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蜂巢(北京)看张弓、王伊楚、朱烨的三个奇妙平行世界
2018年7月21日,蜂巢(北京)当代艺术中心三展齐开。张弓的“物种菌”,朱烨的“塔、群岛、舷梯”,和王伊楚的“不在此山中”相互独立地传达着不同样的艺术审美情趣。
张弓作为90年代初就在当代艺术颇有作为的先锋作家,在2000年激流勇退转到动画领域潜心钻研了十年之久。走在一个陌生的领域的康庄大道上制作了五部动画艺术短片,又顺从内心深处的某个声音,绘画作品上几经风格转换,最终他带着少年一样跳脱又怪诞无边的想象力,描绘了一幅幅梦魇一般的画面。A展厅里繁密丰富的画布上满是造型怪诞的动植物,张扬的叙事充满暗黑童话一般的奔放和乖张,能看出宫崎骏的影子,又有蒂姆·波顿的风格。

张弓 《感伤的花园》 布面丙烯 140×172cm×2 2018

张弓 《不会说话的恐龙》 布面丙烯 140×172cm 2016

张弓 《游荡3》 布面丙烯 95×110cm 2017

张弓 《天真的蘑菇》 布面丙烯 110×94cm 2018
B展厅中王伊楚的作品如同展览名字“不在此山中”一样充满禅意。诗意的风景画与几何状硬边色块的冲撞,是对山峦、流水和太湖石的解构,在传统文化中剥离了西方立体主义的体积感。荧光质地的颜料带来的迷幻感使得画面更具流动性,脱离了山水的禁锢,意向更加高远。

王伊楚 《迟疑的线》 纸本综合材料 46.5×45.6cm 2017

王伊楚 《星辰之七》 纸本综合材料 22×44.5cm 2013

王伊楚《素之二 》纸本综合材料 66×33.2cm 2014
另一边C、D、E展厅中朱烨的抽象绘画则是完全迥异的另一种后现代风格。他的初衷在于“感受”而非“言说”,在信息碎片中重构、压缩、整合,用抽象画营造神秘的潘塔纳尔水域、纳利亚、暖层、群岛。师从杨参军,主攻具象绘画,但抽象绘画中的不确定性更使他着迷。画布上表面“杂乱”,实则每一个“DNA”都有它独立的职责,不可或缺。

朱烨 《潘塔纳尔水域》 布面油画 200×300cm 2017

朱烨 《潘塔纳尔水域》 局部

朱烨 《纳利亚》 布面丙烯 200×142cm 2016

朱烨 《环形装饰》 布面丙烯 135×220cm 2016
据悉,三展均将展至8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