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经典致敬,在今日美术馆看武宁亚对《宫娥》的知识性考古
《宫娥》 ,是西班牙画家迭戈·罗德里格斯·德·席尔瓦·委拉斯凯兹创作于1656年的一件油画作品。自它诞生以来,被无数艺术家、哲学家分析解读。从毕加索、达利到福柯,这幅描写宫廷日常生活片段的画作让艺术爱好者们爱不释手。武宁亚也是如此。

《宫娥之卵·委拉斯凯兹的玛格丽特与方格》 346cm×564cm 油画 2016

艺术家在展览现场
4月20日,“宫娥之卵——武宁亚创旦纪特展”在北京今日美术馆正式开幕。展览精选了武宁亚近五年以来创作的装置艺术作品,并结合空间、场景等为一体,在古典与当代间架起了对话的桥梁。

《武断宫娥》

《叠碑》 223cm x 280cm x 65cm 玻璃钢基地,油彩,霓虹灯 2015
出生于十三朝古都洛阳的武宁亚可能不被艺术圈所熟知,但他默默关注着艺术的浪潮,通过观展、阅读、收藏积蓄着艺术的能量。近年来他一直在中国和西班牙生活工作,所以此次展览以西班牙最“明星”的作品委拉斯凯兹的《宫娥》为切入点也就不足为奇了。

《围城》208 x 210 x 100cm 旧砖瓦、苔藓草本 2018

《围城》局部
此次展览一共有九件艺术装置和数件绘画作品,武宁亚以西班牙画家委拉斯凯兹的名画《宫娥》为灵感来源。他以体量巨大的装置方式“介入”《宫娥》的能指链,致敬300多年前的委拉斯凯兹,解密隐藏了几百年的艺术谜题,并借此以中国当代艺术家的身份,参与世界性的艺术对话。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中国美术馆副研究员、本次展览学术指导王萌谈及武宁亚的创作时,这样说到:(武宁亚)在向“经典致敬”的同时回到当代,去思考今天的问题。他曾付出大量时间去学习和研究哲学和艺术理论,不是以“学院派”的体系性方式,而是以个人的、纯粹的和不加修饰的“素人方式”,这使得他作为“创作者”具有了某种灵活而又深入的洞察力,使得他的作品具有了某种武宁亚式的思考属性。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艺术家yong用“小孔成像原理呈现《宫娥》
另外,艺术家还独具匠心地将空间本身与其中的观者打造为装置本身的一部分:展厅中重构的阿尔卡萨宫,将绘画的场景以现成品挪用的方式重新建构,邀请观者沉浸式地体验,置身于委拉斯凯兹绘画《宫娥》时所在的宫殿里。
展览将持续到7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