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动科技,发现微尘 第九届台北双年展“剧烈加速度”开幕

作者:黎家怡 2014年9月16日 资讯展览
台北美术馆外观,双年展海报正在悬挂。
台北美术馆外观,双年展海报正在悬挂。
自工业革命以来,机械应用为人类生产模式带来剧烈的冲击。过去几十年,网络信息的普及,又一次急速地改变了我们的通讯习惯。生活正在剧烈加速度地发生突变,科技影响所及,不光是工具或技术上的发明,乃至于人与自然、机械,甚至人际关系的革命。

去年全球的通讯工具数目已经超越用户人口,让这次台北双年展的策展人尼可拉.布西欧 (Nicolas Bourriaud) 感受深刻,促成他以“剧烈加速度”作为命题,探索在“人类世” (Anthropocene) 之下,以艺术呈现当代生活的面貌。台北美术馆馆长黄海鸣形容,参展艺术家活用生活中微小的物质,从日常探讨科技对人类关系的大题目。
台湾艺术家黄博志作品《生产线》。
台湾艺术家黄博志作品《生产线》。
人与自然的共同创作

科技的出现,源自人们对大自然的征服,想要利用天然资源改善生活。近年地震、水淹等天然灾难的反馈,说明了人类对环境还是无从掌握。

人类常以“创造”作为人禽之辨的核心,来自中国大陆的胡晓媛,把昆虫置于水墨之上,以牠们足迹作画。作品提出微小如小甲虫也有绘画“天份”,从而反思人类在科技发达的之际,个人之于大自然的位置依然微小。

征服自然表现出“以人类为中心”的思考模式,但这种发展到底是前进还是后退?日本的岛袋道浩则通过作品《我的乌龟导师》提出“停留”和“回归”的概念,邀请住处附近宠物店里的一头乌龟参展。他在现场展示活体沙漠龟,旨在让观众重新发现在浮光掠影般的日常生活中,被我们忽略的身边事物。

继去年年初台北美术馆“台北美术奖”展览之后,这次岛袋作品使用活体动物作为展品,再次引起当地对于动物权益的关注。在双年展相关的论坛上,有艺术评论人提出创作自由与动物权益如何取得平衡的议题。台北美术馆长黄海鸣表示,如果专家要求改善,馆方会在尽量不影响创作意念之下作出微调。

人与机械的变异与复制

进入工业化年代,软件硬件直接介入了人类的生活。机器的出现,大量复制不再是困难事,人工手作的价值备受挑战。另一方面,日常生活也愈来愈多化学应用,从根本改变物质的构造。人与人造的一切又可以如何共存?

美国参展人安妮卡.伊 (Anicka Yi) 认为艺术与科技的联手十分有意思,但似乎有点来得太迟。她这次的创作,尝试以艺术呈现热力学中“熵”的失序。装置中使用大量容易被细菌入侵的物质,例如:麪团、甘油皂等等。艺术家通过物质形态上的流变,模拟崩坏和变异的过程,重新思考科技的力量。

台湾的黄博志既是农夫也是艺术家,以人手制作的牛仔衬衫挑战机器生产的工业模式。他在现场放置了两台衣车,也邀请了妈妈来亲自剪裁。当现代消费如此便捷,我们都忽略了产品背后的制作过程。他希望重现母辈一代的成衣故事,让观众回归人手创造的价值。
挪动科技,发现微尘  第九届台北双年展“剧烈加速度”开幕
中国艺术家胡晓媛作品《虫写》。(录像)
中国艺术家胡晓媛作品《虫写》。(录像)
中国艺术家胡晓媛作品《虫写》。(绘画)
中国艺术家胡晓媛作品《虫写》。(绘画)
人与人的价值判断

从外向的侵略,到生活习惯的改变,科技最后直接进入我们内心进行改造。物理上的疏离之外,艺术家还批判了所谓的包装,影响了我们对于价值的判断。

人靠衣装,我们认识一个人,第一印象难免就是外观。南韩的梁慧圭以衣架作为装置的主干,挂上不同的饰品,象征各种身份。作品具体呈现我们阅人的习惯,直接讽刺人们愈来愈重视外在符号的价值,并提出科技介入身份政治的讨论。

看展淘金,苏拉西‧库索旺 (Surasi Kusolwong) 的作品《黄金幽灵》在一片毛线海中,埋藏了 12 条金项鍊,欢迎观众加入搜索。他颠覆了我们对于黄金作为名贵物质的固有印象,配合同场另一装置《Nini 石》──一块从金瓜石带回来、打扮成珍贵宝物的石头,反问观众价值如何定义。

“媒材不是首要的考虑,而是艺术家想要传达的讯息”策展人布西欧如是说。科技象是一面投射生活滤光片,现实中方方面面无一不受到它的影响。在剧烈加速度的背景下,布西欧也坦言无法预测人类发展的列车要开去哪里。从过去倾向二元对立的关系走来,他目击到的是人与身边事物的关系变得愈来愈复杂。这次的双年展目的不在于提供应付未来的答案,而是记录艺术家当下对于迅速强烈发展的一些思考。
日本艺术家岛袋道浩现场解说作品《我的乌龟导师》
日本艺术家岛袋道浩现场解说作品《我的乌龟导师》

订阅hi邮件

订阅hi邮件

恭喜您,已经成功订阅!
HIART将定期发送最新咨询至您的邮箱,感谢您对我们的支持!

关于Hi艺术

《Hi艺术》创刊于2006年9月,拥有全球前沿的艺术信息、专业的市场分析、深入的人物采访内容,日常以十多个专业的栏目为架构,内容丰富而富有层次,全面而条理清晰,是极具可读性的当代艺术媒体平台。

《Hi艺术》的内容在坚持可读性基础之上强调原创性,每次都坚持为读者提供权威性的实用数据信息,并在年末总结当代艺术的年度发展概况,产生 “指标艺术家”、“指标拍卖行”和 “指标画廊”。该系列历经锤炼与市场检验,正逐渐成为当代艺术投资的首选参考媒体。

今天的《Hi艺术》已日渐成为业内的头部媒体,在时间的累积、新老客户的实用建议以及自身经验的不断增长下,《Hi艺术》无论是内容还是版式都在不断完善中,追求进步的脚步也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联系我们:

邮箱
编辑部:
info@hiart.cn
展讯邮箱:
zhanxun@126.com
招聘邮箱:
zhaopin@hiart.cn
电话
编辑部:
010-59756811
广告部:
010-59756811

关于Hi艺术

《Hi艺术》杂志创刊于2006年9月, 是一本聚焦于当代艺术的专业杂志,拥有最前沿的艺术咨资讯、最专业的市场分析、最深入的人物采访等,视角多元且富有层次, 善于把握当代艺术市场脉搏,兼具专业性、前瞻性与实用性,在目前中国各种当代艺术杂志中影响力、广告份额、发行量各指标均属于领先地位。

依托《Hi艺术》杂志的品牌优势,我们全方位拓展了新媒体资源,先后推出官方网站hiart.cn和公众微信订阅号(微信号:hiart308309),成为《Hi艺术》在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上布局的重要阵地。

创建于2011年的官方网站hiart.cn定位为《Hi艺术》的网络升级版本,目前也已成为当代艺术资讯网站中最主要的选择之一。《Hi艺术》官方微信公众号注册于2014年,是当代艺术持续发布信息最久、活跃度最高的当代艺术公众号,也是目前行业内信息发布最为及时、关注视角最为多元、热点话题制作最有深度的当代艺术公众号之一,通过近多年来优质内容的持续产出,拥有行业内最为精准高效的业内用户群体。

历载十五磨砺,《Hi艺术》无疑已成为业内顶级媒体。但我们始终密切把握当代艺术的脉搏,一如既往地致力于为艺术人群与顶级收藏家及时提供原创、鲜活、专业的独家当代艺术资讯、市场分析与收藏指南,为受众提供更加精准的资讯服务。《Hi艺术》追求进步的脚步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杂志订阅热线:
010-59756811 (周一至周五10:00-17:00,法定节假日除外)
微信订阅:
微信号:hiartmimi (可享会员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