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日美术馆,看最酷的艺术设计展!
8月20日下午,我顶着烈日,在今日美术馆1号馆外穿过去看吉普力展览的人群,走过一段安静的小路,终于到达了3号馆,目睹了“生生与共——数字时代的艺术与设计”展览。
展览由今日美术馆副馆长晏燕策划,带来了董功、李怒、马可、隋建国、邓悦君、郑达、张周捷、李涛几位艺术家的作品。在她看来,“在今天数字化的时代,数字信息不断的更迭,如此快速的文化不断洗礼着我们日常生活。在这个过程中,其实艺术家们是怎样去攫取科技带来的革新,把这种技术条件作为创作元素和动力其实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今日美术馆馆长张然,艺术家马可,今日美术馆副馆长晏燕
今日美术馆馆长张然说:“通过呈现这些具有温度、质感及场域性的艺术作品,进一步与关注探讨物理空间与生命状态的关系引领大众去思考人与社会,自然与科学之间的生产力和创造力。‘生生与共’选取当代艺术中七个个案,呈现了艺术家数字发展背景下一种充满共性的思考方式,展览实现了艺术、设计、科技、自然与人文多领域的融合,并用多元化的艺术表达形式向观众提出一个永恒的疑问“如何可以更好的选择我们的生活。”


马可《无用之土地》展览现场
对土地深厚的情感和对人类终极的关怀,是马可一直在创作中贯彻的理念。以马可在异地他乡的旅途为背景,展现了她眼中的世界的本质。


董功、李怒《钢草》钢筋、钢板
观者可以自由步入钢筋矩阵,并沿行走路径触碰,晃动钢筋,顶端的重锤将延长这一动态的过程,直至钢筋再次恢复静止。


隋建国《云中花园》系列展览现场
借助高精度的3D打印技术,人体生物特征被完整地放大至肉眼可见的程度——雕塑的触觉被视觉化。而在材料与质感的不断转换中,雕塑进一步被观念化
展览联合主办方为AI科技家电品牌COLMO,在发布会现场,COLMO品牌总监黄飞谈到:“创立之时我们就一直在思考,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之下,品牌够怎么样跟这个时代用户的生活更好融合。所以我们在做品牌建设过程当中,从未停止过思考关于社会责任的奉献。”
这也和展览主题互相呼应:展览英文名为“convivial”译为“具有生命力的、友好欢乐的”。现如今, 数字技术席卷全球,一切生命体都能够被简化为特定的字符,成为庞大的虚拟信息系统中的一粒。或许有一天技术终将代替人力劳动,然而科技易变,人性永存。人文精神的火种不会被轻易扑灭。相反,在以指令为主导的信息世界中,人类所具有的多元、开放、自由的思想熠熠生辉。今天艺术家们能够充分地借助技术,剖析、解构我们的生命现状;探索、追问未来的全新领域。我们相信个人的生命状态与群体的生命力,都将通过生产力的提升获得更高维度的呈现。


邓悦君作品展览现场
展出的三组作品共同建构起的一个由机械光影组成的带有荒诞感的丛林部落。

郑达《未知时空的光泽》 电镀调光膜,机械动力模块,电源,定制结构,定制控制系统
尝试突破参与者的活动范围限制,使感知系统延伸至室外的自然场域,直观感受到自然界原始力量的美。


李涛作品展览现场
以“失去价值的”工业材料为基础。经过切割和重组之后,这些材料构成了全新且陌生的不规则形状。


张周捷《OBJECT》系列展览现场
数字时代中的万事万物在他看来可以像自然界的生物一般生长变化。借助电脑的算法,人可以模拟自然之秩序,生成在无序中有序的关系。依据数字化技术,张周捷创作的座椅作品,结合光影展陈,能够勾勒出多个维度的点、线和空间的关系。
展览也带来了精彩论坛:上半场对谈由直向建筑创始人、著名建筑师董功与无用品牌创始人、著名设计师马可围绕“人与环境”的关系探讨了人认知时空的方式以及人感知时间的方式。下半场则是艺术家李涛和COLMO空调CMF首席设计师崔允珍以“探索设计美学新视角”为话题,深入交流了多元变化数字时代之下艺术、设计、科技、自然等多领域融合共生的可能。


论坛现场
展览将持续至10月8日。