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让珠宝不止于美:陈鸣瑀如何在上海开启一场“触知觉”实验?

2025年10月14日 资讯展览
他让珠宝不止于美:陈鸣瑀如何在上海开启一场“触知觉”实验?
他让珠宝不止于美:陈鸣瑀如何在上海开启一场“触知觉”实验?
他让珠宝不止于美:陈鸣瑀如何在上海开启一场“触知觉”实验?
他让珠宝不止于美:陈鸣瑀如何在上海开启一场“触知觉”实验?
Taylor Chyn个展《裂隙,余波和微光》上海展览现场
2025.10.1-2025.10.26,H Gallery、EveryArt
图片由H Gallery提供
Taylor Chyn个展《裂隙,余波和微光》上海展览现场
2025.10.1-2025.10.26,H Gallery、EveryArt
图片由H Gallery提供
 
2025年10月1日,陈鸣瑀(Taylor Chyn)个展「裂隙,余波和微光」于H Gallery上海空间启幕。本次展览由H Gallery与EveryArt联合呈现,陈泊帆策划,延续其杭州首展「肌质、负形和黎明」的策展脉络,集中展示了艺术家近年创作的当代首饰、绘画及装置新作。展览主题从物质性与空间关系的探讨,延伸至时间与记忆的维度,通过跨媒介的创作手法,构建了一个关于断裂与留存、消逝与显现的视觉诗学现场。本次展览将持续至2025年10月26日。
 
他让珠宝不止于美:陈鸣瑀如何在上海开启一场“触知觉”实验?
他让珠宝不止于美:陈鸣瑀如何在上海开启一场“触知觉”实验?
Taylor Chyn个展《裂隙,余波和微光》上海展览现场
2025.10.1-2025.10.26,H Gallery、EveryArt
图片由H Gallery提供
Taylor Chyn个展《裂隙,余波和微光》上海展览现场
2025.10.1-2025.10.26,H Gallery、EveryArt
图片由H Gallery提供


裂隙,余波和微光
2025.10.1-2025.10.26


艺术家:陈鸣瑀 Taylor Chyn
策展人:陈泊帆


主办方:H Gallery、EveryArt
地址:上海·莫干山路50号M50创意园7号楼108室

Taylor Chyn个展《裂隙,余波和微光》上海展览海报
图片由艺术家、H Gallery提供
Taylor Chyn个展《裂隙,余波和微光》上海展览海报
图片由艺术家、H Gallery提供
 
当金属与宝石挣脱装饰的桎梏,便成为艺术家陈鸣瑀叩问生命本质的载体。他以“触知觉”为引线,让材质不再是冰冷的物质,而是彰显社会生活与人类精神的形象载体,每一件作品都成为承载个体经历与精神共振的“私人化空间”。
 
他让珠宝不止于美:陈鸣瑀如何在上海开启一场“触知觉”实验?
他让珠宝不止于美:陈鸣瑀如何在上海开启一场“触知觉”实验?
Taylor Chyn个展《裂隙,余波和微光》上海展览现场
2025.10.1-2025.10.26,H Gallery、EveryArt
图片由H Gallery提供
Taylor Chyn个展《裂隙,余波和微光》上海展览现场
2025.10.1-2025.10.26,H Gallery、EveryArt
图片由H Gallery提供

指尖佩戴的不仅是金属的温度,更是自我与世界对话的痕迹,是欲望、记忆与觉醒在可佩戴的艺术中找到的具象出口。他不盲从既定的美学规训,而是在“不完美”中发掘真实,在偶然里捕捉灵感,甚至将作品的最终意义交由观者共创。这种对边界的打破,并非刻意的反叛,而是对生命多样性的尊重——让珠宝不再是单向定义人类价值的物质符号,而是包容差异、接纳本真的精神象征,呼应着每一个独特灵魂的存在价值。 

在时间与存在的交界,他的作品始终传递着向上的力量。无论是从困境中汲取的重生勇气,还是用艺术修复创伤的温暖行动,亦或是对自我的深刻接纳与尊重。这些珠宝如同一个个“微光”,不陷入价值的争论,只以静默的姿态唤醒人们对内在力量的感知,让每一次佩戴都成为一场与自我、与生命的深层对话。
 
他让珠宝不止于美:陈鸣瑀如何在上海开启一场“触知觉”实验?
他让珠宝不止于美:陈鸣瑀如何在上海开启一场“触知觉”实验?
他让珠宝不止于美:陈鸣瑀如何在上海开启一场“触知觉”实验?
他让珠宝不止于美:陈鸣瑀如何在上海开启一场“触知觉”实验?
Taylor Chyn个展《裂隙,余波和微光》部分展览作品
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Taylor Chyn个展《裂隙,余波和微光》部分展览作品
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艺术对谈
EveryArt x 陈鸣瑀
 

EveryArt:本次展览和您以往的展览有哪些新变化?展览的核心理念是什么?

陈鸣瑀:本次展览更加侧重于情绪化与感性的表达,与以往偏向商业化、缺乏开放性引导主题的展览风格有所不同。在策展理念上,我与策展人交流十分投契,本次展览的核心思想与以往存在较大差异——它围绕“我”这一代号展开,引导我们褪去诸如“艺术家”“二十岁的人”等社会标签,去探索在剥离这些身份之后,“我”的本质究竟是什么,本我与自我又该如何界定。通过这一主题,展览希望将观众汇聚在一起,激发深度思考,共同踏上寻找自我、探索内心的旅程。
 
他让珠宝不止于美:陈鸣瑀如何在上海开启一场“触知觉”实验?
他让珠宝不止于美:陈鸣瑀如何在上海开启一场“触知觉”实验?
Taylor Chyn个展《裂隙,余波和微光》艺术对谈现场
2025.10.1-2025.10.26,H Gallery、EveryArt
图片由H Gallery提供
Taylor Chyn个展《裂隙,余波和微光》艺术对谈现场
2025.10.1-2025.10.26,H Gallery、EveryArt
图片由H Gallery提供

EveryArt:您的创作常以 “触知觉” 串联材质与精神表达,想知道最初是什么契机,让您决定跳出珠宝的装饰属性,转而用它承载对存在、生命的思考的?这份创作初心是如何确立的?

陈鸣瑀:我的创作灵感最初源于徐文丽的装置作品。她打破了珠宝必须是首饰的惯例,将其放大为可供佩戴的巨型装置。这种理念启发了我,但我选择了与之不同的路径:我追求将作品做精做细,通过细腻的肌理与宝石的结合,进行一种含蓄的表达。我希望佩戴者能从中感受到外在的情绪价值与内在的精神内核。这一切始于两三年前我的人生低谷。那时我深陷虚无主义,不断追问“我为何而活”、“存在的意义是什么”。正是这种对生命本质的困惑,催生了我最核心的系列——“本性”。
 
本性系列—Grow In The Dark,钯金银合金(960银)、海蓝宝矿标
L: 31.8mm W: 46.8mm,2025
本性系列—Grow In The Dark,钯金银合金(960银)、海蓝宝矿标
L: 31.8mm W: 46.8mm,2025
本性系列—无题,18K金、钻石、960银
L: 75.8mm W: 34.3mm,2025
本性系列—无题,18K金、钻石、960银
L: 75.8mm W: 34.3mm,2025
本性系列—无题,925银、晶洞、白刚玉
L: 34.6mm W: 23.8mm,2025


系列标语:当草木以茎脉贯通大地,用枝叶书写四季轮回,以形态、纹理、色彩描绘生命华章,叶的茂盛、根的缠绕、芽的萌动,编织着土地的呼吸和脉搏。植物在泥土中生长,盛放时书写篇章,枯萎时雕琢时光。
“本性”系列,于植物中汲取灵感,探寻那蕴藏于万物根基的纯粹之美,那支撑形态、输送养分、孕育新生的茎脉,是能量的通道,是生命的本源。这便是万物生生不息的根基,一种超越表象、永恒存在的纯净力量,源远流长。
“本性”系列以精炼线条铸造植物形象,金属勾勒出自然根茎的原始张力,致敬深扎黑暗仍蓄力的隐忍,新生幼芽以宝石形态点缀其上,凝结破土瞬间的光辉闪烁。枯荣同源,二者交织出最质朴的自然气息。
生之所往,回归根源,方见生命本色。
本性系列—无题,925银、晶洞、白刚玉
L: 34.6mm W: 23.8mm,2025

系列标语:当草木以茎脉贯通大地,用枝叶书写四季轮回,以形态、纹理、色彩描绘生命华章,叶的茂盛、根的缠绕、芽的萌动,编织着土地的呼吸和脉搏。植物在泥土中生长,盛放时书写篇章,枯萎时雕琢时光。
“本性”系列,于植物中汲取灵感,探寻那蕴藏于万物根基的纯粹之美,那支撑形态、输送养分、孕育新生的茎脉,是能量的通道,是生命的本源。这便是万物生生不息的根基,一种超越表象、永恒存在的纯净力量,源远流长。
“本性”系列以精炼线条铸造植物形象,金属勾勒出自然根茎的原始张力,致敬深扎黑暗仍蓄力的隐忍,新生幼芽以宝石形态点缀其上,凝结破土瞬间的光辉闪烁。枯荣同源,二者交织出最质朴的自然气息。
生之所往,回归根源,方见生命本色。

EveryArt:您的创作让金属、宝石既保留自身特质,又承载情绪与哲思,在探索这种平衡的过程中,有没有遇到过材质特性与创作想法冲突的时刻?您是如何化解的?

陈鸣瑀:在创作中,失败和损耗是常有的事。例如在处理钛金属时,氧化过程就难以把控,可能因为电压调节不当或氧化过度,导致最终成色与预期相差甚远。又如制作960银制品时,我前后调试了十多次,材料损耗巨大,最严重的一批甚至全部损毁,只因实物效果始终无法匹配最初的构想。不过,随着技术日渐纯熟,成品保留率已能稳定在85%以上。对于不达标的部分,我也会思考如何通过再设计将其升级为新的作品。当然,要实现百分之百的完美呈现依然很难。正如我的品牌名所寓意,世间没有绝对完美之事。无论是镶嵌还是倒模,过程常会偏离预期,但有时也会带来意想不到的小惊喜。我珍视这份偶然性,并乐于将它们融入后续创作,这也成了工作中格外有趣的一环。
 
他让珠宝不止于美:陈鸣瑀如何在上海开启一场“触知觉”实验?
所欲系列,925银、红绳
L: 39.4mm W: 18.5mm,2025
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所欲系列,925银、红绳
L: 39.4mm W: 18.5mm,2025
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EveryArt:您从传统与历史中汲取创作灵感,并转化为《Dreamy》《所欲》这类当代珠宝时,是如何避开简单化的符号挪用,让传统内涵和现代精神达到共生的?

陈鸣瑀:我的创作方法有其独特的脉络:首先,我很少直接观摩传统珠宝的形制,而是更侧重于欣赏高级珠宝的作品。但我会从传统珠宝中提炼核心概念,例如“去标签化”或“环保”等关键词。随后,我并非全盘沿用,而是通过筛选与排除,有选择地将这些理念元素解构并重新融合,最终形成我的个人创作。
 
他让珠宝不止于美:陈鸣瑀如何在上海开启一场“触知觉”实验?
他让珠宝不止于美:陈鸣瑀如何在上海开启一场“触知觉”实验?
他让珠宝不止于美:陈鸣瑀如何在上海开启一场“触知觉”实验?
Taylor Chyn个展《裂隙,余波和微光》上海展览现场
2025.10.1-2025.10.26,H Gallery、EveryArt
图片由H Gallery提供
Taylor Chyn个展《裂隙,余波和微光》上海展览现场
2025.10.1-2025.10.26,H Gallery、EveryArt
图片由H Gallery提供

EveryArt:您的作品常直面生命中的矛盾与张力:如《Defect》中 “缺陷” 与 “完整” 的辩证。那么“矛盾”与“思考”是否是您创作的核心动力?

陈鸣瑀:作品《defect》的创作,始于我对“未完成状态”的接纳。我逐渐摒弃了对绝对完美的执念,意识到事物可以是破损的、奇特的,世间许多事本就没有唯一的量化标准。这不仅是个人层面的矛盾与思考,更融入了对当代审美的审视——其中夹杂着对人类发展过度追求精确的一种讽刺。当下,产品与人都被数据所度量:精度、残次率;正如教育中每道题都有标准答案,或如蓝色被定义为忧郁。但蓝色又何尝不是天空的颜色?我们不应试图用一个僵化的标准,去定义世间万物的全部。
 
Defect系列—无题,18K玫瑰金、红色祖母绿
L: 24.4mm W: 21.5mm,2025
Defect系列—无题,18K玫瑰金、红色祖母绿
L: 24.4mm W: 21.5mm,2025
Defect系列—无题,960银、Malaiya石榴石、红宝石
L: 24.4mm W: 21.5mm,2025


系列标语:当社会对完美的追逐奉为圭臬,“Defect”系列应运而生。
“Defect”质疑完美主义的虚妄,洞察到人们因身体或心灵的所谓
Defect系列—无题,960银、Malaiya石榴石、红宝石
L: 24.4mm W: 21.5mm,2025

系列标语:当社会对完美的追逐奉为圭臬,“Defect”系列应运而生。
“Defect”质疑完美主义的虚妄,洞察到人们因身体或心灵的所谓"缺陷"陷入迷茫。“Defect”以此为灵感,开启一场与自我和解、拥抱完整的对话,那些被视为生命中的缺陷与不完美,恰恰蕴含着独特的力量。
“Defect”挣脱完美主义的规训,以各异形态捕捉真实之美,金属表面延伸出不规则的扭曲弧线, 突破对称的构图,承载着蓬勃的生命力,曲线是自由的轨迹,斑驳是独特的魅力,金属包裹的异色宝石成为孤独灵魂的补丁。你的与众不同并非孤例,而是无需遮掩的生命印记。
让“Defect”成为接纳之路的信物,当指尖拂过那些刻意保留的起伏,那份真实的“不完美”绝非瑕疵,生命本就赋予每一个灵魂独一无二的意义。接纳“缺陷”使之成为勋章,拥抱差异方能重新定义自我。

EveryArt:您曾提到创作会关注生命中的真实体验与社会议题,这种将个人思考与公共关切融入珠宝设计的方式,是您一开始就明确的方向,还是在某个创作阶段突然意识到的可能性?

陈鸣瑀:我的创作过程是多样且开放的:有时始于一个明确的目标,有时则在过程中捕捉新的灵感。我的工作流通常如此:先获得一个核心灵感并确立主题,然后围绕它展开大量实验。在实验中,我可能会不断优化甚至彻底推翻最初的想法,最终才凝练为那个确定的成品。
 
蚀痕系列—无题,960银、马克西西绿柱石
L: 46.7mm W: 24.1mm,2025


系列标语:当战火熄灭,硝烟散去后的满目疮痍成为大地最沉痛的伤疤。钢筋在氧化中锈蚀,混凝土在风雨里倒塌。
“蚀痕”系列以战后废墟为灵感,将毁灭的具象升华为希望的诗章,运用品牌独有的钯银合金作为叙事载体,把战争的伤痕淬炼为触动人心的艺术作品——每一道刻痕、每一缕微光,都是对战争的反思与对和平的深切期望。
“蚀痕”系列每一件作品都是救赎的宣言,将战争的冰冷记忆,转化为追求和平的温暖行动,这也是该系列的创作初心,将利润的93%精准投入冲突地区的地雷清除、难民救援、社区重建与和平教育事业,以艺术力量修复战争创伤,剩余7%呼应联合国世界和平日“七只白鸽”的象征,作为维系艺术理想与和平信念的种子基金,在废墟之上播种希望。
蚀痕系列—无题,960银、马克西西绿柱石
L: 46.7mm W: 24.1mm,2025

系列标语:当战火熄灭,硝烟散去后的满目疮痍成为大地最沉痛的伤疤。钢筋在氧化中锈蚀,混凝土在风雨里倒塌。
“蚀痕”系列以战后废墟为灵感,将毁灭的具象升华为希望的诗章,运用品牌独有的钯银合金作为叙事载体,把战争的伤痕淬炼为触动人心的艺术作品——每一道刻痕、每一缕微光,都是对战争的反思与对和平的深切期望。
“蚀痕”系列每一件作品都是救赎的宣言,将战争的冰冷记忆,转化为追求和平的温暖行动,这也是该系列的创作初心,将利润的93%精准投入冲突地区的地雷清除、难民救援、社区重建与和平教育事业,以艺术力量修复战争创伤,剩余7%呼应联合国世界和平日“七只白鸽”的象征,作为维系艺术理想与和平信念的种子基金,在废墟之上播种希望。

EveryArt:触觉常是个人化体验,您如何确保不同观者能从作品中共同感知到 “余波”的共振,而非仅停留在私人感受层面?

陈鸣瑀:我并不期望观众仅停留在个人化的感受层面。我相信,那些真正欣赏我作品的人,会从细节、肌理与主题入手,被引导着展开一场更深远的思考:先是关联到社会现象,继而反思周遭环境,最终触及作品内在的精神内核。
 
FORM&ESSENCE系列—无题,960银、祖母绿
大小:L: 26mm W: 60mm,2025


系列标语:以几何的语言为罗盘,驶向美的永恒与创造力的核心。
“FORM & ESSENCE”抛弃一切多余的叙述,以精准切割的三维立体图形作为创作基石,去伪存真,回归万物本源。理性构形,拒绝随性拼贴,以组合、叠加、穿插与留白的结构形式,组件张力十足的平衡感。无畏革新,摒弃繁复具象,挣脱传统珠宝的感性桎梏与奢华修饰,简约亦是最高级的艺术诠释。深度思考,创造出持久美感:清晰、精确、结构分明,宛如凝固的数学公式,彰显着逻辑本身无尽的原理和魅力。
“FORM & ESSENCE”是包豪斯“为现代生活而设计”精神的直接回应。简洁、有力、毫无冗余,完美契合快节奏、重效率、张扬个性的现代都市调性。佩戴作品,彰显鲜明态度,保持清晰思维,崇尚实用功能,追求创新精神,回归本质之美。
“FORM & ESSENCE”不是速朽时尚,而是极具力量和持久性的艺术设计,以几何本体、结构纯粹、材质本真,煅造出永驻于时代审美的设计经典。
FORM&ESSENCE系列—无题,960银、祖母绿
大小:L: 26mm W: 60mm,2025

系列标语:以几何的语言为罗盘,驶向美的永恒与创造力的核心。
“FORM & ESSENCE”抛弃一切多余的叙述,以精准切割的三维立体图形作为创作基石,去伪存真,回归万物本源。理性构形,拒绝随性拼贴,以组合、叠加、穿插与留白的结构形式,组件张力十足的平衡感。无畏革新,摒弃繁复具象,挣脱传统珠宝的感性桎梏与奢华修饰,简约亦是最高级的艺术诠释。深度思考,创造出持久美感:清晰、精确、结构分明,宛如凝固的数学公式,彰显着逻辑本身无尽的原理和魅力。
“FORM & ESSENCE”是包豪斯“为现代生活而设计”精神的直接回应。简洁、有力、毫无冗余,完美契合快节奏、重效率、张扬个性的现代都市调性。佩戴作品,彰显鲜明态度,保持清晰思维,崇尚实用功能,追求创新精神,回归本质之美。
“FORM & ESSENCE”不是速朽时尚,而是极具力量和持久性的艺术设计,以几何本体、结构纯粹、材质本真,煅造出永驻于时代审美的设计经典。
 
EveryArt:在未来创作中,您会如何平衡艺术表达与市场需求?

陈鸣瑀:在创作一件作品时,我通常会进行双线思考:一方面要契合我个人的艺术精神,另一方面也会进行市场调研,了解消费者的偏好与接受度。我的目标是实现一种双赢:让消费者既能购买到心仪的作品,同时也得以收藏一件有价值的艺术品。我始终希望,观者能从我的作品中获得深刻的共鸣。未来,我也将持续朝这个方向努力。
 
 
 
上海展览现场
 
他让珠宝不止于美:陈鸣瑀如何在上海开启一场“触知觉”实验?
他让珠宝不止于美:陈鸣瑀如何在上海开启一场“触知觉”实验?
他让珠宝不止于美:陈鸣瑀如何在上海开启一场“触知觉”实验?
他让珠宝不止于美:陈鸣瑀如何在上海开启一场“触知觉”实验?
Taylor Chyn个展《裂隙,余波和微光》上海展览现场
2025.10.1-2025.10.26,H Gallery、EveryArt
图片由H Gallery提供
Taylor Chyn个展《裂隙,余波和微光》上海展览现场
2025.10.1-2025.10.26,H Gallery、EveryArt
图片由H Gallery提供
 
 
杭州展览现场
 
他让珠宝不止于美:陈鸣瑀如何在上海开启一场“触知觉”实验?
他让珠宝不止于美:陈鸣瑀如何在上海开启一场“触知觉”实验?
他让珠宝不止于美:陈鸣瑀如何在上海开启一场“触知觉”实验?
Taylor Chyn个展《肌质、负形和黎明》杭州展览现场
2025.9.16-2025.9.28,H Gallery、EveryArt
图片由H Gallery提供
Taylor Chyn个展《肌质、负形和黎明》杭州展览现场
2025.9.16-2025.9.28,H Gallery、EveryArt
图片由H Gallery提供
 
 
关于艺术家
 
陈鸣瑀(Taylor Chyn)
陈鸣瑀(Taylor Chyn)

陈鸣瑀(Taylor Chyn)是一位活跃于当代艺术与设计交界领域的珠宝艺术家,专注于通过首饰语言探讨身份、情绪、身体与感知的关系。他的作品融合精密工艺与艺术表达,常以“可佩戴的哲学物件”形式呈现,展现人类在数字时代的情绪波动、欲望结构与共生想象。艺术家担任多个独立品牌的创始人与主理人,包括:Taylorchyn(当代表达珠宝)、Illusionaryland(暗黑叙事首饰)、Jaunatis Jewelry(时尚配饰实验),他将设计视为叙述与感知的交汇点,运用金属、宝石、复合材质与装置语言,构建多重感官与心理交错的空间。艺术家其他身份包括:吉尔德彩色宝石分级评估鉴定师、高级红蓝宝石学家、祖母绿宝石学家、彩色宝石学专家、国家一级工艺美术师、匠色(重庆)珠宝设计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RSA 英国皇家艺术学会会员、法国国际艺术家与设计师协会会员(AIDA)、法中艺术交流协会(ASFEA)会员、中国香港美术家协会会员。
 
展览项目
 
个展:
2023《HOPE》,深圳,中国
2024《存在主义》,佛罗伦萨,意大利
2024《繁絮》,上海,中国
2025《肌质、负形和黎明》,杭州,中国
2025 《裂隙,余波和微光》,上海,中国
 
群展:
2024《后人类主义审美》,巴黎,法国
2024《Rotor》,罗浮宫当代艺术展,巴黎,法国
2024《归墟》,佛罗伦萨国际年度艺术展,佛罗伦萨,意大利
2024《Traveling Images》,MIIT博物馆,都灵,意大利
2024《The Power of Stillness, The Boundaries Between Noise and Sound》,北京,中国
2024 米兰珠宝周·艺术家珠宝展,米兰,意大利
2024 罗马尼亚珠宝周
2024 威尼斯珠宝周平行展,威尼斯,意大利
2024《RENAISSANCE》《Inspirations Beyond Borders》,巴黎,法国
2024《MEDUSA La Gorgone》,MEDUSA Art Prize入选,意大利
2024《亚洲艺术势力展》,意大利
2024《The Masters of Venice》,意大利
2025《艺术家不用简历》,杭州,中国
2025《Living Matter》,慕尼黑珠宝周,德国
2025 佛罗伦萨双年艺术展,佛罗伦萨,意大利
 
奖项与荣誉:
2023 香港人民美术家协会,国际优秀艺术家
2023《Dopamine》《Dream》《Marionette》系列获评优秀奖、新人奖等
2024 France Design Award 金奖,《Dopamine》
2024 American Good Design 金奖,《Dopamine》
2024 American New Concept Design Award:二等奖《Dopamine》,一等奖《Desire I-III》
2024 MUSE Design Awards 银奖,《Dream》
2024 NY Product Design Awards 银奖,《Dream》
2024 London Design Awards 铂金奖,《Mutualistic Symbiosis》
2024 Slivers Award,International Council of Visual Arts,《Mutualistic Symbiosis》
2024 Muse Gold Award,《Mutualistic Symbiosis》
2024 Better Future Sydney Design Award 银奖,《Dream》
2024 法国 DNA 设计奖,荣誉提名
2024 法国达芬奇艺术奖
2024 入选《中国文学艺术界2024年度人物》:中国当代艺术名家、当代实力派艺术家、最具影响力艺术家、最具投资收藏价值艺术家
2025 International Design Awards (IDA) 银奖,《Mutualistic Symbiosis》
2025 意大利 A 设计奖铜奖,《Mutualistic Symbiosis》
2025 法国设计奖,《Mutualistic Symbiosis》
2025 American Good Design 铜奖,《Mutualistic Symbiosis》
 
 
关于策展人
 
陈泊帆
陈泊帆

陈泊帆,中国当代策展人,独立艺术撰稿人。意大利米兰NABA新美术学院视觉艺术与策展学硕士,师从意大利著名策展人 Marco Scotini。陈泊帆的策展逻辑多从社群独特为出发点,探讨新生艺术的可能,并试图在策展与写作的过程中以批判的角度重新梳理国际新兴艺术的发展逻辑,通过展览将其与当代现实进行有机衔接,展现出新兴艺术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共生力量。
 
独立策展项目
 
近期群展:
2025 “晚些,洗去树尖胎痕”当代艺术家三人展,拾院空间,北京;
2024“旷野上的歌诀”当代艺术家群展,H Gallery,上海;
2024 “漩涡之中的幽鸣”当代艺术家群展,百空间,上海;
2024 “静默的词冗”当代艺术家群展,百空间,上海;
2024 “非相在暗房中踱步etc.”当代影像群展,外滩当代·艺术实验室,上海;
2024 “假性边界”当代艺术家群展,EveryArt,西安;
2024 “荧目,阵列的寓言”糜晟豪&罗熹双个展,瑀空间,上海
2024 “互涉文本:中间态的二重身”当代艺术家群展,Fang Space,上海。
 
近期个展:
2025 《裂隙,余波和微光》陈鸣瑀Taylor Chyn个展,H Gallery上海;
2025 “肌质、负形和黎明”陈鸣瑀Taylor Chyn个展,H Gallery杭州;
2025 “LOADING”郭警个展,瑀空间,上海;
2025 “那些印迹似是消散的轨辙 etc.”沚蒙个展,外滩当代·艺术实验室,上海;
2025 “褪落的泪珠是无法升腾的云雾etc.”杨放个展,外滩当代·艺术实验室,上海;
2025 “斡旋于蜃楼大厦间”符茗希个展,可以画廊,合肥;
2025 “一颗芒果的塌缩etc.”崔洋个展,外滩当代·艺术实验室,上海;
2024“乌加特的黄昏”杜月超个展,拾院空间,北京;
2024 “非常欢喜会客厅etc.”杨放个展,外滩当代·艺术实验室,上海;
2024 “幻灭,凝视和哑剧”谢堃个展,叁拾空间,北京;
2024 “太阳坠进没有鳟鱼的海”郭警个展,H Gallery,上海;
2024 “秋深山有骨”赵鹏个展,拾院空间,北京;
2024 “一处无法证实的静默etc.”李佳个展,外滩当代·艺术实验室,上海;
2024 “微观实验室etc.”关子音个展,外滩当代·艺术实验室,上海。
 
参与项目:
曾以研究员身份与意大利现象学家Massimiliano Guareschi共同翻译栗宪庭先生的中国现代艺术史。策划开展线上实验艺术空间“F1at Space”,并作为策展人策划线上实验艺术展览“33 平方米”。2022年作为策展团队一员参与第59届威尼斯双年展中国国家馆“元境”的策划执行工作。
 
 
关于 Taylorchyn
他让珠宝不止于美:陈鸣瑀如何在上海开启一场“触知觉”实验?
Taylorchyn为主理人陈鸣瑀(Taylor Chyn)于2022年成立的同名当代珠宝品牌,运用来自于自然中不同物体的肌理和主理人的蜡雕制作产生独特的碰撞,这种碰撞是基于感性的想法用理性的方式出现,是不完美和完美的结合体。
 
品牌理念:
「脱离过度商业化,专注打造有灵魂的作品」“致力使用肌理展现想法于作品之中,在不确定性和未知性之间建立联系;在感性和理性之间徘徊摇摆时选择两者;在焦虑和期望中摸索着相对平衡;在矛盾和统一之中寻求绝对自由;在繁绕的生活和复杂的环境中踅摸着自身;在多样化的材质和自我理念中觅寻着精神价值;在不完美的作品中诠解作品本质散发之魅力;在茫茫人海中求索唯一。坚持使用独家专利补口技术,结合高品质的960银、金等多样材质,确保每一件作品都是独一无二的。” 
 
 
关于 H Gallery
 
他让珠宝不止于美:陈鸣瑀如何在上海开启一场“触知觉”实验?

H Gallery 是一家成立于上海的当代艺术画廊,以上海莫干山路 M50 创意园与杭州英蓝中心画廊街为双核心,分别坐落于苏州河畔与西湖之畔。H Gallery 不仅作为当代艺术的展示窗口,同时致力于挖掘与推广新锐青年艺术家,将传统与现代兼收并蓄提供多元化的当代及潮流艺术展示实践平台。


关于 EveryArt
他让珠宝不止于美:陈鸣瑀如何在上海开启一场“触知觉”实验?
艺术行业垂直领先的EveryArt艺术全媒体社区,当代艺术聚合发声体。EveryArt是上海昉音艺术旗下「艺术全媒体社区平台」,业务主要包括:艺术媒体传播推广(展览宣发、项目征集、人才招聘)、艺术展览策划、艺术品代理。2021年,EveryArt品牌注册成立于上海,现全网用户35万+,单次全媒体平台宣发推广可触达艺术垂直领域百万曝光。我们秉持“EveryArt for Everyone”的理念,让当代艺术融入每个人的生活。
 

热门关键词

订阅hi邮件

订阅hi邮件

恭喜您,已经成功订阅!
HIART将定期发送最新咨询至您的邮箱,感谢您对我们的支持!

关于Hi艺术

《Hi艺术》创刊于2006年9月,集结全球前沿的艺术信息、拥有专业的市场分析和深入的人物采访内容,日常以十多个专业的栏目为架构,内容丰富而富有层次,全面而条理清晰,是非常具有可读性的当代艺术媒体平台。

《Hi艺术》的内容在坚持可读性基础之上强调原创性,每次都力求为读者提供权威性的实用数据信息,并在年末总结当代艺术的年度发展概况,产生 “指标艺术家”、“指标拍卖行”和 “指标画廊”。该系列历经锤炼与市场检验,正逐渐成为当代艺术投资的首选参考媒体。

今天的《Hi艺术》在时间的累积、新老客户的实用建议以及自身经验的不断增长下,无论是内容还是版式都在不断完善中,追求进步的脚步也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联系我们:

邮箱
编辑部:
info@hiart.cn
展讯邮箱:
zhanxun@126.com
招聘邮箱:
zhaopin@hiart.cn
电话
编辑部:
010-59756811
广告部:
010-59756811

关于Hi艺术

《Hi艺术》创刊于2006年9月,集结全球前沿的艺术信息、拥有专业的市场分析和深入的人物采访内容,日常以十多个专业的栏目为架构,内容丰富而富有层次,全面而条理清晰,是非常具有可读性的当代艺术媒体平台。

《Hi艺术》的内容在坚持可读性基础之上强调原创性,每次都力求为读者提供权威性的实用数据信息,并在年末总结当代艺术的年度发展概况,产生 “指标艺术家”、“指标拍卖行”和 “指标画廊”。该系列历经锤炼与市场检验,正逐渐成为当代艺术投资的首选参考媒体。

今天的《Hi艺术》在时间的累积、新老客户的实用建议以及自身经验的不断增长下,无论是内容还是版式都在不断完善中,追求进步的脚步也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杂志订阅热线:
010-59756811 (周一至周五10:00-17:00,法定节假日除外)
微信订阅:
微信号:hiartmimi (可享会员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