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展览,看完泰康空间20年的故事
泰康空间结束了!是的。由国内金融机构创办的第一家非营利艺术机构,走完了她的阶段历程,即将落幕。

“泰康空间 : 机构实践与生产2003-2021”展览海报
泰康人寿从2001 年赞助当代艺术展览到创办泰康空间,至今整整 20 年,因为有强大的后盾,泰康空间得以顺利的自由生长,在新千年以来当代艺术生态从无到有的阶段,伴随着生态现场的日日变化,最终成长成为艺术界的一个机构个案。


“泰康空间 : 机构实践与生产2003-2021”展览现场
在泰康空间落下帷幕之际,她选择通过一个展览来做个总结和回顾。“ 泰 康 空 间: 机 构 实 践 与 生 产 2003-2021”是泰康空间时代即将落幕前的学术工作回顾展。
泰康空间关注什么问题?通过梳理泰康空间从2001年至今的展览、收藏、研究项目、研讨会、讲座、表演、出版的历史资料,本次展览呈现了出泰康空间学术工作中的问题意识与研究方法,揭示了泰康空间的三个面向:媒介问题、建制问题和艺术生态问题。

“泰康空间 : 机构实践与生产2003-2021”展览现场
无论是传统的国油版雕,还是摄影、影像、行为、装置等新媒介,艺术在今天呈现出多元的样式,泰康空间将此归纳为“媒介问题”,即以“大媒介”的逻辑和视角对具体艺术媒介重新研究,从媒介与人的关系层面看待艺术。2012年,泰康空间明确提出将摄影作为“媒介个案”研究,“媒介问题”成为机构核心学术问题。关注媒介问题,即关注艺术本体,无论是单一媒介,还是复合媒介,无论是成熟媒介,还是实验性媒介,每种媒介都有其自身的特质和属性,我们通过研究媒介回归艺术本体。对绘画性的追问,对摄影作为艺术表达语言特质的研究,对技术发展带给艺术创作的可能性的探求,都落到媒介问题上。

不同的学术脉络被放于不同的平面上
在宏观层面,泰康空间通过艺术收藏、藏品特展对大历史和艺术与社会的关系展开研究,理解和追寻这百年间艺术如何在种种规范中复杂嬗变。艺术在中国历史中,从未像20世纪以来这般在思想与现实层面与社会产生紧密关联。西学东渐中的欧风美雨洗礼了包括艺术家在内的近代中国知识群体,无论是负笈海外抑或受教于本土美专,走在时代前沿的艺术家们的创作,在追求艺术本体和个人主体性的同时,都无法忽视国家的需求和国际艺坛的影响。艺术家的工作与本土传统、意识形态、历史事件、艺术市场、科技发展的动态关联,抽象成为20世纪以来中国艺术发展的规范,是艺术界阶段性价值趋向的体现。
泰康空间从成立之初即成为中国当代艺术生态的建设者之一,为当代艺术家提供实验与交流的平台。从成立以来,泰康空间坚持非营利的运营模式,在商业化突出、缺乏非营利机构生存政策与土壤的现实中,对构成完善的中国当代艺术生态环境发挥了重要作用。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通过持续性的企业收藏建设和四次大规模的藏品公开展览给中国艺术市场以信心。2013年泰康空间成立10周年之际举办的 “从复兴门到草场地:泰康空间2003—”,以自身为个案追问本土非营利机构现状与未来发展,并以此为契机,将 “艺术生态” 做为泰康空间新的研究问题。

泰康空间被选为重点企业收藏

泰康空间的老物件们

泰康空间团队成员的合影被置于展厅的柜子中
展览将持续到2022年2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