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场风云“去中国化”或坚守 谁将更胜一筹

作者:胡婷婷 2015年12月1日 资讯拍卖
每到拍卖季,香港街头的大巴、的士总会换新装
每到拍卖季,香港街头的大巴、的士总会换新装
举槌在即的香港佳士得秋拍,再创新低的7件中国当代艺术家作品亮相“亚洲二十世纪及当代艺术(晚间拍卖)”,又一次将佳士得亚洲二十世纪及当代艺术部国际董事张丁元所提出的“泛亚洲化”概念推向风头浪尖。它不禁让人联想到稍早前结束的中国嘉德首个夜场以“中国现代艺术发展”整齐亮相的拍品名单,每一件叫好又叫座的中国当代艺术家作品掷地有声地回应着市场对于精品的需求。然而,在张丁元看来,他不仅要去“中国化”、还要“去日韩”及“去台湾化”,但是这番“去中国化”真的可以将中国当代艺术推向国际吗?
常玉《黃桌上的菊花瓶》59.5 x 39.8cm 油彩 纤维板 1940 估价:1000至1500万港元
常玉《黃桌上的菊花瓶》59.5 x 39.8cm 油彩 纤维板 1940 估价:1000至1500万港元
唐大堤:我想不论是“泛亚洲化”的艺术市场,还是东西南北的艺术作品,最终都将会融合在一起
资深收藏家 唐大堤
资深收藏家 唐大堤
唐大堤:“去中国化”的说法,听起来背后好像有种阴谋论的感觉,我不是很习惯,但我倒觉得这是市场的一个必然。随着市场的发展,封闭在中国之内的艺术形态肯定是不现实的,它一定会逐渐形成一个更加开放的市场环境。到目前为止,可以说是中国当代艺术市场的初放期,接下来市场将逐渐进入成熟的阶段。从艺术创作的层面上来说,好的东西是不分国界的,尤其在前几年,市场的民族主义情绪比较强的时候,好像买谁的作品就在挺谁,我认为这是幼稚的。当视野放宽了,收藏家必然会有更多样的选择,下一阶段应该是市场低估的艺术品价值会被合理地显现出来。
今天中国当代艺术的重要作品目前的价格已经很贵了,我想这个价格可以有更多的选择,虽然我不知道它是不是更好的,但是去鉴赏各种各样的美,它是不分古今中外的。去拓展收藏的边界,对于探求心比较强的藏家来讲,是一件非常刺激的事情。
我想不论是“泛亚洲化”的艺术市场,还是东西南北的艺术作品,最终都将会融合在一起。其结果就是大家会有更多的机会选择好的和性价比高的艺术作品,而不再是赶风潮,它跟时尚界毕竟是两回事。市场永远都会有被低估的艺术作品,这是正常现象,我想接下来的市场会发生一些变化的。
贾蔼力《弃之荒野》 290 x 400cm 布面油画 2007 估价:700-900万港元
贾蔼力《弃之荒野》 290 x 400cm 布面油画 2007 估价:700-900万港元
贾蔼力《弃之荒野》 290 x 400cm 布面油画 2007 估价:700-900万港元
贾蔼力《弃之荒野》 290 x 400cm 布面油画 2007 估价:700-900万港元
胡湖:只要有足够的耐心,内地拍卖行也会迎来自己的黄金时代
“姐夫拍”创始人 胡湖
“姐夫拍”创始人 胡湖
胡湖:内地拍卖行与香港拍卖行在选件上的区别,不是有意,而是被动的选择。拍卖公司都希望拿到大件,也都希望征集到多元化的拍品来对抗风险。但无论北京还是上海,目前都不具备香港作为一个国际自由港在金融、税收、仓储等配套服务上的优势。但香港收割的是整个亚洲和相关的西方市场在过去几十年里艺术资源的积累,而相比之下内地在油画及当代艺术板块的积累还没有充足到可以支撑和香港一样体量和丰富性的二级市场,但内地的优势是有未来,好的艺术家和好的藏家都在成长,只要有足够的耐心,内地拍卖行也会迎来自己的黄金时代。
刘韡《天安门》(三联) 250 x 180cm x 3 布面油彩 2009-2010 估价:550至800万港元
刘韡《天安门》(三联) 250 x 180cm x 3 布面油彩 2009-2010 估价:550至800万港元
华雨舟:完整地建立自己的客户体系才是目前国内机构要解决的大问题
收藏家及市场专家 华雨舟
收藏家及市场专家 华雨舟
华雨舟:在嘉德拍卖之前,大家着实为这次拍卖捏了一把汗,因为2015的下半年真的有点冷。股票的暴落,人民币汇率的波动,还有所谓的“去中国化”,无形中把焦点集中在11月开拍的中国嘉德。本期的嘉德拍卖还真有点野蛮,除新开设了夜场之外,各个专场的作品非常的完整,要在平时也只能算得上是上乘,而在眼下的市场情况下确实需要勇气和信心。拍卖结果几近完美!俨然没有寒冬的感觉,仿佛为接下来的各路秋拍带了个好头。正因有如此強劲的走势,才引入了今天的话题。咱们国内的公司能力强还是老外的公司能力强?谁更能吸引藏家?说实在的,比起那些毫无头绪的拍卖公司,嘉德确实是一马领先,踏实稳健的作风为其赢得了很多忠实的粉丝,但是亮丽的成绩单后面是否存在隐患,如果那几个大藏家由于各种原因没赶上本次拍卖,那么现场又是怎样一番景象?下一季拍卖是否还能征集到如此完整的作品……我认为持续的稳定性及带有侵略性和指导性的拍卖或许是嘉德当务之急!  
如此看来,“泛亚州”、“去中国化”的问题并不是我们要讨论的问题,完整地建立自己的客户体系才是目前国内机构要解决的大问题。佳士得作为一个国际公司,开发培养亚太地区的市场一直是他们的目标,他们根本不需要与国内公司竞争,更多地亚太巿场在等待开发,西亚、印度、印尼等。而嘉德在未完全掌控其指导性的拍卖前也无需在乎“泛亚州”、“去中国化”问题,因为他们面对的是各自的客户!
今井俊满《融化的太陽》160.5 x 129cm 布面油彩 碎石 1963 估价:350至550万港元
今井俊满《融化的太陽》160.5 x 129cm 布面油彩 碎石 1963 估价:350至550万港元
李苏桥:“去中国化”和“中国化”其实都是商业模式,它不会是唯一的也不会是长久的
​收藏家兼资深市场专家 李苏桥
​收藏家兼资深市场专家 李苏桥
李苏桥:所谓香港佳士得和苏富比的当代艺术夜场和日场中拍品的“去中国化”现象其实本身不值得进行文化或艺术本身的讨论,拍卖行也不是非盈利机构,“去中国化”一定是中国的当代艺术市场发展不符合他们的利益最大化要求,简单讲就是他们认为今天中国当代艺术市场不好,或者今天市场还不错但他们短期看空中国当代艺术市场;佳士得也好苏富比也好与中国人民没什么深仇大恨,更是不会和人民币过不去的。
国内嘉德和保利的夜场拍品的“中国化”也没有必要去寻找什么深层精神理由,拍卖行式的艺术史梳理与艺术发现,无论多么强调中国化也不具备什么学术意义,顶多就是对客户的增值服务。假以时日,如果国内买家的需求日益扩大,也许国内的拍卖行也会“去中国化”首先进行西方印象派的首个夜场拍卖。
从商业的角度看,不管佳士得、苏富比、保利还是嘉德,我觉得他们在香港的业务服务亚洲,在国内的业务服务中国大陆,是我们早晚要看到的和必须习惯的,“去中国化”和“中国化”其实都是商业模式,它不会是唯一的也不会是长久的。
岳敏君《正午阳光》182 x 250cm 布面油彩 1993 估价:900至1200万港元
岳敏君《正午阳光》182 x 250cm 布面油彩 1993 估价:900至1200万港元
曾梵志《肖像》220 x 150.8cm 布面油彩 2006 估价:500至700万港元
曾梵志《肖像》220 x 150.8cm 布面油彩 2006 估价:500至700万港元
伍劲:今后拍卖的主流依然会以中国当代艺术过去三十年及今后十年的发展为主流
资深艺术市场专家 伍劲
资深艺术市场专家 伍劲
伍劲:这几天我都有集中的看今秋各大拍卖公司寄来的图录,说实话我还是有些困惑的。整体看下来,我对香港佳士得整体选件能力是表示认可的,它也体现了一家资深拍卖行基本的素质及控制力。
但是,在佳士得近几年极力的提倡“泛亚洲化”的概念下,我们站在北京的立场来看这个思路,是否正确我依然持保留意见。即便是作为一个常年投入在艺术市场中的工作人士,我还是很难了解佳士得所挑选的日韩及东南亚艺术大家们的背景及作品所表达的内容,我们对他们还是缺乏了解的过程。
我认为艺术品很难离开它的传播背景来谈它的价值,如果只谈画面的语言及创作,是很难取得好的成绩。当然并不排除一些勤奋的收藏家亲力亲为的去理解日本的“物派”、韩国的“具体派”等等,但是我觉得这样的工作不应该交由个人去完成,它应该在上拍之前就做好。所以我有点担心这一波“日韩风”可以刮多久?也许等这一波热点过去了又会有新的内容出现。
在刚过去的嘉德秋拍中,我们看到它们做出了截然不同的选择,甚至有媒体表示此次嘉德是打着“中国情愫”这张牌。从最终的结果来看,不少过千万级别的作品都得到了收藏家们的积极呼应,这种现象似乎又让人重拾了对大家对中国当代艺术的信心。当然这个价格形成是有原因的,以赵半狄为例,激烈竞价背后的参与竞拍者们都是拥有十余年的收藏经历,这件作品与他们过去二十年的生活背景不无关系。还有丁方90年代中期的作品,它的重要性是呈现了中国当代艺术从启蒙走向开放的背景,它同样引起了博物馆级别收藏家的重视。市场对他们的重视都绕不开中国过去二、三十年的历史及艺术生长的环境,这是历史所赋予的价格。
从长远来看,中国毫无疑问是亚洲最大的经济体。那么,中国当代艺术也将会代表亚洲成为与西方对话的主体。我认为今天佳士得的“泛亚洲化”概念只是眼前的权宜之计,今后拍卖的主流依然会以中国当代艺术过去三十年及今后十年的发展为主流。
奈良美智《Sleepless Night (in the White Room)》120 x 110cm 布面丙烯 1999 估价:1000至1500万港元
奈良美智《Sleepless Night (in the White Room)》120 x 110cm 布面丙烯 1999 估价:1000至1500万港元

订阅hi邮件

订阅hi邮件

恭喜您,已经成功订阅!
HIART将定期发送最新咨询至您的邮箱,感谢您对我们的支持!

关于Hi艺术

《Hi艺术》创刊于2006年9月,拥有全球前沿的艺术信息、专业的市场分析、深入的人物采访内容,日常以十多个专业的栏目为架构,内容丰富而富有层次,全面而条理清晰,是极具可读性的当代艺术媒体平台。

《Hi艺术》的内容在坚持可读性基础之上强调原创性,每次都坚持为读者提供权威性的实用数据信息,并在年末总结当代艺术的年度发展概况,产生 “指标艺术家”、“指标拍卖行”和 “指标画廊”。该系列历经锤炼与市场检验,正逐渐成为当代艺术投资的首选参考媒体。

今天的《Hi艺术》已日渐成为业内的头部媒体,在时间的累积、新老客户的实用建议以及自身经验的不断增长下,《Hi艺术》无论是内容还是版式都在不断完善中,追求进步的脚步也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联系我们:

邮箱
编辑部:
info@hiart.cn
展讯邮箱:
zhanxun@126.com
招聘邮箱:
zhaopin@hiart.cn
电话
编辑部:
010-59756811
广告部:
010-59756811

关于Hi艺术

《Hi艺术》杂志创刊于2006年9月, 是一本聚焦于当代艺术的专业杂志,拥有最前沿的艺术咨资讯、最专业的市场分析、最深入的人物采访等,视角多元且富有层次, 善于把握当代艺术市场脉搏,兼具专业性、前瞻性与实用性,在目前中国各种当代艺术杂志中影响力、广告份额、发行量各指标均属于领先地位。

依托《Hi艺术》杂志的品牌优势,我们全方位拓展了新媒体资源,先后推出官方网站hiart.cn和公众微信订阅号(微信号:hiart308309),成为《Hi艺术》在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上布局的重要阵地。

创建于2011年的官方网站hiart.cn定位为《Hi艺术》的网络升级版本,目前也已成为当代艺术资讯网站中最主要的选择之一。《Hi艺术》官方微信公众号注册于2014年,是当代艺术持续发布信息最久、活跃度最高的当代艺术公众号,也是目前行业内信息发布最为及时、关注视角最为多元、热点话题制作最有深度的当代艺术公众号之一,通过近多年来优质内容的持续产出,拥有行业内最为精准高效的业内用户群体。

历载十五磨砺,《Hi艺术》无疑已成为业内顶级媒体。但我们始终密切把握当代艺术的脉搏,一如既往地致力于为艺术人群与顶级收藏家及时提供原创、鲜活、专业的独家当代艺术资讯、市场分析与收藏指南,为受众提供更加精准的资讯服务。《Hi艺术》追求进步的脚步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杂志订阅热线:
010-59756811 (周一至周五10:00-17:00,法定节假日除外)
微信订阅:
微信号:hiartmimi (可享会员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