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丁美洲的夏日很清新 来常青过一个异域的夏天
常青画廊一直致力于在不同的艺术、文化和地域之间创造新的对话与交流。正是秉持着这样的理念,三位创始人马里奥、洛伦佐和莫瑞希欧选择在 2004 年来到北京开辟新的空间。此后,常青画廊又迅速将触角探向不为世人所熟知的拉丁美洲艺术生态圈,作为拉美艺术的开拓者,常青与该地区的艺术家建立了亲密而深厚的友谊。



“拉丁美洲:夏日绘画展”展览现场(摄影:董林)
这个夏天,北京常青画廊通过“绘画”这一超越时间、边界和文化的艺术形式,为大家呈现一场来自拉丁美洲五位艺术家的群展。这是五位艺术家首次在中国集体亮相。他们分别是胡安·阿劳约、亚历杭德罗·坎平斯、尤安·卡波特、乔治·马基和何塞·雅克。他们虽然都生长在拉美这片土地上,却有着截然不同的背景。他们致力于不同的艺术形式, 而绘画实践是他们艺术创作的交汇点。

亚历杭德罗·坎平斯 《彩虹》 350×200cm 布面油画 2017

亚历杭德罗·坎平斯 《催眠师》来自沉睡系列 400×400cm 布上瓷漆 2018

亚历杭德罗·坎平斯 《福图纳》 319×480cm 布上瓷漆 2020
走进展厅,浓浓的拉美风格扑面而来。所有的绘画作品最大的感觉就是尺幅巨大,可能是因为拉丁美洲的房租便宜,艺术家可以拥有更大的工作室,而更有可能是拉丁美洲本身是一个奔放的文化区,颜色鲜艳,但是又有一种东方的写意之感。本次展览中,五位拉美当代艺术家将站在中国传统写意的角度展开思索,让这种内在精神与其所熟悉的创作方式碰撞出新的可能性。

何塞·雅克 《钒钾铀矿》 280×240cm 布面丙烯、瓷漆 2018

何塞·雅克 《青岩矿》 240×310cm 布面丙烯、瓷漆 2019
彼得·盖伊在他对现代主义艺术的著名论述中提出在二战之后,欧美的现代主义已经走到了一个死胡同里面。现代主义本身需要承认艺术本身至高无上的价值,但是在二战之后,当战争参与的双方都面临深深的道德责难之后,艺术又怎么能超脱道德去追求自己的价值呢?盖伊则认为,现代主义艺术并不会真正成为历史,而是会在第三世界国家继续发扬光大。

胡安·阿劳约 《伦勃朗51岁时的肖像》 30×21cm 布面油画 2020
事实确实正如盖伊所说。现代主义的精神在拉丁美洲被继承下来,与当地文化发生深度的融合。马尔克斯、聂鲁达、博尔赫斯……在文学上,拉丁美洲创造了现代文学的一个又一个奇迹。

乔治·马基 《封面06》 195×130cm 布面油画 2013
常青画廊的“拉丁美洲:夏日绘画展“则在艺术这一层面补足了我们对拉丁美洲的认识。在这里你能看到很当代的抽象绘画——它们似乎与欧美没有区别,但是细细观赏,又能从中看出拉美独有的热情洋溢。

乔治·马基 《大门》(摄影:董林)
同时,靠海的艺术家也在通过艺术的方式来反思社会的问题。尤安·卡波特用鱼钩做了一面黑色的海,人与自然之间,到底出现了怎样的问题?

尤安·卡波特 《岛(越界)》 134×172cm 油菜、鱼钩、亚麻胶合板 2020

《岛(越界)》(局部)
对于其他第三世界国家的艺术家来说,如何在现当代艺术的基础上,努力找到自己本民族的特色,是一直需要思考的问题。不论好或坏,拉丁美洲的艺术也能为我们提供一个清晰的案例。

“拉丁美洲:夏日绘画展”展览现场
此次展览将持续到10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