是这些人已经走过的几十年却已经成为历史摆在那里,这是美术史赋予他们的价值。
 
这是“1960”的开始,“泉空间”接下来还会在雕塑、装置等其他艺术媒介中梳理这一代人的创作和价值,也就是说,“1960”将正式作为一个概念,成为“泉空间”在未来持续强化和书写的重心,它包括了“85新潮”、包括了“顽世现实主义”、同样也包括了“观念绘画”,或“新水墨”,这同时也意味着,这些概念成立在学术讨论中的同时,也相应地完成了它们的市场价值,如果要带着当下的思维继续观察这些艺术家们的创作时,第一,这些概念已经不能再套用其上,第二、市场需要更加宽泛的、不被界定的概念,以带来更多的可能。
作为“辉煌”的案例
 
展览中,岳敏君创作的一张“场景系列”的作品让人吃惊,的确,这位艺术家已经从狂笑的大脸转移重心好多年了,但笑脸作为符号已经是根深蒂固。作为辉煌的过去中的一员,岳敏君的发展或许可以为我们带来一条观看未来的饿视野。1999年,岳敏君因乌里·希克介绍,得以结识威尼斯双年展策划人哈洛德·塞曼(Harald Szeemann),同时他们带来的还有一份第48届威尼斯双年展《开放的边界》的邀请函。
 
2000年,岳敏君在伦敦举办了个展《红色的海洋:岳敏君作品展》,策划者变成了中国当代艺术画廊,2005年乌里·希克拿出自己的藏品,在瑞士首都伯尔尼的美术博物馆举办了名为《麻将:希克中国现代艺术收藏展》。与此同时,从2000年直到2007年,岳敏君的上拍作品以及成交率也在稳定的攀升,至2007年,纽约苏富比春拍上岳敏君的《金鱼》以138万美元成交,同年6月的伦敦当代艺术拍卖会上,作品《教皇》以214万英镑落槌。10月,作品《处决》在伦敦苏富比拍出了590万美元的高价,即使在2008年,他1993年创作的《轰轰》依然在香港佳士得的春拍上拍出了约为4814万元人民币的天价。
 
不难看出,这一路的辉煌定是学术和市场的相互配合而来,那时人们谈及岳敏君的时候谈论的还是他们的作品中对整个时代的映照,是有着批判性的高级幽默。然而从那之后,一个大时代的结束才慢慢开始,让人眼花缭乱的“辉煌”仿佛真的一去不复返。2011年香港佳士得春季拍卖会上,岳敏君的两幅作品在亚洲二十世纪当代艺术夜间专场上流拍,日夜专场上的五幅作品中,三幅拍出,两幅流拍。同年11月,中国嘉德的北京秋拍专场上,岳敏君的《草原赞歌》流拍。而后,印在苏富比当代艺术板块的图录封面的那张《飞翔》也流拍了。
 
历史的发展告诉我们,复制过去,改头换面或许还可以再次复制一次那样的辉煌。于是,“1960”来了。
今天的目光
 
这次展览中,从前根本不会在一起展览的艺术家被并置在一起还是让人觉得惊艳万分,这也是“1960”最大的好处,在问及对“1960”这个概念是否认同时,张恩利坦诚地说,我们就是那一代人,共性就是都老了。
 
今天,人们在广泛地讨论张恩利用画填满一个空间的实验态度时,也对王兴伟将观念从绘画语言里面传递出来的准确和老道大加讚赏,市场的热度不需要去看拍场上的数字,听听人们谈论他们的频率也就能洞察分毫了。
 
在一份网上写出的拍卖讯息上看到,人们在讨论王兴伟 在2001年的旧作《悔恨的泪》拍出322万的高价时这样说:它“即对现成图像的挪用与改写,通过一种游戏与幽默的氛围,传达自我的态度;但与王广义不同的是,王兴伟并不执着于政治的主题,而是与方力钧、岳敏君一起,将目光落在辗转于政治与经济生活之间的个人。“笔者认为,任何一个业内中人,要实在找到他们之间的共性,也不用这样生硬牵强。
 
而即将到来的香港苏富比本季秋拍将于10月5日至6日举槌,再一次将这些艺术家推到风口浪尖,成为大家瞩目的焦点。现当代亚洲艺术夜场中囊括了其中的六件:方力钧1992年的《系列二(之四)》(估价为2500至3500万港元)、曾梵志1997年的《面具系列4号》(估价为2500至3000万港元)、张晓刚1995年的《血缘︰大家庭1号》(估价为2000至3000万港元)、岳敏君1993年的《幸福》(估价为900至1200万港元)、余友涵1987年的《圆87-2》(估价为150至250万港元),及王兴伟1996年的《盲》(150万至250万港元)。
 
不多说,也说不多了,我想,目光所及之处必有来由 。 
景柯文《上校》 250X200cm 布面油画 2008 
景柯文《上校》 250X200cm 布面油画 2008 
丁乙 十示94-21 布面丙烯 140×160cm 1994
丁乙 十示94-21 布面丙烯 140×160cm 1994
刘野《葡葡》布面丙烯  100x80cm 2003
刘野《葡葡》布面丙烯  100x80cm 2003
魏光庆《孙子兵法》布面丙烯 146cm×146cm×15  2006年
魏光庆《孙子兵法》布面丙烯 146cm×146cm×15  2006年
方力钧-系列一(之一),99.2×99.2cm,布面油画,1990-1991年
方力钧-系列一(之一),99.2×99.2cm,布面油画,1990-1991年
岳敏君  古田会议 380x250cm 布上油画 2011
岳敏君  古田会议 380x250cm 布上油画 2011
张恩利  编织,170x300cm,布上油画,2013
张恩利  编织,170x300cm,布上油画,2013
苏新平 风景2012-1号 200×600cm 布面油画 2012
苏新平 风景2012-1号 200×600cm 布面油画 2012
王兴伟  无题(老太太no.2)120x120cm 布面油画 2010
王兴伟  无题(老太太no.2)120x120cm 布面油画 2010
薛松《符号山水-小桥流水》150cmX150cm  2008年
薛松《符号山水-小桥流水》150cmX150cm  2008年
方少华《无谱之竹-啸天》360cm×100cm 2012
方少华《无谱之竹-啸天》360cm×100cm 2012
王易罡《浅绛系列作品2012'71号》600cmx300cm 布面油彩  2012年
王易罡《浅绛系列作品2012'71号》600cmx300cm 布面油彩  2012年
周铁海《BVLGARI》 200x150cm 布面喷绘 2006
周铁海《BVLGARI》 200x150cm 布面喷绘 2006
毛焰《小戴(未完成)》130cm×90cm,2013-2014,布面油画
毛焰《小戴(未完成)》130cm×90cm,2013-2014,布面油画
邓箭今《素描特丽莎.萨宾娜》布面油画 150×120cm 2010
邓箭今《素描特丽莎.萨宾娜》布面油画 150×120cm 2010
杨述《无题2008 74号》180X260cm 布面丙稀 2008
杨述《无题2008 74号》180X260cm 布面丙稀 2008

热门关键词

订阅hi邮件

订阅hi邮件

恭喜您,已经成功订阅!
HIART将定期发送最新咨询至您的邮箱,感谢您对我们的支持!

关于Hi艺术

《Hi艺术》创刊于2006年9月,拥有全球前沿的艺术信息、专业的市场分析、深入的人物采访内容,日常以十多个专业的栏目为架构,内容丰富而富有层次,全面而条理清晰,是极具可读性的当代艺术媒体平台。

《Hi艺术》的内容在坚持可读性基础之上强调原创性,每次都坚持为读者提供权威性的实用数据信息,并在年末总结当代艺术的年度发展概况,产生 “指标艺术家”、“指标拍卖行”和 “指标画廊”。该系列历经锤炼与市场检验,正逐渐成为当代艺术投资的首选参考媒体。

今天的《Hi艺术》已日渐成为业内的头部媒体,在时间的累积、新老客户的实用建议以及自身经验的不断增长下,《Hi艺术》无论是内容还是版式都在不断完善中,追求进步的脚步也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联系我们:

邮箱
编辑部:
info@hiart.cn
展讯邮箱:
zhanxun@126.com
招聘邮箱:
zhaopin@hiart.cn
电话
编辑部:
010-59756811
广告部:
010-59756811

关于Hi艺术

《Hi艺术》杂志创刊于2006年9月, 是一本聚焦于当代艺术的专业杂志,拥有最前沿的艺术咨资讯、最专业的市场分析、最深入的人物采访等,视角多元且富有层次, 善于把握当代艺术市场脉搏,兼具专业性、前瞻性与实用性,在目前中国各种当代艺术杂志中影响力、广告份额、发行量各指标均属于领先地位。

依托《Hi艺术》杂志的品牌优势,我们全方位拓展了新媒体资源,先后推出官方网站hiart.cn和公众微信订阅号(微信号:hiart308309),成为《Hi艺术》在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上布局的重要阵地。

创建于2011年的官方网站hiart.cn定位为《Hi艺术》的网络升级版本,目前也已成为当代艺术资讯网站中最主要的选择之一。《Hi艺术》官方微信公众号注册于2014年,是当代艺术持续发布信息最久、活跃度最高的当代艺术公众号,也是目前行业内信息发布最为及时、关注视角最为多元、热点话题制作最有深度的当代艺术公众号之一,通过近多年来优质内容的持续产出,拥有行业内最为精准高效的业内用户群体。

历载十五磨砺,《Hi艺术》无疑已成为业内顶级媒体。但我们始终密切把握当代艺术的脉搏,一如既往地致力于为艺术人群与顶级收藏家及时提供原创、鲜活、专业的独家当代艺术资讯、市场分析与收藏指南,为受众提供更加精准的资讯服务。《Hi艺术》追求进步的脚步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杂志订阅热线:
010-59756811 (周一至周五10:00-17:00,法定节假日除外)
微信订阅:
微信号:hiartmimi (可享会员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