势象空间新年首展,向“新”而行

作者:刘霞 2019年1月3日 资讯展览
2019年1月2日,新年伊始,势象空间有着开启新年新篇章寓意的首展“向新而行——中国现代新绘画作品展”开幕。展览展出了包括张光宇、吴大羽、张正宇、沙耆、祝大年、张仃、宗其香、古元、吴冠中、李斛、罗尔纯、妥木斯、陈钧德、赵大钧等14位中国第一、二代以及第三代油画艺术家的作品50余件。
势象空间“向新而行——中国现代新绘画作品展”现场
势象空间“向新而行——中国现代新绘画作品展”现场
“向新而行”,整个展览立意于“新”,而这个“新”至少包含了三层意思。第一层即为展览面貌以及品质上的新突破,在2019首展中,势象空间的展览团队“精挑细选”并“精心陈设”。精选了14位极具代表性的艺术家,并在艺术家作品中甄选了展出的这些极具代表性的作品。
右一势象空间创始人李大钧,右二中俄健康理事会主席、原解放军艺术学院副院长梁玉师,右三香港卫视中文台副台长林凤安
右一势象空间创始人李大钧,右二中俄健康理事会主席、原解放军艺术学院副院长梁玉师,右三香港卫视中文台副台长林凤安
艺术家张光宇之子张临春(中)本次展览策展人冯宇
艺术家张光宇之子张临春(中)本次展览策展人冯宇
艺术家古元之女古安村
艺术家古元之女古安村
展览现场以全新的视觉方式做了展陈布置。首先打破以往势象空间的展览惯例,将东展厅设为展线起点,由东展厅—主展厅—西展厅再到二层展厅,最后回到起点,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闭合展线。其次展厅空间做了大面积色块处理,屋顶的黑色压低了空间的视觉效果,同整个空间的“怒海潮”色背景墙将观众的视线能聚焦于作品,14位参展艺术家的作品展示给予清晰区域划分,每位艺术家的展线由作品和文字两部分构成,其中文字“艺术观点”阐述了艺术家的精髓思想的同时也同艺术家作品一起饱满了艺术家个体形象。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向新而行”的第二个“新”则在于势象空间及其负责人李大钧对“中国现代新绘画”一直以来的推崇及学术梳理。本次展览也是势象空间在2017年“光华之路——中国现代艺术展”之后,再一次对“中国现代新绘画”群像的一次梳理式展示。而“中国现代新绘画”则是李大钧对中国二十世纪早期绘画艺术及风格的一种学术概括,在他看来:“中国现代新绘画是1919年新文化运动以来二十世纪现代艺术的一个主流画派,又称现代主义绘画。”“二十世纪以来,中国艺术面对中国画现代化和油画民族化的进程,以创造时代艺术为使命,涌现了一大批杰出的艺术大师和重要艺术家。他们许多人既有深厚的传统文化根基,又有着留学海外的开眼看世界的经历,他们普遍是爱国知识分子,有着独立自由的精神追求,致力于弘扬传统文化和中西融合。他们的代表性艺术家,分别在新中国画、油画、雕塑等领域取得了杰出的成就,树立了中国现代主义艺术的学术系统。”
吴大羽作品展览现场
吴大羽作品展览现场
吴大羽《无题100》53.7X37.2cm 布面油画 约1980年
吴大羽《无题100》53.7X37.2cm 布面油画 约1980年
吴大羽《无题124》35.8cm×35.2cm 布面油彩  约1980年
吴大羽《无题124》35.8cm×35.2cm 布面油彩  约1980年
吴大羽纸本作品拼图
吴大羽纸本作品拼图
李大钧看来“中国现代新绘画” 是一个传承有序的学术系统,从徐悲鸿、张光宇、林风眠、吴大羽、庞薰琹等第一代艺术家,到吴冠中、赵无极、朱德群、古元、沙耆、祝大年、宗其香、李斛、苏天赐等第二代艺术家,再到罗尔纯、妥木斯、陈钧德、赵大钧等第三代艺术家,一直延伸到中国当代艺术的创作中。本次展览也正是在势象空间所收藏艺术品的基础纸上,对中国现代新绘画再一次个案性的回顾。
吴冠中作品展览现场
吴冠中作品展览现场
由势象空间收藏的吴冠中《雨后流泉》45×47cm 布面油画 1978
由势象空间收藏的吴冠中《雨后流泉》45×47cm 布面油画 1978
吴冠中纸本作品
吴冠中纸本作品
此次展览的“三张二吴”——张光宇、张正宇、张仃和吴大羽、吴冠中。“三张”都没有留洋经历,在中国的艺术大舞台将传统文化发扬创新。张光宇、张正宇为同胞兄弟,互有影响和合作。此次展出他们水彩、水墨和白描,仅从绘画一个侧面呈现他们大家风采。吴大羽、吴冠中“二吴”为江苏宜兴同乡,又为师生,先后都留学于法国国立高等美术学院。都在绘画艺术的创中开拓了一篇自己的天地,并影响了后来的大量艺术家。展览展出了吴大羽两幅油画及六幅纸本蜡彩,以及吴冠中创作于1978年的布面油彩,以及1980年、2000年的纸本彩墨,均为势象空间收藏。
李斛作品展览现场
李斛作品展览现场
李斛《草原宝山》37X56.5出门 纸本彩墨 1961
李斛《草原宝山》37X56.5出门 纸本彩墨 1961
李斛《赤卫队长》56.5X39.5cm 纸本彩墨 1959
李斛《赤卫队长》56.5X39.5cm 纸本彩墨 1959
宗其香作品展览现场
宗其香作品展览现场
宗其香《山城之夜》33.5×49.5cm 纸本彩墨 1944年
宗其香《山城之夜》33.5×49.5cm 纸本彩墨 1944年
宗其香《西双版纳》67×88.5cm 纸本彩墨 1962
宗其香《西双版纳》67×88.5cm 纸本彩墨 1962
沙耆作品展览现场
沙耆作品展览现场
沙耆《春郊十七骏马图》84×156cm 布面油画 1990
沙耆《春郊十七骏马图》84×156cm 布面油画 1990
展览的另一脉络为徐悲鸿嫡系弟子—沙耆、宗其香和李斛,他们也是中国新绘画艺术中第二代艺术家的中坚力量。其中沙耆1936年由徐悲鸿推荐,前往比利时皇家美术学院深造,对传统欧洲绘画进行系统的研究和学习。1946年回国后,由于身体原因,未能应徐悲鸿之聘任教北平国立艺专,但也由此保持了自己的独立艺术立场。宗其香和李斛则先后毕业于重庆中央大学艺术系,先后又应徐悲鸿之邀任教于北平国立艺专乃至以后的中央美术学院。宗其香善水彩、水墨,徐悲鸿鼓励其将水墨夜景推陈出新,晚年多居住南方,创作出一批广西、云南风情的作品。展览展出的即是云南特色风情和夜景山水。李斛是一位在中国画技法上有着开创性成就的艺术家,他坚持用中国画的笔墨进行西洋画的写生,在素描和人物画方面造诣极深,也创作了大量别开生面的夜景山水画。展览展出他两幅人物画和草原宝山夜景,从中可窥一斑。
张光宇作品展览现场
张光宇作品展览现场
张光宇《瓶花》29.5×25cm 纸本水彩 1938
张光宇《瓶花》29.5×25cm 纸本水彩 1938
张光宇1920年代用白描创作的上海滩女子风尚小像
张光宇1920年代用白描创作的上海滩女子风尚小像
张正宇作品展览现场
张正宇作品展览现场
张正宇《猫》33.5X33.5cm 纸本彩墨
张正宇《猫》33.5X33.5cm 纸本彩墨
张仃作品展览现场
张仃作品展览现场
张仃《小放牛》 46×33cm 纸本彩墨 1960年代
张仃《小放牛》 46×33cm 纸本彩墨 1960年代
张仃《舞女》67X53cm 纸本彩墨 1960年代
张仃《舞女》67X53cm 纸本彩墨 1960年代
中央美术学院作为中国最早设立的美术学院之一,无论是任教于此或者在此学习,央美都是“中国新绘画艺术”的重要发声地,本次展览中的祝大年、古元、罗尔纯、妥木斯便是中央美术学院代表性艺术家。其中祝大年是中国现代工笔重彩、壁画和现代陶艺的开拓者,他1934年赴日,专攻陶瓷美术,为以后建国瓷的制作奠定坚实基础。古元曾任中央美术学院第四任院长,也是版画、水彩大家,他在1970年为人民大会堂接待厅创作风景画,以改大会堂单一压抑的陈设。此次展出的两幅水彩作品《黄河颂》,便为人民大会堂原作的定稿与备用稿。罗尔纯曾任教中央美术学院,作品色彩浓烈,风格独特。展出的作品《九月》描绘的是他最钟爱的湖南乡土人情。 蒙古艺术家妥木斯于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就读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毕业后返回家乡,一生描绘蒙古风情,展览展出的便是妥木斯极具代表性的草原画作。
古元作品展览现场
古元作品展览现场
古元《黄河颂》(人民大会堂延安厅壁画定稿) 56X100cm  纸本彩墨 1971
古元《黄河颂》(人民大会堂延安厅壁画定稿) 56X100cm  纸本彩墨 1971
古元《给人民甜蜜》 50.5×30.5cm 套色木刻、点染 1979
古元《给人民甜蜜》 50.5×30.5cm 套色木刻、点染 1979
陈钧德作品展览现场
陈钧德作品展览现场
陈钧德《石狮子》77X64cm 布面油画 1981
陈钧德《石狮子》77X64cm 布面油画 1981
祝大年作品展览现场
祝大年作品展览现场
祝大年《兰花风景》63×88cm 工笔重彩 1980年代
祝大年《兰花风景》63×88cm 工笔重彩 1980年代
“向新而行”的第三个“新”,则在于“中国新绘画艺术”所体现出来的“新精神”。“中国新绘画艺术”的发生背景是1919年新文化运动以来,传统和现代、旧和新的分野,新艺术领域也伴随留学生的脚步,在在中西之间、古今之间架起了桥梁。这样的社会背景不禁也能让我们想到处于第二次留学大潮的当下,如何在创作中进一步体现中“新”的精神,或许我们可以在“中国新绘画艺术”的这批艺术家和他们的创作中略有感悟。
罗尔纯作品展览现场
罗尔纯作品展览现场
罗尔纯《九月》163×154cm 布面油画 1996
罗尔纯《九月》163×154cm 布面油画 1996
同时,“中国新绘画艺术”的发生也不局限在北京,上海、广州、杭州都有萌芽和启蒙。此次展出的“二钧”——陈钧德和赵大钧,陈钧德学习于上戏,任教于上戏,其抒情风景是中国画坛上最纯粹的艺术,是最清新的风。展览中陈钧德三幅作品分别作于80年代、90年代和2000年以后,是其整体面貌的一个缩影。赵大钧学习于鲁美,任教于鲁美,他是鲁美甚至整个东北现代艺术的标志性艺术家。北方的重工业城市影响了他,也深深地渗入到他的作品里。他把直线和三角形态的视觉形象有机结合成富有立体主义形态的构图,既有文化的本土性,也有审美的世界性。此次赵大钧作品在一层、二层展厅都有陈设,我们可从他奔放的色彩和笔触中深切感受律动的节奏。
妥木斯作品展出现场
妥木斯作品展出现场
妥木斯《稍息》 80X116cm 布面油画 2006
妥木斯《稍息》 80X116cm 布面油画 2006
赵大钧作品展出现场
赵大钧作品展出现场
赵大钧《作品17》 150X165cm 布面油彩 2017
赵大钧《作品17》 150X165cm 布面油彩 2017
展览将持续至3月15日。
势象空间
势象空间

热门关键词

订阅hi邮件

订阅hi邮件

恭喜您,已经成功订阅!
HIART将定期发送最新咨询至您的邮箱,感谢您对我们的支持!

关于Hi艺术

《Hi艺术》创刊于2006年9月,拥有全球前沿的艺术信息、专业的市场分析、深入的人物采访内容,日常以十多个专业的栏目为架构,内容丰富而富有层次,全面而条理清晰,是极具可读性的当代艺术媒体平台。

《Hi艺术》的内容在坚持可读性基础之上强调原创性,每次都坚持为读者提供权威性的实用数据信息,并在年末总结当代艺术的年度发展概况,产生 “指标艺术家”、“指标拍卖行”和 “指标画廊”。该系列历经锤炼与市场检验,正逐渐成为当代艺术投资的首选参考媒体。

今天的《Hi艺术》已日渐成为业内的头部媒体,在时间的累积、新老客户的实用建议以及自身经验的不断增长下,《Hi艺术》无论是内容还是版式都在不断完善中,追求进步的脚步也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联系我们:

邮箱
编辑部:
info@hiart.cn
展讯邮箱:
zhanxun@126.com
招聘邮箱:
zhaopin@hiart.cn
电话
编辑部:
010-59756811
广告部:
010-59756811

关于Hi艺术

《Hi艺术》杂志创刊于2006年9月, 是一本聚焦于当代艺术的专业杂志,拥有最前沿的艺术咨资讯、最专业的市场分析、最深入的人物采访等,视角多元且富有层次, 善于把握当代艺术市场脉搏,兼具专业性、前瞻性与实用性,在目前中国各种当代艺术杂志中影响力、广告份额、发行量各指标均属于领先地位。

依托《Hi艺术》杂志的品牌优势,我们全方位拓展了新媒体资源,先后推出官方网站hiart.cn和公众微信订阅号(微信号:hiart308309),成为《Hi艺术》在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上布局的重要阵地。

创建于2011年的官方网站hiart.cn定位为《Hi艺术》的网络升级版本,目前也已成为当代艺术资讯网站中最主要的选择之一。《Hi艺术》官方微信公众号注册于2014年,是当代艺术持续发布信息最久、活跃度最高的当代艺术公众号,也是目前行业内信息发布最为及时、关注视角最为多元、热点话题制作最有深度的当代艺术公众号之一,通过近多年来优质内容的持续产出,拥有行业内最为精准高效的业内用户群体。

历载十五磨砺,《Hi艺术》无疑已成为业内顶级媒体。但我们始终密切把握当代艺术的脉搏,一如既往地致力于为艺术人群与顶级收藏家及时提供原创、鲜活、专业的独家当代艺术资讯、市场分析与收藏指南,为受众提供更加精准的资讯服务。《Hi艺术》追求进步的脚步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杂志订阅热线:
010-59756811 (周一至周五10:00-17:00,法定节假日除外)
微信订阅:
微信号:hiartmimi (可享会员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