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岁,桂茜榕个展“瞳距”:用双重视察视角创作
18岁的桂茜榕,既是学生,也是艺术家。身份给予她双重的视角进行艺术创作,也让她比同龄人有着更加立体的自我认知和世界观,不管是来自学校和家庭的生活经验和精神体验,还是对现实世界和社会现象的敏锐洞察,都能成为她的灵感来源。如同我们的左眼和右眼,看似相同,但正因为有微妙差别的双重观察路径才能“立体”的看事物。这也是本次个展的主题“瞳距”命名的由来,2023年5月20日在尚尊画廊开幕。

艺术家桂茜榕
与本次展览同名的作品《瞳距》是艺术家邀请了一个朋友来作为偷窥者监视她一天的生活并记录下来。朋友将艺术家的行程详细记录在日记本的第一页,下面的纸留下了笔记的凹痕。随后使用铅笔将这个凹痕拓印出来,用一种隐晦的方式向观众展示了一天中所有的秘密。

《瞳距》30×40cm 纸上铅笔 2021
由此,她延展了“瞳距”概念。“瞳距”是指两只眼睛瞳孔中心之间的距离——我们的双眼只隔着鼻梁,却无法相见。观看者与被观看者之间同样距离很近,可能只是隔着一个屏幕、一扇窗、甚至是面对面的距离。素描画面中无处不在的眼球象征着人们无所遁形的监视。

《瞳距》系列作品
在系列作品《复制粘贴》中,艺术家通过三组作品展示了对社会的思考——城市中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无意识地复制钻贴彼此的生活。办公楼里的员工穿着相似的制服、吃着相似的食物,在在相似的办公室里度过他们的一天 我们每个人好像都成为了庞大而精密 密的社 会机器中微小的零件,就像异化论(Marx’s Theory of Alienatic on)所提出的,“人们对人性的疏远是生活在阶层分化的社会中的结果

《复制粘贴》尺寸可变 行为 2022
在这件行为作品中艺术家试图模仿一盏路灯,用持续的静态动作照亮街道,代价则是失去我作为人的动态特征。

《复制粘贴》100×80cm 布面丙烯 2022
这幅作品中,三个地铁上的上班族身着西装,头变成了齿轮,用自己的身体维持着社会的机械性运转。齿轮不停地运转,直到磨损,然后被更崭新的齿轮所替代。

《复制粘贴》尺寸可变 档案袋上数码打印 2022
艺术家在浏览到关于“过劳死”的新闻后以此为灵感,在档案袋上印刷的一组摄影作品,展示了一位员工从坐在电脑前工作,到精疲力尽地趴在办公桌上,再到最后头部像游戏中“穿模”一样穿过了电脑屏幕。

“瞳距”展览现场
艺术家在一个废弃的保温瓶工厂中偶然发现了一张工人的合影,记录了这座工厂曾经的繁华与喧嚣。多年之后的今天,新产品和设备已经取代了保温瓶和工人,工厂里布满了蛛丝和尘土。然而许多保温瓶的内胆依旧整齐地码在流水线上,仿佛时间停留在了它们被生产出来的那天 。这一切都成为了工业遗迹。


《被遗忘的机器》30×40cm(上)40×50cm(下)布面油画 2022
于是便有了作品《被遗忘的机器》,在这件作品中,工人的合影被再次描绘,不同的是,他们在画中只留下了背影。这组作品完成后被带回了工厂废墟中展示,与那些同样被遗弃的保温瓶摆放在一起。

《被遗忘的机器》在废旧工厂

《被遗忘的机器》在废旧工厂
艺术家从不同的角度拍摄了自己的肖像,并将它们印在了一块长达 12 米的布料上。艺术家将这件作品放置在一座办公楼的自动扶梯上,形成了一个无止境的循环:布料不停地向下滑落,却又不断地被自动扶梯向上托回,就像是神话中的西西弗斯永无止境地推着巨石一般……

桂茜榕的创作手段灵活且丰富:绘画、装置、影像、雕塑、行为,多种媒介和形式相得益彰,她的作品让我们看到一个出生于新世纪的年轻人对自身的冷静认知和对社会的理智反馈,看到她观察这个世界的方式,以及我们观察这个世界的方式。





“瞳距”展览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