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物的旨意,关根伸夫个展登陆宝龙美术馆

作者:舒元 2020年11月5日 资讯展览

去年5月13日,关根伸夫于美国洛杉矶离世。今年9月,原口典之也辞世。这些重要的日本“物派”艺术家纷纷离开,更让我珍重他们为亚洲当代艺术留下的财富,回看这个被写入西方现当代艺术史中唯一的亚洲艺术流派,珍视那些观念的、突破性的、向西方中心主义提出挑战的艺术作品。

是物的旨意,关根伸夫个展登陆宝龙美术馆
“物语:关根伸夫艺术展”展览现场
“物语:关根伸夫艺术展”展览现场

宝龙美术馆4号馆于11月1日举办“物语:关根伸夫艺术展”, 展览非常难得的聚集了艺术家大量手稿、雕塑作品和平面金箔类作品,以此纪念他探究“物”于历史洪流中不断演变的思考,以及人类应如何透过“物”反观自身与时下世界的关联。

是物的旨意,关根伸夫个展登陆宝龙美术馆
“物语:关根伸夫艺术展”开幕式现场
“物语:关根伸夫艺术展”开幕式现场
“物语:关根伸夫艺术展”展览现场
“物语:关根伸夫艺术展”展览现场

物派(Mono-ha)是1968年至1975年以日本为中心的艺术运动代表艺术家有关根伸夫、有原口典之、李禹焕、菅木志雄等。这群艺术家在拥有共同的创作倾向下,松散地形成了一个集团。物派艺术家倾向于呈现石头、土地、树木、纸张、棉花、不锈钢、石蜡等天然与工业的材料的自身状态或相互之间的联系。与先锋派艺术的主流反艺术倾向相反,物派通过将对象缩减至最初形态来重新配置艺术,以一种遵循物质本身性质的原则去还原物质本身。他们关注自己,渴望用一种前卫的方式重新解读东方文化。

关根伸夫《空相—皮肤 101》
关根伸夫《空相—皮肤 101》

在物派的叙事中,宗教担任重要的角色,比如老子的道德经、佛教、日本禅宗等。“物体“不再被简单的定义为材料,而认为物体本身就具有自主性和重要意义。物派艺术家们试图通过直接参与材料的存在、感知和关系中提取出一种艺术表达。

“物语:关根伸夫艺术展”展览现场
“物语:关根伸夫艺术展”展览现场

物派艺术家关根伸夫1942年生于崎玉县,1968年毕业于多摩美术大学油画研究。但他毕业后一在在偏离自己的本专业。26岁,在参加在神户须磨离宫公园举行的“第一届现代雕刻展的时候,关根伸夫偶然间在地上挖了一个洞,在洞的旁边,他用挖出来的泥土按照洞的形状塑成了一个圆柱体,创作出作品《位相—大地》。后来,这件作品成为日本物派的开端和象征。也是当时最具代表性的日本艺术创作之一,对亚洲日后的大地、装置、极简艺术发展有显著深远的影响。

关根伸夫《位相——大地》制作过程
关根伸夫《位相——大地》制作过程
关根伸夫《位相——大地》
关根伸夫《位相——大地》

关根伸夫在他的工作笔记中写道:“世界本来就有着自身的形态,为什么还要进行创造?我所能尽力做到的只是在世界的原本状态中维持这种状态,并鲜明地提示这种状态。”这种“原本的状态”就是物派的中心,他们不同于杜尚现成品的功能性,物派对于物的运用更加纯粹和无意义。在展览中的金箔作品中,我们也得以见得关根伸夫作品中的拓扑学(位相几何学)的理论。探讨物事经过变形却不变质的状况下,其本质在不同角度所呈现的多元观感,以及人与物之间的关系改变。

关根伸夫《光之原》 2900x2200cm 日本纸,18k金箔 1991
关根伸夫《光之原》 2900x2200cm 日本纸,18k金箔 1991
1970年初,关根伸夫留居西欧从事艺术创作并多次举办个人画展。与此同时,他对于艺术的研究与创作也开始转向“环境艺术”的领域。1973年,他返回日本创立了“环境艺术研究所”。 在关根看来,环境艺术强调的是一种空间的动感,它既是社会空间,也是艺术空间,这两者都是与人的活动有关。环境美术的宗旨主要强调的不是完全表现艺术家自我的观念,而是必须要考虑到地域传统、居民生活习惯、文化语境、生态环境和建筑空间之间的关系。
 
1970 年,关根伸夫代表日本参加威尼斯双年展时,创作了户外雕塑《空相》, 把自然形态的岩石放在用不锈钢板制作的长方柱上,高度光洁的不锈钢的柱子像镜子一样反射周围的环境,使柱子看起来虚无缥缈。柱子顶端沉甸甸的巨大岩石,就如飘浮在空中一样。石头是天然的材料,而不锈钢柱是人工的制品,关根伸夫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共融。本次展览呈现了诸多艺术家环境艺术创作的手稿。
关根伸夫《空相》 1970年
关根伸夫《空相》 1970年
关根伸夫《空相》1970年
关根伸夫《空相》1970年

1978年,再次返回欧洲的关根伸夫在丹麦路易斯安那现代艺术博物馆展出具有代表性的作品“空相”系列。在他的作品里,泥土、青铜、花岗岩石等“原本状态”的材料被重新诠释,强调物质本身的纯粹性——“尽可能在真实的世界中提示自然本身的存在”。

关根伸夫《位相——海绵》144×119.8×119.8cm 铁、海绵 1968年(1988年再制作)
关根伸夫《位相——海绵》144×119.8×119.8cm 铁、海绵 1968年(1988年再制作)

本次展览中关于关根伸夫一系列雕塑、平面作品以及记录影片,从不同角度诠释这位艺术大师独特的哲学观点及艺术创作实验,让更多的观众进一步了解亚洲当代艺术的独特内涵和形式。

“物语:关根伸夫艺术展”展览现场
“物语:关根伸夫艺术展”展览现场
关根伸夫 《空相-园》56x55x20cm 青铜 1977 
关根伸夫 《空相-园》56x55x20cm 青铜 1977 
关根伸夫 《水之神殿》 60x84cm 手工纸、铅笔、钢笔、蜡笔、水彩 1990
关根伸夫 《水之神殿》 60x84cm 手工纸、铅笔、钢笔、蜡笔、水彩 1990
关根伸夫 《天空门项目》 90×62cm 紙、丙烯基板 1982
关根伸夫 《天空门项目》 90×62cm 紙、丙烯基板 1982

70年代是各个流派都应运而生、争奇斗艳的时代,比如美国的“大地艺术”、“极简主义”, 意大利掀起的“贫穷艺术”浪潮。但日本艺术家躁动的内心让他们从未受制于西方的观念和态度,他们旨在终结形式表达,超越西方(尤指美国)现代主义艺术内涵,呈现出强烈的自省与回归意识,正是这样的独立探索让他们在西方世界站住脚跟,留有一席之地。

展览将持续到2021年1月10日。

热门关键词

订阅hi邮件

订阅hi邮件

恭喜您,已经成功订阅!
HIART将定期发送最新咨询至您的邮箱,感谢您对我们的支持!

关于Hi艺术

《Hi艺术》创刊于2006年9月,集结全球前沿的艺术信息、拥有专业的市场分析和深入的人物采访内容,日常以十多个专业的栏目为架构,内容丰富而富有层次,全面而条理清晰,是非常具有可读性的当代艺术媒体平台。

《Hi艺术》的内容在坚持可读性基础之上强调原创性,每次都力求为读者提供权威性的实用数据信息,并在年末总结当代艺术的年度发展概况,产生 “指标艺术家”、“指标拍卖行”和 “指标画廊”。该系列历经锤炼与市场检验,正逐渐成为当代艺术投资的首选参考媒体。

今天的《Hi艺术》在时间的累积、新老客户的实用建议以及自身经验的不断增长下,无论是内容还是版式都在不断完善中,追求进步的脚步也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联系我们:

邮箱
编辑部:
info@hiart.cn
展讯邮箱:
zhanxun@126.com
招聘邮箱:
zhaopin@hiart.cn
电话
编辑部:
010-59756811
广告部:
010-59756811

关于Hi艺术

《Hi艺术》创刊于2006年9月,集结全球前沿的艺术信息、拥有专业的市场分析和深入的人物采访内容,日常以十多个专业的栏目为架构,内容丰富而富有层次,全面而条理清晰,是非常具有可读性的当代艺术媒体平台。

《Hi艺术》的内容在坚持可读性基础之上强调原创性,每次都力求为读者提供权威性的实用数据信息,并在年末总结当代艺术的年度发展概况,产生 “指标艺术家”、“指标拍卖行”和 “指标画廊”。该系列历经锤炼与市场检验,正逐渐成为当代艺术投资的首选参考媒体。

今天的《Hi艺术》在时间的累积、新老客户的实用建议以及自身经验的不断增长下,无论是内容还是版式都在不断完善中,追求进步的脚步也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杂志订阅热线:
010-59756811 (周一至周五10:00-17:00,法定节假日除外)
微信订阅:
微信号:hiartmimi (可享会员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