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的展览,今年的展览,赵要的展览
在画廊林立的798,北京公社不管从永远不主动开启的大门,还是从选择的艺术家来看,都是极具风格的一家画廊。从草场地搬到798后,就开始用标准的国际画廊运营方式跟年轻艺术家合作。6月12日开幕的展览“你看不见我,你看不见我”,就是其代理的80后艺术家赵要的个展。
画廊为其代理的艺术家几乎每年都会安排一个个展机会。本次赵要展览选择的开幕时间,也正是艺术家去年北京公社个展的时间。展览里所展出的作品包含了赵要风格的“餐布绘画”与同样让人摸不着头脑的装置、几乎是只有响声没有图像的录像。并且从形式上看,整个展览,包括所选择的作品,甚至布展方式都跟去年的展览几乎一模一样。赵要向我们介绍到:“展览尽量选择了跟去年差不多的作品,甚至借回了一些已经售出的作品,还有一些跟去年差不多但会局部上不一样的作品”。回头看展览选择了跟去年一样的展览时间,所以能看出艺术家的用心。
在回答展览为何用“你看不见我,你看不见我”作为展览题目的时候,赵要否认了艺术家试图离开展览与作品,而相反被这些作品带入了他需要营造的问题里。这个问题就是:赵要认为观众已经非常熟悉观看当代艺术展览的经验。这样的经验来自于长时间的审美习惯和对好作品的判断。而这样单一的当代艺术审美对于艺术家来说也有影响。所以他想用一种非常规的方式,打碎大家对于一个展览的预期判断,从而在面对展览与作品的时候偏离正常的观看习惯,力图营造处处意外、步步惊心的感觉。
赵要对比去年的展览,他对这次展览达到的效果还是比较满意。所以观众面对艺术家故意打破的习惯带出的作品,看不懂是正常。但只是看不懂是否能带出新的思维提示,或者说对于普通观众来说,看不懂是否就是观看当代艺术的常态,再或者说,打破艺术单一价值标准这本来就是艺术家应该面对的问题,而故意的另辟蹊径是否容易让观众误解成“用生僻来故意掩盖作品指向的不明确”?但对于80后年轻艺术家来说,不仅仅局限在营造“自我小氛围”,努力的从中国当代艺术整体环境里思考格局观,赵要的这次努力值得赞赏。
在回答展览为何用“你看不见我,你看不见我”作为展览题目的时候,赵要否认了艺术家试图离开展览与作品,而相反被这些作品带入了他需要营造的问题里。这个问题就是:赵要认为观众已经非常熟悉观看当代艺术展览的经验。这样的经验来自于长时间的审美习惯和对好作品的判断。而这样单一的当代艺术审美对于艺术家来说也有影响。所以他想用一种非常规的方式,打碎大家对于一个展览的预期判断,从而在面对展览与作品的时候偏离正常的观看习惯,力图营造处处意外、步步惊心的感觉。
赵要对比去年的展览,他对这次展览达到的效果还是比较满意。所以观众面对艺术家故意打破的习惯带出的作品,看不懂是正常。但只是看不懂是否能带出新的思维提示,或者说对于普通观众来说,看不懂是否就是观看当代艺术的常态,再或者说,打破艺术单一价值标准这本来就是艺术家应该面对的问题,而故意的另辟蹊径是否容易让观众误解成“用生僻来故意掩盖作品指向的不明确”?但对于80后年轻艺术家来说,不仅仅局限在营造“自我小氛围”,努力的从中国当代艺术整体环境里思考格局观,赵要的这次努力值得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