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路上”第四年,聚焦雕塑巡展北京

作者:罗颖图片提供:大千当代艺术中心 2017年5月28日 资讯展览
大千当代艺术中心执行董事陶巍女士(左八),原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王璜生(左九),学术主持代表北京画院副院长、北京画院美术馆馆长吴洪亮(右八),学术主持代表《美术》杂志副主编盛葳(右七),关山月美术馆策展人代表伍诗妮(右三)与艺术家合影
大千当代艺术中心执行董事陶巍女士(左八),原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王璜生(左九),学术主持代表北京画院副院长、北京画院美术馆馆长吴洪亮(右八),学术主持代表《美术》杂志副主编盛葳(右七),关山月美术馆策展人代表伍诗妮(右三)与艺术家合影
继去年11月末的开幕首展“女性力量:新维度”之后,大千当代艺术中心2017年的第一个重磅项目“在路上——中国青年艺术家作品巡展(北京)”于5月27日正式亮相。作为深圳关山月美术馆的年度品牌项目,“在路上:中国青年艺术家作品提名展暨青年批评家论坛”自2013年就已推出,并制定了六年计划——前五年的项目以油画、水墨、版画、雕塑、新媒体五种媒介作为主要的分项依据,通过展览、论坛和出版等方式全面立体地梳理和研究不同类别和主体的青年艺术。
“在路上”第四年,聚焦雕塑巡展北京
谭英杰《六项通道》TPU、木 180 x 180 x 255cm 2016年
谭英杰《六项通道》TPU、木 180 x 180 x 255cm 2016年
王成普《√2于空间-6》工业用钢筋、不锈钢 尺寸可变 2016
王成普《√2于空间-6》工业用钢筋、不锈钢 尺寸可变 2016
文豪《20170526》灰石膏、树枝  11×120×30 cm
文豪《20170526》灰石膏、树枝  11×120×30 cm
雕塑作为“在路上”计划的第四个分项,于去年10月底在关山月美术馆开幕。此次在大千当代艺术中心的亮相,亦是该项目进入第四个年头的首次进京。展览聚焦70、80后的青年雕塑家,通过提名的方式推介参展,呈现了蔡剑超&苏北、陈颖、戴耘、丁浩、何岩青、李琳琳、李夏&关键、梁硕、卢征远、钱若斐、施丹、苏阿香、谭英杰、王雷、王礼军、王毅、王成普、文豪、吴彤、徐升、薛良、于洋、占研、张勇、张增增、郑晓雄、郅敏、周长勇20多位艺术家的42件作品。
徐升 《刺》《所有方向》不锈钢 120x120x150cm 2017年
徐升 《刺》《所有方向》不锈钢 120x120x150cm 2017年
戴耘《扇意解读》草编扇子、木头 尺寸不限 2016
戴耘《扇意解读》草编扇子、木头 尺寸不限 2016
“在路上”第四年,聚焦雕塑巡展北京
王礼军《布新》旧家具、粉笔、电视 尺寸可变 2015年
王礼军《布新》旧家具、粉笔、电视 尺寸可变 2015年
卢征远《彼岸》霓虹灯、废弃建筑物  尺寸可变  2015年
卢征远《彼岸》霓虹灯、废弃建筑物  尺寸可变  2015年
在当下艺术语言越趋多元的当下,作为传统媒介的雕塑如何升级或许是此次展览围绕的命题。不管是语言已相对成熟的艺术家,还是新面孔,从此次展出的作品面貌来看,都能感受到脑洞大开的大胆尝试。比如戴耘此次打破了早已深入人心的“砖语者”印象,在现场以装置作品《扇意解读》诗意且温和地推进他的艺术实验。对材料与空间的集中探讨也是本次展览的看点之一,比如卢征远用霓虹灯和建筑废料营造的《彼岸》、何岩青用亚克力和不锈钢在户外搭建的《云境系列——梯》、利用感光材料特性的施丹的《昙花》、王成普以等腰直角三角形比例的几何逻辑为作品支撑的钢筋材质的《√2于空间》系列以及每次展出都有全新面貌展陈的王礼军作品《布新》等。此外,占研的《上帝视角》、谭英杰的《六项通道》、周长勇的《7分钟的劳作》等都提示出多媒体技术对雕塑介入的趋势。
施丹《昙花》《质明》金属、感光材料 300cm 2015年
施丹《昙花》《质明》金属、感光材料 300cm 2015年
何岩青 云境 不锈钢、亚克力352x192x410cm  2016
何岩青 云境 不锈钢、亚克力352x192x410cm  2016
于洋《60度角》《53秒》《园》 120x120x10cm 2016
于洋《60度角》《53秒》《园》 120x120x10cm 2016
雕塑的本体与雕塑的外延是近年来很多年轻雕塑艺术家探索的方向,但不管是本体还是外延,对于空间的介入是无法绕开的。”在路上“聚焦雕塑,并且首次巡展北京,也正是因为充分考虑到即便作品一样,由于空间的变化,也会有很多意想不到的惊喜。

热门关键词

订阅hi邮件

订阅hi邮件

恭喜您,已经成功订阅!
HIART将定期发送最新咨询至您的邮箱,感谢您对我们的支持!

关于Hi艺术

《Hi艺术》创刊于2006年9月,拥有全球前沿的艺术信息、专业的市场分析、深入的人物采访内容,日常以十多个专业的栏目为架构,内容丰富而富有层次,全面而条理清晰,是极具可读性的当代艺术媒体平台。

《Hi艺术》的内容在坚持可读性基础之上强调原创性,每次都坚持为读者提供权威性的实用数据信息,并在年末总结当代艺术的年度发展概况,产生 “指标艺术家”、“指标拍卖行”和 “指标画廊”。该系列历经锤炼与市场检验,正逐渐成为当代艺术投资的首选参考媒体。

今天的《Hi艺术》已日渐成为业内的头部媒体,在时间的累积、新老客户的实用建议以及自身经验的不断增长下,《Hi艺术》无论是内容还是版式都在不断完善中,追求进步的脚步也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联系我们:

邮箱
编辑部:
info@hiart.cn
展讯邮箱:
zhanxun@126.com
招聘邮箱:
zhaopin@hiart.cn
电话
编辑部:
010-59756811
广告部:
010-59756811

关于Hi艺术

《Hi艺术》杂志创刊于2006年9月, 是一本聚焦于当代艺术的专业杂志,拥有最前沿的艺术咨资讯、最专业的市场分析、最深入的人物采访等,视角多元且富有层次, 善于把握当代艺术市场脉搏,兼具专业性、前瞻性与实用性,在目前中国各种当代艺术杂志中影响力、广告份额、发行量各指标均属于领先地位。

依托《Hi艺术》杂志的品牌优势,我们全方位拓展了新媒体资源,先后推出官方网站hiart.cn和公众微信订阅号(微信号:hiart308309),成为《Hi艺术》在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上布局的重要阵地。

创建于2011年的官方网站hiart.cn定位为《Hi艺术》的网络升级版本,目前也已成为当代艺术资讯网站中最主要的选择之一。《Hi艺术》官方微信公众号注册于2014年,是当代艺术持续发布信息最久、活跃度最高的当代艺术公众号,也是目前行业内信息发布最为及时、关注视角最为多元、热点话题制作最有深度的当代艺术公众号之一,通过近多年来优质内容的持续产出,拥有行业内最为精准高效的业内用户群体。

历载十五磨砺,《Hi艺术》无疑已成为业内顶级媒体。但我们始终密切把握当代艺术的脉搏,一如既往地致力于为艺术人群与顶级收藏家及时提供原创、鲜活、专业的独家当代艺术资讯、市场分析与收藏指南,为受众提供更加精准的资讯服务。《Hi艺术》追求进步的脚步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杂志订阅热线:
010-59756811 (周一至周五10:00-17:00,法定节假日除外)
微信订阅:
微信号:hiartmimi (可享会员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