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当代艺术基金会(北京)首次艺术家个展 随庄辉回到“公元前1650年”
公元前1650年是什么样的?又发生了哪些事?或许要从一具2004年新疆罗布沙漠中出土的女尸说起,但这绝不是个探险故事,也不算考古故事,而是庄辉在新世纪当代艺术基金会(北京)的个展主题。此次展览也是新世纪当代艺术基金会(北京)在2018年新空间开幕后的首次艺术家个展。


展览现场
作为一位重要、特殊且难以归类的艺术家,庄辉的作品包括但不限于摄影、影像、装置、行为,2010年前,他的创作主要关注中国社会转型中包括政治经济等问题和现象;2011年后庄辉的创作呈现了较大的转变:在《玉门》计划之后,他开始反思他以艺术改造社会的实践之路的有效性,他逐渐认识到内在的、基于个体思维能力和探索方式而形成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构建自我的关照世界的方式”,才是艺术有可能提供给世界和他人的价值。

展厅一层的装置
展厅的一层,主要展出了丝绢打印的庄辉摄影作品,这些作品大多数拍摄于中国西部,少量也摄于中国的南方或是斯里兰卡等海外国家。既有庄辉以纪实方式拍摄的,也有后期经过艺术家特殊处理过的照片。在这批摄影中,有人、山穿河流、动物、植物等,并且作品以不同的拍摄主题进行布展:被划分为“水”“山石”“生”“死”“抽象”等不同主题的作品。

庄辉拍摄的与水有关的主题

与生有关

《万物—016》 120 x 80cm 可移胶丝绢打印 2006年至今

《万物—049》 120 x 80cm 可移胶丝绢打印 2006年至今

《万物—050》 120 x 80cm 可移胶丝绢打印 2006年至今
展厅的二层被布置为一个异域风情的空间,一个3D打印的女子头部塑像静静地躺在展厅中央,这也是直接呼应展览主题“公元前1650年”的部分:2004年,新疆罗布沙漠中出土了多具距今约3800年前的古代干尸——即时间约为公元前1650年的干尸。其中一位女尸审稿1.65米,年龄约在25岁上下,身穿精美皮靴,头戴羽饰尖顶帽,是典型的雅利安人种。虽然已沉睡多年,但这具女尸仍然栩栩如生,被考古学家称为“小河美女”。庄辉运用雕塑及3D打印技术,还原了这位小河美女的头部。而墙上的金色图案,正是这位小河美女的帽子和靴子。

《公元前1650年》 42×23×26cm 3D打印,着色

“小河美女”出土照片,及庄辉的3D打印创作过程

在本次策展人常旭阳看来,庄辉是一位“艺术劳动者”和“艺术流浪者”。他将目光和镜头对准具象、微观的世界,将话语权更多地赋予了这些具体的事物,让事物的具体来感染我们,这些具体的“表情”如此丰富迷人。
展览将持续至5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