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位艺术家以蓝色为由,共聚蓝岸画廊5周年庆典
蓝岸画廊在2022年12月10日至2023年2月5日期间推出《蓝色序章:蓝岸画廊五周年特展》,展览标题致敬画廊进入深圳地区的首次展览《蓝色》。2017年,以展览“蓝色”, 蓝岸携中国当代艺术的重要人物和他们的作品呈现此地,播种当代艺术的种子于此处孕育而生;2022年,展览“蓝色序章”启幕,以一份回到原点再次出发的诚挚,作出画廊扎根深圳五年的精神性表达,重申今时学术主张、艺术视点和文化思考。


以多元化风格、媒介与艺术视点,从美学、心理学、社会学、哲学、文化比较等不同创作视野,展览邀请包括约翰•麦克林(John McLean)、谭平、陈文骥、马树青、康海涛、胡里奥•朗多(Julio Rondo)、倪军、冯良鸿、章剑、马丁•韦默尔(Martin Wehmer)、韦佳、鲍蓓、徐红明、吴海洲、沈采、邵巍、杨静、戴丹丹、徐子薇、列思(Lyes Hammadouche)、大卫•莱恩(David Lane)在内的二十一位艺术家参展,考察“蓝色”作为一种可见光谱,基于颜色概念又突破概念限定的艺术可能,呈现艺术实验与实践之于物质及思想本身的超越性。

古典哲学创始人康德(Immanuel Kant,1724—1804)用“物自体”(thing-in-itself)为核心的哲学概念,为人类思维方式带来哥白尼式的转变——人为自然界立法。在康德的观点下,人,作为万物的尺度,在构造现实世界与认识事物的过程中,比事物本身更重要。二百年前的哲学观念与现代物理学支柱之一的量子力学有着异途同归之处:事物的特性与观察者有关。这说明颜色作为一种概念表象,可以被视为对粒子反射与吸收的光粒子运动的反映,并且只适用于人类的认知,作为人类诠释物质世界的基本名称而存在。因此,当“蓝色”作为一种称谓,作出某种特定波长的现象性表达,展览“蓝色序章”则尝试带领观者跳入另外一层更为自由的艺术视域:艺术家以超越表象语义与感官局限性的思维构建与想象之源,为“蓝色”重新命名。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五年前,谭平老师在“蓝色”的展览前言中写道:“我们的展览尽管是在一个小小的画廊中展出,但艺术家对创作本源的实践与拓展,为我们提示出今天当代艺术珍视原创的核心”。如今,我们所身处的环境与背景已经不同往日,在成长与锐变中,蓝岸画廊以坚守维护创造性,以实践回馈初心,衷心期待借由展览“蓝色序章:蓝岸画廊五周年特展”相遇新朋、再识旧友,以同时存在于实体和精神的空间,邀请观众走入一个回顾过去,深入当下,展望未来的心灵契机。
关于蓝岸画廊

蓝岸画廊致力于推广中国及国际当代最有价值和最具潜力艺术家的艺术,通过艺术项目推广、交流、收藏等多元化形式,展开文化艺术性质的相关服务,与公众分享当代文化和艺术收藏体验,为在国内展开有关当代艺术的广泛讨论作出有力推动,全力推动国际当代艺术的发展。

相关展览:蓝色序章:蓝岸画廊五周年特展
展览时间:2022.12.10 - 2023.02.05 AM 10:00 - PM 10:00
展览地点:蓝岸画廊(深圳市南山区欢乐海岸3楼蓝楹坊9号)
艺术家:约翰•麦克林(John McLean)、谭平、陈文骥、马树青、康海涛、胡里奥•朗多(Julio Rondo)、倪军、冯良鸿、章剑、马丁•韦默尔(Martin Wehmer)、韦佳、鲍蓓、徐红明、吴海洲、沈采、邵巍、杨静、戴丹丹、徐子薇、列思(Lyes Hammadouche)、大卫•莱恩(David Lane)
艺术家:约翰•麦克林(John McLean)、谭平、陈文骥、马树青、康海涛、胡里奥•朗多(Julio Rondo)、倪军、冯良鸿、章剑、马丁•韦默尔(Martin Wehmer)、韦佳、鲍蓓、徐红明、吴海洲、沈采、邵巍、杨静、戴丹丹、徐子薇、列思(Lyes Hammadouche)、大卫•莱恩(David La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