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凯旋画廊带来张丹个展 “生态剧场” 四大章节的反思与救赎

作者:吕晓晨 2020年5月20日 资讯展览
随着疫情造成的影响慢慢好转,艺术圈也开始步入正轨。5月,北京终于迎来了今年的第一个大型艺术活动——画廊周北京2020,798也渐渐恢复了往日的活力。其中,艺·凯旋画廊在5月20日这样一个浪漫的日子里,带来了“生态剧场:张丹个展”。
张丹1973年生于黑龙江大庆,1999年毕业后留校任教,现任鲁美当代艺术系主任、副教授。此次展出的作品均是张丹近两年的新作,他使用了油画、木刻、影像等多元材料和技术摸索生命体的艺术表征,希求探讨生命与本体的外化,及其可能的过程。
艺·凯旋画廊带来张丹个展   “生态剧场” 四大章节的反思与救赎
艺·凯旋画廊带来张丹个展   “生态剧场” 四大章节的反思与救赎
“生态剧场:张丹个展”展览现场
“生态剧场:张丹个展”展览现场
整个“生态剧场”以四幕剧的形式展开,每个展厅一个主题,以生命发展的历程为线索层层递进,共分为:“萌动、惊蛰、乌托邦的回忆、重生”四大板块。入口处的四幅绘画均由大面积的色块、跳跃的色彩和无拘束的笔触勾勒,正是生命“萌动”之时所蕴含的最原始的张力和能量。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蓝》 130×120cm 综合材料 2020
《蓝》 130×120cm 综合材料 2020
《昆虫的世界》 154×124cm 布面油画、综合材料 2019
《昆虫的世界》 154×124cm 布面油画、综合材料 2019
进入“惊蛰”,便会被眼前巨大的木刻吸引:各种蛰伏的生物破土而出,鱼群、鸟群和各类动植物迎来最好的生长时节,一切都迸发出生机勃勃的样子。然而与此相对的一件枯木装置,则如同迟暮中被抽走最后一丝生机一般。毕竟脆弱和流逝也是生命的一部分。
艺·凯旋画廊带来张丹个展   “生态剧场” 四大章节的反思与救赎
《惊蛰》 500×695cm 木刻板 2020
《惊蛰》 500×695cm 木刻板 2020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第三展厅则囊括了多种媒介的创作,如同跨越了多层时空,是名副其实的“乌托邦的记忆”。装置《逝去的记忆》正是以城市为造型,直接点题;另一件展览同名的作品《生态剧场》的视频中,蜗牛、乌龟、螃蟹、青蛙等动物被放在一片白色的人工世界中,它们因不适应而不安地爬行;另一件六屏影像《乌鸦》中则出现了房屋、电线杆、路灯等代表着人类文明的产物,和自然生命层层交织。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乌托邦的记忆I》 160×130cm  综合材料  2010
《乌托邦的记忆I》 160×130cm  综合材料  2010
《乌托邦的记忆II 》 120×90cm  综合材料  2010
《乌托邦的记忆II 》 120×90cm  综合材料  2010
《生态剧场》截帧
《生态剧场》截帧
《乌鸦》展览现场
《乌鸦》展览现场
在展览终章“重生”中,呈现了一组造型近似但颜色不同的《生态链》组画与巨型拼贴画《生命体》。当问及这一篇章的主旨时,张丹表示:“墙上的拼接作品是通过不同元素的叠压、重组呈现一个生命图景。不同生命体隐含其中,是对生命未知世界的隐喻,其背后隐藏着猎杀、逃亡、伪装、繁衍等多幕戏剧。展厅两侧的绘画是抽取墙上的拼贴作品的部分元素,我在进行无意识的重组、绘画,形成一个新的细胞体。不同的细胞体形成一个新的生命链条,完成不同生命的循环。”
 
展览将持续至7月5日。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Hi艺术(以下简写为Hi):这次展览是你近两年的创作,主要的关注点是自然生态。那么此前你的创作经过了哪些阶段?都有哪些关注点?
张丹(以下简写为张):我研究生阶段的研究方向是古典绘画,关注人本身,2003年随着出国学习次数的不断增加,大量新的艺术形式、信息使我对世界产生新的思考。2008年我去挪威奥斯陆大学美术学院交流,在吕大象老师的指导下学习铜版画,同时参加展览,使我对文学语言背后的图景产生兴趣,同时也构建了我当下艺术语言的雏形。之后的作品大部分从版画思维入手进行转换,由于版画的偶然性、秩序性,艺术语言的呈现方式更加直接,使我更多的关注了生命的本身和对未知世界的思考。
《生态链-系列I》 120×123cm 综合材料 2020
《生态链-系列I》 120×123cm 综合材料 2020
《生态链-系列II》 120×123cm 综合材料 2020
《生态链-系列II》 120×123cm 综合材料 2020
《生态链-系列XIII 》 120×110cm 综合材料 2020
《生态链-系列XIII 》 120×110cm 综合材料 2020
Hi:“萌动”“惊蛰”“乌托邦的回忆”“重生”这四个主题是如何确定的?其中的联系是什么?
张:这四部分主题是以四幕剧的形式呈现,由于画廊四个空间错落有致,我想营造四个与生命有关的景观,共同组成一个大的生命体,每个厅是一个自循环的生命体,通过层层递进的关系展开,就像一个互联网编制的多元生命图景:从捕杀到繁衍、从信息传递到能量流动、从自然万物的变化到其背后的数理逻辑、从个体有限认知到对未知世界的探索、从对遗失文明的敬畏到对生命的救赎、从对现实世界的叙述到对微观世界的表达。
Hi:很多作品中有很多书写性的元素。都书写了哪些文本?这些文本和画面图像之间是否有直接关联?
张:我绘画中的书写性主要从日常生活、草书、木版年画中吸取营养。也是对我潜意识深处自留物质(记忆、经验等)无意识的呈现。中国书法中很多的理论都从自然生活中感悟、提取转化成一种象。气韵的流动是对生命存在的一种记录,无意识的书写是人本性的自然流露,我不会写书法,但是张旭的《古诗四帖》对我影响很大,由于其原作在辽博,使我得以经常与其交流,就像与一个老朋友在聊天一样,每次交流其物象都在变化,这种变化生发出我对世界图景的感悟。
张旭《古诗四帖》
张旭《古诗四帖》
艺·凯旋画廊带来张丹个展   “生态剧场” 四大章节的反思与救赎
《萌动》 80×110cm 综合材料 2020
《萌动》 80×110cm 综合材料 2020
Hi:你涉猎的媒介非常多元,是如何定义自己的创作的?
张:我认为艺术创作本身是意识与观念的传播,是对自然与世界的认知与批判。艺术家的关注点从诸如身份、历史、文化、信仰、殖民等入手,并结合个体经验构建艺术家独特的价值结构和生态景观。不同媒介只是对观念不同切片的传递与表达。艺术作品本身是艺术家观念的衍生、传播和变异的综合体,就像昆虫携带植物的种子飞到不同地方播种,并在未知世界生长变种一样,每个艺术家都是努力在传统与当下艺术语言交织中找到自己艺术语言呈现的宿主。此次画廊周正是艺术家运用不同媒介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构建的一个艺术生命体。
Hi:你的创作包含了对人类与生态的反思。那么这次爆发的疫情是否对你的创作产生了影响?你都有哪些新的思考?
张:世界万物从细菌到动植物、人类都存在着某种潜在的联系,我们的朋友圈、社区、金融系统、区块链等,都自循环形成各自的生态系统。万物相生相克、循环往复。这次疫情的出现也是病毒变异的传播,其宿主从动物到人类,对人类来说是一种未知生物的入侵同时也是地球这个小的细胞体内部的对抗。疫情反映了人类认知世界的有限性,前几天有则新闻,马斯克通过脑机接口植入芯片,并在老鼠身上移植成功,这种技术将来会实现意念控制、记忆移植、灵魂转移等,这将极大拓展人类的认知领域,到那时人类可能会从其它角度认知病毒。病毒是一种跨界扩张,它们使用各种手段传播、吸附、侵食、共生、变异等侵入人体与人类共同演绎了一出无法预知的戏剧。
《昆虫的文字》 60×110cm 综合材料 2019
《昆虫的文字》 60×110cm 综合材料 2019

热门关键词

订阅hi邮件

订阅hi邮件

恭喜您,已经成功订阅!
HIART将定期发送最新咨询至您的邮箱,感谢您对我们的支持!

关于Hi艺术

《Hi艺术》创刊于2006年9月,集结全球前沿的艺术信息、拥有专业的市场分析和深入的人物采访内容,日常以十多个专业的栏目为架构,内容丰富而富有层次,全面而条理清晰,是非常具有可读性的当代艺术媒体平台。

《Hi艺术》的内容在坚持可读性基础之上强调原创性,每次都力求为读者提供权威性的实用数据信息,并在年末总结当代艺术的年度发展概况,产生 “指标艺术家”、“指标拍卖行”和 “指标画廊”。该系列历经锤炼与市场检验,正逐渐成为当代艺术投资的首选参考媒体。

今天的《Hi艺术》在时间的累积、新老客户的实用建议以及自身经验的不断增长下,无论是内容还是版式都在不断完善中,追求进步的脚步也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联系我们:

邮箱
编辑部:
info@hiart.cn
展讯邮箱:
zhanxun@126.com
招聘邮箱:
zhaopin@hiart.cn
电话
编辑部:
010-59756811
广告部:
010-59756811

关于Hi艺术

《Hi艺术》创刊于2006年9月,集结全球前沿的艺术信息、拥有专业的市场分析和深入的人物采访内容,日常以十多个专业的栏目为架构,内容丰富而富有层次,全面而条理清晰,是非常具有可读性的当代艺术媒体平台。

《Hi艺术》的内容在坚持可读性基础之上强调原创性,每次都力求为读者提供权威性的实用数据信息,并在年末总结当代艺术的年度发展概况,产生 “指标艺术家”、“指标拍卖行”和 “指标画廊”。该系列历经锤炼与市场检验,正逐渐成为当代艺术投资的首选参考媒体。

今天的《Hi艺术》在时间的累积、新老客户的实用建议以及自身经验的不断增长下,无论是内容还是版式都在不断完善中,追求进步的脚步也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杂志订阅热线:
010-59756811 (周一至周五10:00-17:00,法定节假日除外)
微信订阅:
微信号:hiartmimi (可享会员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