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格空间带来李昶个展“失焦”,我们与这个世界的关联
12月4日,李昶在今格空间的第二次个展“失焦”开幕,呈现了李昶在2019至2021年间创作的全新雕塑、摄影、灯箱、纸本绘画以及运用了数字感应技术声音装置。
李昶的作品意在探讨人类与他们生活环境的之间的关系。作品的创作由生态中心主义的观点贯穿,以人与包裹着他们的无机和有机自然为切入。通过其主观性的个体介入去反映流动变幻的周遭世界,记录了她和与这个突变世界的相遇,也呈现了她对当下世界中的个体存在和文化身份之反思。



展览现场
作品《无题(非,凡)》是散落在展览空间地面和呈现在大理石基座上的青铜铸造的树叶,捡起一片叶子的干预动作被标记为叶脉上的嵌入的艺术家的指纹。青铜作为古典雕塑材料,和大理石基座一起,反映了人类文明被包裹在自然之中的无形无影和地球周期的永恒。当信息被图像取代甚至侵蚀,这件作品是艺术家对于过去一年多里震动了西方世界的反殖民运动的反思,曾经被至于大理石基座上的历史人物被推倒和重新定义,伦敦城市标志性伦敦梧桐是英国殖民时期的遗留物。这个原本自然界并不存在的树种是美国梧桐和东方梧桐的混合体,由于人类的干预而生存。



《无题(非,凡)》现场
声音装置《零度和弦》则是以一种反图像的方式, 在当下和此在中探讨对环境的重新感知,用电脑编程重新诠释东方哲学中对空无的看法,探讨个体与宇宙万物的关联。李昶制作的数据收集装置结合AI技术,以算法将空间中不可视的数据,如湿度,声音和尘埃等,实时转换为空间中的和弦,在整个展期过程中随着环境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零度和弦》展览现场
手工描绘苹果手机标准字体的铅笔画《如何描绘想念》是对时间的刻意放缓,也是给予数字化讯息人本的温度;《分享天空》是通过一种类似的情绪产生的疫情之中的联合项目。以我们每天都会看到的地球边界为题,艺术家在疫情封城期间邀请世界各地的朋友把他们看到的天空以短信发送。被数字化成为像素点的自然天光由反向胶片放大机曝光成为C-type灯箱,与快门按下那一刻的数字信息一起显影...... 李昶作品穿梭于多元媒介之间,以及跨领域合作之中,而这些最终呈现的作品无不承载了她与自然的对话,思考和对当下世界的反思。

《如何描绘想念》展览现场



《分享天空》展览现场


《学习恐惧,因为恐惧连结一切》系列展览现场
展览持续至2022年2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