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而励夏季群展“你正常吗?” 给你一个“不正常”的体验

作者:胡婷婷 2016年7月23日 资讯展览
博而励画廊夏季群展“你正常吗?”现场
博而励画廊夏季群展“你正常吗?”现场
7月23日,博而励画廊乔迁新址后的首个群展启幕。此次展览由艺术家唐宋、林一林、林载春、王郁洋和颜磊,带领着他们各自在中央美术学院实验艺术学院的学生:陈传龙、杜铭、贺子珂、蒋文勇、焦朦、李洪标、李有杰、卢明、鹿莹、马克、齐乐、宋紫薇、斯奎勒尔•李、唐菱珑、王立丞、王瑗瑗、张扬帆和张永基共同参加——以夏季群展“你正常吗?”为名。开幕当日共计有2000多名的参观嘉宾到场助阵。
林一林  《一种名为“解放”的机器》  单频录像  10分钟  2003  edition:3/5
林一林  《一种名为“解放”的机器》  单频录像  10分钟  2003  edition:3/5
“你正常吗?”一句极具网络流行语的展览名称,同时也引起了大家十足的好奇心。带着一种半信半疑的心态走进展场,现场满满的自由气息扑面而来。来自中央美院实验艺术系的学生开放的思维及调侃的作品无不打开观众的“脑洞”。此次展览本着不侵犯别人的自由为边界,肯定每个人的自由是无限的,这是上天赋予的权利,虽然奴性的人浪费了它。面对个体的自由选择,“正常”或“不正常”这种想法是可笑的,因为它以当下的文化习俗为标准,但文化习俗从来都是变动不休的。忘掉“正常”或“不正常”吧,个体的自由才重要!
林载春  《坏画》  130×100cm  布面油画  2016
林载春  《坏画》  130×100cm  布面油画  2016
大家所熟知的“新媒体”艺术家:颜磊、林一林、王郁洋、林载春,目前以另一个身份:中央美术学院实验艺术学院教师加入此次展览。艺术家唐宋,一位参与这次群展的艺术家与画廊的好友,则是长期游离于主流的异在者,他作为当代艺术界的特例给艺术带来了新的定义。艺术和教育的循环让生活和艺术变得难分彼此。在这种关系中产生了那些“已制定的”和“新颖的”,那些“被证明的”和“不确定的”,那些“正常”和“不正常的”,从观念和技术,到展示与传播。参与展出的十八位被教师选中的学生,在测试这种关系的最核心。
马克  《你正常吗?》  局部
马克  《你正常吗?》  局部
在过去一年多的时间里,马克不断地逼问自己:“你正常吗?”,在反复思考这个问题答案的过程里,这些答案已经变得不再重要,它变得更加多维。就例如此次展示在展厅中的作品,答案之间充斥着互相怀疑、矛盾、否定、相互妥协。我在问我:你正常吗?我在问你:你正常吗?最终这些答案都交织在展厅中每一个便签纸下的回复,它们出自不同观众的心声,从而映照着今天的你、我和他。
马克  《你正常吗?》  尺寸可变  装置、卡纸  2015  
马克  《你正常吗?》  尺寸可变  装置、卡纸  2015  
备受大家所熟知的艺术家林一林,此次带来了2003年创作的《一种名叫“解放”的机器》。视频中播放着在骑行的过程中,砖墙不断分离的过程,其中部分砸落到不能动弹的林一林身上,而越来越艰难的反而是每一个骑单车者,两者间的关系转换具有更为广泛的意义。正如艺术家所阐述的,从黑格尔的主人和奴隶的关系到福柯的权利理论,林一林用一种看似游戏的方式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实践来实现其中暗合的关系。
贺子珂和宋紫薇   《或者可是之外》  四频录像、10幅摄影  2016 
贺子珂和宋紫薇   《或者可是之外》  四频录像、10幅摄影  2016 
颜磊  《上升空间——桌面》  37.3×56cm  彩色照片  1998
颜磊  《上升空间——桌面》  37.3×56cm  彩色照片  1998
王郁洋在2012年至2015年完成的作品《线》,一条随意手绘的曲线通过计算机解析并编码生成可以通过脑机接口技术识别的视觉图形编码,这些编码用一定的时间序列展示在屏幕上。当观众注释这个被“认为”是关于光的视觉影像作品时,观众脑部所产生的脑电信号与生成视觉图形编码的手绘曲线形成了相同的波形。这也就意味着在观众脑部拥有了随意画出的曲线图新。在播放视觉图形编码屏幕的对面墙上安放着手绘曲线的原稿。观众在这里得到了“三条”线:纸上的手绘曲线(视觉)脑部的反映曲线(生理)理解的观念曲线(意识)。
王郁洋  《纸》  29.7×41.8cm  单频录像、打印纸  2012-2015
王郁洋  《纸》  29.7×41.8cm  单频录像、打印纸  2012-2015
唐宋  《M3》  尺寸可变  装置、钢丝床、丙烯颜料、香  2016
唐宋  《M3》  尺寸可变  装置、钢丝床、丙烯颜料、香  2016
左:唐宋  《M1》 260×380cm   布面综合材料   2016右:林一林  《金桥》  101.6×152.4cm  彩色照片  2011  Edition:3/10
左:唐宋  《M1》 260×380cm   布面综合材料   2016
右:林一林  《金桥》  101.6×152.4cm  彩色照片  2011  Edition:3/10
二层展厅一进门的位置是焦朦的作品《童谣》,这个通过40个音箱,录下数百小时的日常谈话展示在展厅之中时,你也许很难分辨出哪个是真实的,哪个是虚拟的。话语低低浅浅,时断时续。艺术家甚至希望能够营造出类似胎儿在母亲子宫包裹住的状态,安心而好奇的窥听着人类的世界。
焦朦  《童谣》  尺寸可变 声音装置  2016
焦朦  《童谣》  尺寸可变 声音装置  2016
由艺术家小果、卢明、蒋文勇、齐乐、宋紫薇、岳向辉、张扬帆、李有杰、齐乐、杜铭、贺子珂、鹿莹、唐菱珑一起完成的《无题》装置作品,更是给观众提供了一个避暑的最佳娱乐方式,围绕在展厅中心,硕大的软垫提供了一个卧躺的最佳方式。在这里你,你同时很难理解何为正常,何为不正常,它们不再成为生活评判的标准,而是给予了观众一次解放自己的机会。
二层展厅现场
二层展厅现场
 蒋文勇 《野三坡》 三频录像高清、5分钟   2016
 蒋文勇 《野三坡》 三频录像高清、5分钟   2016
斯奎勒尔•李 《醉松鼠》 320x800cm  布面丙烯、综合材料 2016
斯奎勒尔•李 《醉松鼠》 320x800cm  布面丙烯、综合材料 2016
二层展厅现场
二层展厅现场

热门关键词

订阅hi邮件

订阅hi邮件

恭喜您,已经成功订阅!
HIART将定期发送最新咨询至您的邮箱,感谢您对我们的支持!

关于Hi艺术

《Hi艺术》创刊于2006年9月,拥有全球前沿的艺术信息、专业的市场分析、深入的人物采访内容,日常以十多个专业的栏目为架构,内容丰富而富有层次,全面而条理清晰,是极具可读性的当代艺术媒体平台。

《Hi艺术》的内容在坚持可读性基础之上强调原创性,每次都坚持为读者提供权威性的实用数据信息,并在年末总结当代艺术的年度发展概况,产生 “指标艺术家”、“指标拍卖行”和 “指标画廊”。该系列历经锤炼与市场检验,正逐渐成为当代艺术投资的首选参考媒体。

今天的《Hi艺术》已日渐成为业内的头部媒体,在时间的累积、新老客户的实用建议以及自身经验的不断增长下,《Hi艺术》无论是内容还是版式都在不断完善中,追求进步的脚步也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联系我们:

邮箱
编辑部:
info@hiart.cn
展讯邮箱:
zhanxun@126.com
招聘邮箱:
zhaopin@hiart.cn
电话
编辑部:
010-59756811
广告部:
010-59756811

关于Hi艺术

《Hi艺术》杂志创刊于2006年9月, 是一本聚焦于当代艺术的专业杂志,拥有最前沿的艺术咨资讯、最专业的市场分析、最深入的人物采访等,视角多元且富有层次, 善于把握当代艺术市场脉搏,兼具专业性、前瞻性与实用性,在目前中国各种当代艺术杂志中影响力、广告份额、发行量各指标均属于领先地位。

依托《Hi艺术》杂志的品牌优势,我们全方位拓展了新媒体资源,先后推出官方网站hiart.cn和公众微信订阅号(微信号:hiart308309),成为《Hi艺术》在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上布局的重要阵地。

创建于2011年的官方网站hiart.cn定位为《Hi艺术》的网络升级版本,目前也已成为当代艺术资讯网站中最主要的选择之一。《Hi艺术》官方微信公众号注册于2014年,是当代艺术持续发布信息最久、活跃度最高的当代艺术公众号,也是目前行业内信息发布最为及时、关注视角最为多元、热点话题制作最有深度的当代艺术公众号之一,通过近多年来优质内容的持续产出,拥有行业内最为精准高效的业内用户群体。

历载十五磨砺,《Hi艺术》无疑已成为业内顶级媒体。但我们始终密切把握当代艺术的脉搏,一如既往地致力于为艺术人群与顶级收藏家及时提供原创、鲜活、专业的独家当代艺术资讯、市场分析与收藏指南,为受众提供更加精准的资讯服务。《Hi艺术》追求进步的脚步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杂志订阅热线:
010-59756811 (周一至周五10:00-17:00,法定节假日除外)
微信订阅:
微信号:hiartmimi (可享会员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