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变的陈子丰,以100多件作品诠释“重塑体用”
8月14日,“重塑体用-陈子丰作品展”在北京壹美美术馆开幕。本次展览由吴洪亮担任学术主持、国本学史(日本)担任策展人,展出了陈子丰近几年来最具代表性的作品100多件作品。



展览现场
按照疫情防控条例,本次展览采取云开幕的形式。但从到场嘉宾和观众的面貌来看,展览依然得到了艺术圈的重磅关注。本次展览也得到了ARCH Gallery(拱形画廊)、E9创新工场以及著名导演冯轩的大力支持。

艺术家徐累在开幕式致辞

艺术家陈子丰

策展人国本学史视频连线
陈子丰生于1983年,本科、硕士均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国画学院,后任教于北京林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但他的创作突破材料的藩篱,本次展览涵盖了他纸本水墨、布面综合材料、印刷品综合材料,以及影像、霓虹装置、气球装置等艺术形式的创作,共分“生命体”、“气的形状”、“象的文本”、“体用的虚境”四个版块进行展示。





陈子丰作品
“体”与“用”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对重要范畴,指“本体”和“作用”。“体”即是存在,是最根本的总体、主题、本质、纲领和原理;“用”即是“体”的媒介、外在形式和表达方法。作为本质的“体”是相对稳定的、寂静的,不可见闻的;而体现本质的“用”则是多元的,可被眼耳鼻舌身所能感受认知的。任何形式的“体”皆需要具象形态的“用”以表明、证实自己的存在。体用之辩,贯穿在回望历史的现代语境中,形成一对交流古今、贯通中西的相互映照物,在横向、内外、上下、本末之间展开全新的领悟、诠释、论辩、对话。
在本次展览中,陈子丰以传统水墨画的形态和理论为“体”,以创新性的水彩、丙烯、涂鸦、喷漆、抽象拼贴画等技法,以及霓虹灯条、气球装置、动态影像等媒介为“用”,重塑中国画在现代语境中的个性化、趣味化艺术表达。从怪诞的巨人形象,到缤纷色彩和璀璨宝石,乃至文字传播媒介上的涂鸦和运用声、光、电的装置艺术,都成为了陈子丰对于“气韵生动”和“应物象形”等中国古典水墨绘画艺术理论的具象表达。




开幕现场
展览将持续到9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