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有别还是万物齐一?中西方摄影聚首三影堂论“物”

作者:静竹 2014年10月31日 资讯展览
悬挂着的是Paul Kooiker的“迷恋”系列之一
悬挂着的是Paul Kooiker的“迷恋”系列之一
10月31日,“静/物——荷兰当代摄影展”和储楚个展“物非物2014”分别在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和三影堂+3画廊开幕,两个展览不约而同都聚焦在无生命的“物”这一主题。
“静/物——荷兰当代摄影展”2011年在阿姆斯特丹的foam摄影博物馆首展,此次作为纪念北京和阿姆斯特丹缔结姊妹城市20周年的活动之一,隶属于“荷兰日·北京”系列活动和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的“CAFAM国际艺术季”活动之一,由阿姆斯特丹市政府、何香凝美术馆、foam摄影博物馆联合主办。展览集合了25位/组荷兰当代艺术家的摄影和影像装置作品,以静物为主要题材。整个展览风格冷静,色调光滑,十分符合大家心中的北欧风格。其中,艺术家Annegien van Doorn的视频装置作品《家庭科学》用戏剧性的幽默方式处理日常生活物品,在一片纯粹的静物摄影中十分引人注意。
Krista van der Niet的《桌上的水果》
Krista van der Niet的《桌上的水果》
人物有别还是万物齐一?中西方摄影聚首三影堂论“物”
同一天,储楚的个展“物非物2014”在另一侧的三影堂+3画廊开幕。这组黑白摄影作品用近一人高的尺幅表现锤子、钳子、梳子等等物品,这些人手操作的器物在特殊的角度下仿佛都市猛兽占据整个画面,看来惊心动魄。另一侧是一系列将静物摄影和书法结合起来的架上,在拍摄不同型号刀子的银盐照片上,艺术家用细细的小字抄写《庄子·齐物论》等古籍,书法被隐藏在黑色的相纸上,只能从相纸边缘或图注标签上窥其一斑。
 
储楚的“物非物”系列
储楚的“物非物”系列
从相纸边缘能看到书法的痕迹
从相纸边缘能看到书法的痕迹

热门关键词

订阅hi邮件

订阅hi邮件

恭喜您,已经成功订阅!
HIART将定期发送最新咨询至您的邮箱,感谢您对我们的支持!

关于Hi艺术

《Hi艺术》创刊于2006年9月,拥有全球前沿的艺术信息、专业的市场分析、深入的人物采访内容,日常以十多个专业的栏目为架构,内容丰富而富有层次,全面而条理清晰,是极具可读性的当代艺术媒体平台。

《Hi艺术》的内容在坚持可读性基础之上强调原创性,每次都坚持为读者提供权威性的实用数据信息,并在年末总结当代艺术的年度发展概况,产生 “指标艺术家”、“指标拍卖行”和 “指标画廊”。该系列历经锤炼与市场检验,正逐渐成为当代艺术投资的首选参考媒体。

今天的《Hi艺术》已日渐成为业内的头部媒体,在时间的累积、新老客户的实用建议以及自身经验的不断增长下,《Hi艺术》无论是内容还是版式都在不断完善中,追求进步的脚步也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联系我们:

邮箱
编辑部:
info@hiart.cn
展讯邮箱:
zhanxun@126.com
招聘邮箱:
zhaopin@hiart.cn
电话
编辑部:
010-59756811
广告部:
010-59756811

关于Hi艺术

《Hi艺术》杂志创刊于2006年9月, 是一本聚焦于当代艺术的专业杂志,拥有最前沿的艺术咨资讯、最专业的市场分析、最深入的人物采访等,视角多元且富有层次, 善于把握当代艺术市场脉搏,兼具专业性、前瞻性与实用性,在目前中国各种当代艺术杂志中影响力、广告份额、发行量各指标均属于领先地位。

依托《Hi艺术》杂志的品牌优势,我们全方位拓展了新媒体资源,先后推出官方网站hiart.cn和公众微信订阅号(微信号:hiart308309),成为《Hi艺术》在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上布局的重要阵地。

创建于2011年的官方网站hiart.cn定位为《Hi艺术》的网络升级版本,目前也已成为当代艺术资讯网站中最主要的选择之一。《Hi艺术》官方微信公众号注册于2014年,是当代艺术持续发布信息最久、活跃度最高的当代艺术公众号,也是目前行业内信息发布最为及时、关注视角最为多元、热点话题制作最有深度的当代艺术公众号之一,通过近多年来优质内容的持续产出,拥有行业内最为精准高效的业内用户群体。

历载十五磨砺,《Hi艺术》无疑已成为业内顶级媒体。但我们始终密切把握当代艺术的脉搏,一如既往地致力于为艺术人群与顶级收藏家及时提供原创、鲜活、专业的独家当代艺术资讯、市场分析与收藏指南,为受众提供更加精准的资讯服务。《Hi艺术》追求进步的脚步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杂志订阅热线:
010-59756811 (周一至周五10:00-17:00,法定节假日除外)
微信订阅:
微信号:hiartmimi (可享会员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