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氛围感私人领地?蓝骑士上海艺术空间带你研究




威利·希伯 Willi Siber(德国,1949 年生)以实验性创作著称,擅以木质材料、 钢与环氧树脂,探索物质可塑性之美学,而色彩的覆盖更玩味其简练风格的表现。 他的精神感官陶冶於丰富的表现形态中,并将浪漫主义带出的丰沛想像倾注於自 身的艺术创作,作品不仅承袭巴洛克艺术的流动性、戏剧性和华丽的视觉效果, 更由当代的视角为传统的雕塑、绘画带入极大的转变。

强纳森·保罗(Jonathan Paul),化名 Desire Obtain Cherish(美国,1975 年 生)混合了街头艺术、普普艺术与挪用的创作手法,他利用讽刺性的商业符号企 图驱动社会议题的讨论。其棒棒糖及药丸系列作品,对过度消费及名牌崇拜等进 行深入讨论,以黑色幽默方式挑战观看者的价值。他的装置作品利用巨大现成物 或放大扭曲物体的装置,以直接有力的情感来传达出深刻意念。


Bluerider Art 蓝骑士艺术空间执行长王薇薇(Elsa Wang)表示,“在上海和台北 同时推出艺术生活特展,是希望透过艺术开创更多空间中的美好,反思艺术品在 生活与空间中的角色。艺术品对设计师、业主、空间而言是否只是装饰一环?抑 或一个收藏者与创作者之间的私密对话?如何透过当代艺术作品反映个人叙事 与自我独特魅力,寻求更高的生活境界,藉由空间、人、心灵呼吸的生活场域动 线,交织成凌驾于物质堆砌之上的纯粹?”
上海空间特展开展同时,Bluerider ART 艺术生活特展系列还包括与瑞安集团上 海翠湖新天地合作推出的「水月纸境」特展、BlueriderART 台北·仁爱「Mental Space 精神空间」群展。前者探索“纸”与“灯光”这两种日常生活中极为熟悉的媒 材,展示两位艺术家安格拉·格拉札(Angela Glajcar)与汉斯·卡特(Hans Kotter) 前卫精彩作品。通过纸与光的关系讨论并寻找内心的自省,在物我之间探索艺术、 生活的更多可能,让空间焕发出新的生命力,跳脱出传统思维,产生崭新视角。 「Mental Space 精神空间」群展从艺术品色彩、形状、媒材传达出的精神内涵 角度切入,其作品从实际物体的有限性,至散发出冥想氛围形成一个偌大的精神 空间,观者从色彩、形状、媒材各个特色亲近感知艺术品。艺术家布莱恩·伊达 (Bryan Ida)以奔放洋溢色彩堆栈起三维的视界,弭平空间界线。荷兰雕塑家雷 诺·奥德霍恩(Reinoud Oudshoorn)主张「雕塑应创造比作品本身更大的空间」, 「消失点」是每件作品的开端,尽情延伸空间表述的可能,由线延展成面,再由 面砌出实际空间、想象空间乃至精神空间的存在。安妮特·辛斯迈斯特(Annett Zinsmeister)则以建筑图像以墙纸装置的形式表现,将外部空间翻转为内部空间, 也颠覆对于空间的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