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间实践”聚焦出版 线上线下同步回顾Yishu出版历程

编译:禾苗图片提供:中间美术馆 2021年1月9日 资讯事件
“中间实践”展厅位于中间美术馆一层斜形落地窗的西南角

 
“中间实践”展厅位于中间美术馆一层斜形落地窗的西南角
 
在中间美术馆展馆一层的西南角,有一处临水景落地窗的狭长廊道。自2017年以来,这个并不起眼的区域成为中间美术馆“中间实践“项目的主要阵地,专注于呈现艺术领域的出版实践。
 
“中间实践”聚焦出版 线上线下同步回顾Yishu出版历程
“中间实践”聚焦出版 线上线下同步回顾Yishu出版历程
 “从艺术到Yishu,从Yishu到艺术”项目现场

 
 “从艺术到Yishu,从Yishu到艺术”项目现场
 
2020年12月19日,“中间实践” 推出最新一期项目 “从艺术到Yishu,从Yishu到艺术” (2020.12.19-2021.3.19),回顾自2002年创刊的《Yishu: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Chinese Art》(典藏国际版)共100期的出版历程。《Yishu》编辑部于加拿大温哥华,由台湾《典藏》杂志社社长简秀枝赞助出版,面向全球发行,是英语世界中第一份以当代华人艺术文化为内容的严肃刊物。2020年11月,《Yishu》出版第100期,迎来了《Yishu》一个意义非凡的历史节点。结合线下文本的阅读展示,黄文珑和刘语丝两位策展人将在展期内陆续与编辑团队及《Yishu》撰稿人进行对谈和采访,这一系列对话也将同步放置在展览空间的墙面。策展团队称这块策展实验区域为“工作台”,意在把展示和研究的动态过程在空间中公开。
 
“中间实践“策展人黄文珑
“中间实践“策展人黄文珑
“中间实践“策展人刘语丝
“中间实践“策展人刘语丝
 
开幕次日,两位策展人与《Yishu》创办人之一人、总策划郑胜天与线上观众分享了“《Yishu》的故事”。讲座中,郑胜天作为《Yishu》(典藏国际版)(Yishu:Journal of Contemporary Chinese Art)谈到杂志在创刊初期的时代背景。上世纪90年代,中国艺术开始出现在海外的视野中。由于提供中国当代艺术的英文信息非常有限,有过编辑经验的郑胜天创办了数期中英文艺术讯息小报《艺术中国通讯》(Art China Newsletter),也主编过几期纽约出版的《Fine Art》杂志。与此同时,创办一本英文艺术杂志的想法在他心里已经深深埋下种子。回顾创刊时的2002年,郑胜天作为一个敏锐的观察者,发现虽然当时的艺术发展相当活跃,但艺术生态缺乏很重要的一部分——艺术批评。千禧年,他策划并组织加拿大华裔艺术家林荫庭(Ken Lum)、第十一届卡塞尔文献展艺术总监奥格维·恩维佐(Okwui Enwezor)等人来访中国,这一访问活动是推动《Yishu》杂志创立不可或缺的因素。林荫庭成为杂志创刊主编,杂志名字《Yishu》则受启发于恩维佐等人创办的《Nka当代非洲艺术杂志》(Nka: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African Art)。
 
《Yishu》创办人之一人、总策划郑胜天

 
《Yishu》创办人之一人、总策划郑胜天
 
郑胜天提到杂志编辑部当时只由六人组成,长期以来几乎没有替换。在对《Yishu》理念的共同认同之下,编辑部成员虽都兼职工作,一年只见面一两回,但却能默契地完成工作。从2004年起,曾任温哥华当代美术馆馆长的华睿思(Keith Wallace)继任《Yishu》杂志主编至今。作为国际性的杂志,《Yishu》杂志的观众来自世界各地,也愿意向大学图书馆赠书。台湾典藏杂志社作为《Yishu》的出版社,一直给予编辑团队很大的支持。2011年,在江南布衣的李琳和其他多位赞助人的支持下,《Yishu》建立网站,从单一纸媒变为更多元的媒介。与此同时,Yishu策划的活动也非常多元,包括与艺术家的访谈项目、2005年至今参加的巴塞尔艺术博览会、自2010年开启的Yishu中国当代华人艺评奖,也多次组织座谈演讲等。
 

《Yishu》第1期封面
《Yishu》第1期封面
在市场的推动下,中国当代艺术迅速发展,《Yishu》也逐渐成熟。初期,也因为刊物需要英文稿件,符合要求的高水平文章在当时并不多见。随着关心中国当代艺术的写作者越来越多,且发表文章的平台有限,《Yishu》几乎成为全世界唯一一家做相关内容的刊物。从大量来稿中筛选稿件是编辑部的常态。此外,他们也特邀写作者撰稿,或与艺术机构如古根海姆美术馆、亚洲艺术文献库等合作,整理重要座谈会实录。这些也成为杂志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稿件的增多,杂志于2008年起从季刊演变为一年六期的双月刊。
 
《Yishu》第100期封面

 
《Yishu》第100期封面
 
在当代艺术向市场进军的浪潮中,郑胜天认为,应该坚持艺术批评的原则,艺术作品的价值判断不应为市场价格所误导,注重艺术的本体,强调艺术批评。他对《Yishu》的定位也是如此,“既不紧跟时尚,也不落后潮流”。在全球语境下,应倡导整体研究而非孤立发展,尤其是在创刊近20年后的今天,这一趋势变得更为重要。艺术界需要重塑独立性和批判性,而并非把“中国”作为地域或者地理位置进行谈论。随着时间的推移,体制和生产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市场以压倒性的优势影响着艺术。体制从无到有,甚至产生了自我界限。现在的中国当代艺术缺少了应有的批判精神和独立性,以至于忘记了当代艺术的初衷。郑胜天感慨道:“我们前途无量,但是希望渺茫”。
 

《Yishu》的出版人和编辑团队
《Yishu》的出版人和编辑团队
订户覆盖机构

 
订户覆盖机构
 

《Yishu》杂志在发展过程中不乏困难。郑胜天提到,出版具有学术性的独立刊物常面临经费不足的问题。在疫情的影响下,由于经济方面的困难,在100期之后将不得不改为半年刊发行。2021年起,《燃点》联合创始人林白丽(Rebecca Catching) 和长期关注中国艺术的斐丹娜(Diana Freundl)将接棒主编,未来会产生新的杂志面貌,请拭目以待。
2021年1月,中间实践还将推出林荫庭(Ken Lum)和华睿思(Keith Wallace)两任主编的线上讲座。
 

热门关键词

订阅hi邮件

订阅hi邮件

恭喜您,已经成功订阅!
HIART将定期发送最新咨询至您的邮箱,感谢您对我们的支持!

关于Hi艺术

《Hi艺术》创刊于2006年9月,拥有全球前沿的艺术信息、专业的市场分析、深入的人物采访内容,日常以十多个专业的栏目为架构,内容丰富而富有层次,全面而条理清晰,是极具可读性的当代艺术媒体平台。

《Hi艺术》的内容在坚持可读性基础之上强调原创性,每次都坚持为读者提供权威性的实用数据信息,并在年末总结当代艺术的年度发展概况,产生 “指标艺术家”、“指标拍卖行”和 “指标画廊”。该系列历经锤炼与市场检验,正逐渐成为当代艺术投资的首选参考媒体。

今天的《Hi艺术》已日渐成为业内的头部媒体,在时间的累积、新老客户的实用建议以及自身经验的不断增长下,《Hi艺术》无论是内容还是版式都在不断完善中,追求进步的脚步也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联系我们:

邮箱
编辑部:
info@hiart.cn
展讯邮箱:
zhanxun@126.com
招聘邮箱:
zhaopin@hiart.cn
电话
编辑部:
010-59756811
广告部:
010-59756811

关于Hi艺术

《Hi艺术》杂志创刊于2006年9月, 是一本聚焦于当代艺术的专业杂志,拥有最前沿的艺术咨资讯、最专业的市场分析、最深入的人物采访等,视角多元且富有层次, 善于把握当代艺术市场脉搏,兼具专业性、前瞻性与实用性,在目前中国各种当代艺术杂志中影响力、广告份额、发行量各指标均属于领先地位。

依托《Hi艺术》杂志的品牌优势,我们全方位拓展了新媒体资源,先后推出官方网站hiart.cn和公众微信订阅号(微信号:hiart308309),成为《Hi艺术》在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上布局的重要阵地。

创建于2011年的官方网站hiart.cn定位为《Hi艺术》的网络升级版本,目前也已成为当代艺术资讯网站中最主要的选择之一。《Hi艺术》官方微信公众号注册于2014年,是当代艺术持续发布信息最久、活跃度最高的当代艺术公众号,也是目前行业内信息发布最为及时、关注视角最为多元、热点话题制作最有深度的当代艺术公众号之一,通过近多年来优质内容的持续产出,拥有行业内最为精准高效的业内用户群体。

历载十五磨砺,《Hi艺术》无疑已成为业内顶级媒体。但我们始终密切把握当代艺术的脉搏,一如既往地致力于为艺术人群与顶级收藏家及时提供原创、鲜活、专业的独家当代艺术资讯、市场分析与收藏指南,为受众提供更加精准的资讯服务。《Hi艺术》追求进步的脚步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杂志订阅热线:
010-59756811 (周一至周五10:00-17:00,法定节假日除外)
微信订阅:
微信号:hiartmimi (可享会员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